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17:08:42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這本書的題目叫《學會提問》,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學會提問)1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這本書的題目叫《學會提問》。

大家可能會說,為什麼要學會提問呢,提問難道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嗎?确實,提問這件事的難度可能要比大家所設想的程度還要高一點,它看着容易,其實是很難的。因為提問需要你對于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内部的邏輯結構有一個比較通透的了解,所以你一個問題就能抓到事情的要害的話,這才叫會提問。

學會提問的關鍵并不在于你要問個問号,而在于在問出這個問号之前,你首先要對于所面對的這個問題、這個領域有一個通透的理解,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的副标題是“批判性思維”,這兩者之間是有一個密切的聯系的。

不會提問,比如一個專家發表一個意見,如果你覺得他錯,你可以指出他的問題,然後可以就問題進行讨論,但是很多人搞人身攻擊而不是去讨論問題。如果我的某一個親戚因為某些事情和别人發生了糾紛,然後因為我要講理,我就發現從情理上或者從法律上講,我的親戚有可能不是很占理。親戚就可能會說:“你怎麼胳膊肘向外伸,你替外人說話,你的屁股是站(坐)在哪一邊的?”

這種類似的話在互聯網上非常多,所有的這些提問方式,比如“你的屁股是在哪一邊的”“你的胳膊肘是往哪裡伸的”,都是一種錯誤的提問方式,因為都不符合批判性思維所要求的那些規範。

一、什麼是學會提問

首先讨論一下是什麼叫學會提問?

01 海綿式思維 VS 淘金式思維

這本書的作者提到了有兩種思維,一種叫淘金式思維,一種叫海綿式思維。

海綿式思維是什麼呢?就是别人說什麼你就聽什麼,别人說風你就聽風,别人說雨你就聽雨,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你沒有主動性。另外一種思維就是淘金式思維,就是你有自己的一個選擇,你是帶着問題去聽的,你就能獲得一些重要的信息了。

假設你是一個警察,有一個案子要你去查,你就要去把很多案發現場的群衆找來做筆錄。有些群衆有可能就會和你說一些家長裡短的、和案子沒有任何關系的事情,比如他會告訴你事發的那一天他正在洗澡,但是淋浴器又壞了,他和物業說了很多次但物業都沒有修好,所以他就洗不了熱水澡。

他說的這些問題就是和案情沒關系,如果你是海綿式思維的話,他每說一句你都會記下來,那你記這些東西就沒用。正确的做法就是你想你對哪些事情感興趣,然後主動地提問,比如你問他:

“昨天七點三十分的時候你在哪裡?”

“我在洗澡。”

“你在洗澡的時候有聽到隔壁有什麼異常的聲響嗎?”

“我好像聽到了‘咣當’一聲。”

“你聽到了有人在慘叫嗎?”

“有。”

“是男性還是女性?”

“好像是女的。”

“她慘叫的時候喊了一些什麼?”

……

這些問題是和案情有關的,他洗澡的時候他們家的水是冷還是熱和這個案子沒關系。所以我們在思維的時候要淘金,淘金就是指要在他的證詞裡面找到和你案情有關的事情。如果要做市場調查也是類似的這個思路,哪些事情是和市場調查是有關的信息,哪些是沒關系的信息。

這個淘金的本事就是一個正确發問的本事,正确地發問就能夠使得你的手指點到那些潛藏的金子所埋藏的地方,所以大家要記住,正确發問術是點石成金術。

02 正确提問的2個步驟

要進行正确地淘金的時候有一些基本的步驟,這些基本的步驟是什麼呢?

第一步,就是指這個“金子”是不是金子這件事情,對不同的人而言結論也是不同的。王國維先生在發現那些刻在殷商的龜甲上的甲骨文之前,那些東西對于中藥材的批發商來說隻是一味藥,但是王國維先生發現它是重要的古代研究材料,它的價值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些和我們每個人的興趣點有關,所以你在對一件事進行發問之前,你就要問:研究這件事情所需要消耗的體力、腦力、時間、金錢等,值得你這麼做嗎?這和你的興趣有什麼關聯?也就是說你要反問自己,因為人的精力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第二步,如果這個事項你是感興趣的,你就要鑽進去研究,然後你要想你是要做一個建設性的工作,還是個破壞性的工作?

大家說破壞性也是工作,你把謬誤破壞掉了就是積極的工作。比如我要寫篇論文,我要糾正學界的一個錯誤的觀點,比如有一些學者他寫的論文是說吳承恩沒有寫《西遊記》,他的道理是《西遊記》這本書的題目,是當時各種各樣的遊記通常使用的一種格式。用我們今天的話說,一個上海人跑到西邊的江蘇玩一圈實際上就是往西走了,這也叫“西遊記”,但根本不是唐僧那個《西遊記》的意思,所以吳承恩寫的《西遊記》是不是我們說的那個《西遊記》是有一個疑問的。

不管這個争論的論點是不是對,但這個論點的特點是破壞性的,它破壞大家的一個成見——吳承恩寫的《西遊記》。

另外一種是建設性的工作,建設性的就是指我要論證我自己主張的觀點是什麼。舉一個例子,要論證《金瓶梅》正式的作者是誰,我們都知道《金瓶梅》是化名寫的,如果誰能夠做出一個石破天驚的論證,讓大家都接受原來是某某人寫了《金瓶梅》,那事情就非常非常好玩了。

03 弱批判性思維 VS 強批判性思維

這也就牽涉到了兩種批判性思維了,一種叫弱批判性思維,一種叫強批判性思維。

弱批判性思維指的就是主要針對别人的觀點提出批判,指出别人的觀點中有些地方是有問題的;強批判性思維就是針對自己所提出的觀點、所持有的信念進行系統地反省,指出自己所持有的這個信念體系哪裡是有問題,哪裡是需要修正的。

維特根斯坦就是一個強批判性思維的典型,他的晚期哲學就系統性地駁斥了他的早期哲學。維特根斯坦的很多學生也目擊到他上課的過程:他在上課的時候做一個哲學推演,推演到一半他自己就覺得錯了,然後他就在課堂上不停地抓頭發,然後就躺在地闆上,然後反複說自己有多蠢,這個論證做不下去。他的這個做法有點怪,他完全不考慮一個老師在學生面前說自己很蠢是不是會破壞自己的形象,他覺得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他對真理本身要有一個看重的心理。

這就意味着什麼呢?就是強批判性思維需要一個更加健全的人格,一些非常敏感的、過于自尊的人,是做不了所謂的強批判思維的。一個人如果能夠勇敢地剖析自己的錯誤,根據一些邏輯檢查的證據發現自己哪些地方錯了,然後勇敢地去接受并且承認錯誤,那他就是一個真正的精神強者。

04 如何成為一個精神強者

要成為這樣的一個精神強者,并不完全是一個理性方面的培養了,我覺得道德上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就這個人首先要謙虛、謹慎,要以真理本身為最大的規制,要記住聖人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從别人的話裡面你能夠獲得不少有用的信息,你不能把自己的面子看得非常重要。

另外就是不能夠感情用事,不能夠因為别人和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的不同,産生自卑或者是狂妄的心理,因為别人所處的社會地位來給對方貼标簽,然後對别人的話采取盲目地信任或者是盲目地排斥。

另外,在辯論當中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即使你是一個占理的人,在辯論的時候也不能得理不饒人,也就是說要用一種紳士和淑女的态度來說話,不能說髒字,不能搞人身攻擊。比如你要向别人進行提問,雙方要進行讨論,在你提問的過程中,你要讓你的談話對象感受到你提問的目的是積極向上的,是為了把問題澄清,而不是為了自我顯擺、貶低别人。如果别人感受到了你的這份善意,他也會願意以真摯之心來回應你的提問,那樣對話就可以以一種比較健康的方式進行下去了。

當然了,在網絡上進行交流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跟你交流的對方是一個程序還是一個人,而在面對面交流的時候,能夠看着對方的眼睛,能夠确定對方肯定是個活人。

所以在進行這方面的交流的時候,除了說話的态度要禮貌以外,你語音、語調也要控制,不能夠說得太咄咄逼人,而且有一個訣竅,就是你不妨讓對方複述自己的觀點,比如你就可以說:“仁兄,你剛才說的這段話我已經聽了,但是愚弟才智有限,你能不能把你剛才的這個觀點再複述一遍?”或者你來複述他的觀點,讓他看你對他的觀點的理解是不是有問題,你這樣說既表示了恭謙,也留給自己更多的思考時間。

同時要抵制那種一廂情願的說話方式,也就是說覺得自己所說的一定是對的,這種說話方式在論證中會形成一種錯誤的傾向。你在網絡上經常搜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比如某一個老年人相信某一種保健品,或者某一位想減肥的女士一直要減肥,他們就會專門去找能夠證明這個保健品或者減肥藥有效的廣告和信息。他們會忘記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這些所謂的廣告和信息都是同一個廣告商生産的,或者是和它有關系的其他廣告商生産的,所以你得到的這個信息隻是在做自我循環而已。所以,大家要勇于接受負面的證據對于自己的駁斥。

還有一種思維方式也是經常出現的,就是我們在讨論的時候會訴諸于奇迹。就是一件事情說不清楚,就會說:“哇,我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這就是奇迹!”你就老實承認吧,你對于為什麼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你也想不通,容待以後想這個态度也不錯,老是把它歸諸于奇迹這也是一種不嚴肅的态度。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對于提問這件事情的一些概貌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概貌仍然具有一定的導論的性質,就是提問需要的一些态度上的準備、價值觀上的準備和心境上的準備,

總而言之,要心平氣和。

二、如何尋找論題與結論

我們在提問之前,首先要找對論題,并且要找對結論。

我剛剛說過了,進行提問的最好的一種方式就是淘金式提問,你要淘金,首先要知道什麼東西是你的金子。也就是指什麼東西是論域,你要聽明白别人講的這個論域是什麼,然後要知道别人的論點是什麼。

01 識别論題的兩種類型

現在我們先來講講論題是什麼。論題就是英文講的topic(話題),讨論一個問題首先要有個話題。有兩種話題,一個叫描述性的話題,一個是規範性的話題,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别的,不是一回事。

那麼什麼叫描述性的話題呢?就是有人講一個事實,但是這個事實是否成立有點疑問,那就把它放到公共的讨論平台,讓大家來議一議。比如有人就問了一個問題,問題是秦始皇嬴政是始皇帝,那始皇帝應該有一個皇後,但曆史上關于皇後的記載好像很少,那麼我就揣測秦始皇的皇後是楚國血統的,你們覺得她是楚國血統還是秦國血統的呢?這就可以讨論了。

這個話題就是個描述性的話題,它針對的是曆史上已經發生的一件事,它要麼發生了,要麼沒有發生,大家可以找出證據。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話題很多,都是關于一種描述性的和事實性的提問,比如:這種減肥藥是不是真的是有效呢?這樣的一種植發的方法是否有效呢?這樣的一種英語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呢?

另外一類論題是規範性的,比如這樣一個論題:中國的大學應不應該普及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呢?或者說,對于某些少老邊窮地區的醫療補助應當采取怎樣的措施?這一類命題和前一類命題,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面對的不是一個事實的狀态,而是一種我們希望中的理想狀态。它不是管事實的,它是管規則的,我們要把這個規則确定下來,知道怎樣的規則對于社會的發展來說更加有力。

這一類的論題和前一類論題并非完全沒有關聯,比如我在讨論中國是不是應該進行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時候,我會部分地把這種思維奠基在描述性和事實性的命題上。比如說我會去考察中國有多少老師具備教授批判性思維課程的能力,這是個事實性的問題,如果老師很少,我馬上就要展開這樣的教學的條件不成熟,這就會導緻了應然背後的實然的根據的缺乏。

實然指的就是事實性描述所觸及的那些事實,也就是說實際發生的事情我們簡稱為“實然”,應然指的就是規範性的描述所觸及的那些規範,它們是應當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簡稱為“應然”。盡管應然和實然之間是有一些聯系,但應然還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的。

事實性的論題和規範性的論題起到兩類作用,事實性論題的澄清有助于讓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的狀況是什麼,對規範性論題的了解能夠讓我們知道我們未來該怎麼走。所以我們說哲學的問題往往是保安提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如果我要問你到哪裡去的時候,就是問了一個規範性的問題。

講到規範性的論題,還有一個小問題要大家注意,因為在規範性問題裡面很多的規範是以一種隐蔽的形式——背景性的知識的方式出現的,并不是以一種顯白的方式出現的。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回到滿清,滿清的晚年就有一個問題——在朝廷有限的預算裡,是應該拿更多的錢去修頤和園,還是用來給北洋艦隊添置新的軍艦、更換新的火炮呢?

這時候有人就論證了,說還是用來修園子好,他的論證理由是:如果不修頤和園的話,就沒有辦法保全老佛爺的面子,老佛爺的面子就是大清的面子,所以為了保全大清的面子以及老佛爺的面子,就一定要修好頤和園。這句話裡面有一個重要的隐蔽的預設,這個預設其實是個價值觀的預設,他認為面子比裡子更重要。

頤和園造好了、老佛爺的壽誕搞好了的确大清國有面子,但是你克扣了北洋海軍的經費,咱們的國防力量的裡子就損失了。但他們認為裡子沒有那個面子重要,“裡子沒有面子重要”這句話可沒有明确地寫出來,這種隐蔽的價值觀是藏在裡面的,所以大家在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考察的時候,就要把别人的那種隐蔽的思維,完全地給體現出來。

02 尋找結論的小技巧

我們在搞清楚一個論題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這個論題背後還有個結論。比如咱們前面的那個問題,就是秦始皇的始皇後是不是楚國血統?一種結論是她是楚國的血統,另一種結論是她不是楚國的血統。還有吳承恩是不是真的寫了《西遊記》?那麼結論是他的确寫了,或者是他沒有寫,或者說我們暫且不知道,這些都是結論。

那麼怎麼找到别人的結論呢?當然有些小技巧了。

最簡單的技巧就是大多數人是會把結論放在頭和尾的。一般來說,結論是放到尾巴的,叭叭叭說了半天,然後說“所以……”,那“所以”後面就是結論;但是保不齊也會放在前面,放在前面是指我先把結論告訴大家,我反過來再做論證,這也是可以的。所以大家在頭尾多去找找,有一些結論的語句。

在結論之前也會有一些暗示性的詞彙,剛講的“所以”就是個暗示性詞彙,還有一些類似的詞彙,比如“綜上所述”“由此表明”,或者 “現在我們可以進行小結了”,這是太明顯地告訴你什麼東西是結論了。

需要注意的是,别人這麼說能夠方便你找到結論,那你自己在說話的時候也要方便别人理解你的結論,所以你不妨一開頭就概括你的結論,或者在你發言的結尾用一句非常簡短的話把你的這個結論再說一遍。

很多同學在寫論文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沒有處理好,就是沒有辦法在兩三百字的綜述裡面把自己的結論說清楚;很多員工在做PPT報告的時候也沒有辦法讓老闆或者聽PPT報告的其他的領導一下子抓住自己的中心思想——你說了一大堆數據,你要證明什麼呢,你的結論是什麼呢,你到底站在哪一邊,大家都不清楚。

有一些東西顯然不可能是結論的,比如對于一些關鍵詞的定義,或者是一些非常抽象的幹巴巴的數據和資料,這些東西是用來支撐結論的,所以它不可能是結論,這個大家在讀材料的時候一定要知道。

結論都是針對問題的,所以我們在講到怎麼找結論的時候還有一個訣竅,就是通過問題的關鍵詞反過來去找結論。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讨論的問題是“秦始皇的始皇後到底是不是楚國的血統”,你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以後,你要找的結論就是她是楚國血統,還是不是楚國血統,那麼你把這些關鍵詞放在腦子裡,然後再去檢索,你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是什麼,或者說這段論證的結論是什麼。

這裡我們講的更多的是怎麼樣來找到别人的結論,理解别人的結論,在理解别人的結論的時候,怎麼樣通過對于别人給出的結論所使用的語詞的理解,來澄清一些可能的歧義。

那麼現在問題就是,我們自己如果要做一個論證、給出一個結論,這是不是更難呢?對,更難!

你去看别人裝修房子,你說人家房子這裡裝修得不好,那個客廳的過道設計得有問題,這個玄關設計得很爛,儲物空間做小了,顔色不協調……評論别人很容易,但你自己裝修試試看,怎麼在合理的預算之内把裝修做到所有人都滿意,你會發現難死了。所以,如果自己要論證的話,工作量就大多了。

那麼在自己要進行論證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論證正常走的是一個“假設—演繹”的過程,從演繹當中得出各種各樣的後果,然後拿後果再和證據相比較。這有點像胡适之先生所說的:“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

比如大白天的,你看到你前面的草坪突然都濕了,但也沒下雨,你就要去追問原因,為什麼草坪會濕呢,到底是樓上有人不講公德把水潑下來了,還是灑水車剛剛開過去了,還是那個地下水管道爆裂了呢?如果是地下水管道爆裂,那是大事情,你一定要找到爆裂的點了,馬上找人來修,否則就麻煩大了。

那麼我就要指出一種思維方法,就叫“頭腦風暴”,這個詞是指大家開會,領導說現在我們公司碰到一個問題,就是怎麼賺錢,怎麼樣開源節流?大家在想辦法,什麼樣的方法都可以提,再荒謬的也能提,都先留在紙面上,再删掉那些很不靠譜的方法。

丘吉爾首相在二戰的時候也用過頭腦風暴的思維方法,就丘吉爾有個工作方法,他每天就有幾百個怎麼打敗納粹的主意,然後他自己都會過濾一下,發現其中九十個是扯淡,然後他會留下十個和他的幕僚談,在和幕僚的談話的當中會删掉一些被認為明顯是扯淡的想法。

頭腦風暴就一句話,不是所有的假設都是平等的,但是不妨讓它們先産生出來,然後經過幾輪批判性思維的考量,把一些假設淘汰掉,然後拿最靠譜的假設去執行。不要一開始都執行,那是浪費錢、浪費時間。

三、支持結論的理由和證據

01 理由的作用

那麼我們怎麼有資格說,一些結論比另外一些結論看上去更靠譜一點呢?道理是它們得到了更多理由的支持。

那麼什麼叫理由呢?理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理由,結論就支持不起來,所以理由在本質上就是用來支撐結論的一個陳述。如果你把結論看成是上面的閣樓的話,那理由就是地基和支柱,所以理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從理由到結論的整個思維過程全部複演下來,這個思維過程就叫論證,英文叫argument。你要給出前提和理由,然後一步步地自然導出一個結論。

在理由出現之前總是有一些出場詞的,比如“因為什麼”“鑒于什麼”“基于如下理由”等。我實際上也非常建議大家在做報告的時候多用這樣的格式,先給大家一個結論,然後一條條地說你支持這個結論的理由,這樣一來就非常清楚明白。

02 什麼是證據

理由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字眼,很多東西都可以做理由,所以我們在講到理由這個寬泛的概念的時候,就講到一個更具體的概念——證據。

理由往往是以證據的形式出現的,那麼證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證據本身是一種對于經驗的描述,如果一些對于經驗的描述能夠起到理由的作用,也就是能夠用于支撐一定的結論的話,這樣的描述就叫證據。

但問題是經驗又是個非常寬泛的詞,我們經常說“我經驗豐富”“根據某人的經驗”“這個毛頭小夥子沒經驗”,那經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經驗有好幾層意思:首先是個人的經曆,比如說“我的個人經曆豐富、經驗豐富”;第二類,就是你所采集的那個典型的事例,根據某一個事例你可以推出;第三個,就是所謂的當事人的證詞;第四個,就是專家的報告。

請注意,中國人講經驗的時候,經常是在個人經曆這個層面上來談的,但是你怎麼能夠解釋一個個人經曆不是很豐富的人,有時候做事也做得比較對、結論也是比較靠譜的呢?因為他從别的地方可以獲取經驗。

廣大的聽友或者是觀衆,為什麼要來聽或者看我們非凡精讀館的這個節目呢,就是因為在這個節目裡面有很多書,這些書裡面就容納、集中了很多人類優秀智慧所積澱的經驗,大家聽了這些書以後經驗就寬泛了,就不會受到自己個人經曆的局限了,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否則每個人都局限在自己個人經驗的範圍内,就顯得沒有太大的出息了。

那麼這裡面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直覺算不算證據。大家想想看,如果一個警察把某個犯罪嫌疑人抓起來,然後要查這個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說:“你憑什麼查我?”

警察說:“我直覺上你就是個壞人。”

犯罪嫌疑人問:“你有證據嗎?”

警察說:“我暫時還沒有證據,但我現在就看你不爽,我覺得你就是個罪犯。”

實際上沒有任何證據,僅僅憑借直覺的話,警察這樣做是違法的,他至少要有一些最起碼的證據。如果光有直覺,最多隻能展開秘密調查,但是不能夠對他進行人身拘押的。

03 證據的5種來源

講到了直覺,我們就要講到證據的第一個來源,就是個人的經驗。

個人的經驗是不是一個證據?我覺得要看具體情況,因為嚴格地說,個人的經驗帶有很大的偏私性,你自己所看到的情況,所接觸到的東西,很可能是因為你在這個小的生态位裡面所接觸到的。比如你覺得你現在的日子過得不錯,但是别的行業相對來說過得比較差,你就不能夠從你現在過的日子不錯,就推測出了大家過得都很不錯,你的經驗也許隻對你有效,所以個人的經驗是有問題的。

當然我不是說個人的經驗完全不可靠,我們都知道有時候個人經驗就非常可靠了,比如有一個特殊的人,他有跑到某個異鄉進行采集風土的經曆,而且我們國家沒有第二個人有這種經曆,那這個人的個人經曆就很重要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玄奘,玄奘法師到西天去取經,經曆了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結果寫了《大唐西域記》。這本書就是他的個人經曆的一個整理,更是唐朝了解西域各國的重要情報,這個情報是國家級層面的情報,所以非常非常重要。當然這是一種偶然的情況了。

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裡面,如果你要了解一個外國的情報,你不能光聽一個人的了,還有各種各樣的信源,你需要去交叉比較,玄奘那個時候是因為隻有他一個人去過西域各國。

那麼接下來,典型的案例能不能作為一個證據呢?典型的案例就經常舉這個例子,就比如有些學校吹噓他們的升學成績好,他們的小張同學考上了清華,小李同學考上了複旦,小王同學考上了常春藤出國了,這些同學在各個國家的各個學校的表現都非常好,所有這就證明了他們學校的教育質量很好。

這個話能這麼說嗎?不能,這是因為它是故意找了一些掐尖的學生來說的,它沒有說中檔的學生,也沒有講最差的學生。所以典型案例本身的典型性,有可能也是被人為編造出來的,有一些人為修剪的痕迹。大家對于這些事情,也要留一個小小的警惕心。

同時,因為典型案例本身非常生動有趣、非常直觀,所以能夠更加引發大家的注意,但是我們要注意就是,這個典型案例有可能并不代表大多數人的情況。

那麼别人的證言是不是可靠呢?别人的證言就是别人說的話,特别是當事人說的話。在中國有個成語叫“三人成虎”,如果三個人都說這有老虎,或者某某人是老虎,那麼衆口铄金,你也可能會被誤導。

現在網絡上也有這個情況,就比如說有一些網軍,沒事就跑到一個人微博下面去留言,留言都是各種各樣污名化的攻擊,說你是不是拿了别人的錢啦,說你是不是故意為某些利益集團說話啦,這就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然後隻要有兩三千人這麼說,其他人就會認為那個人真的拿了錢了,真的在為某個利益集團說話了。

這就說明什麼呢?就是别人說的證言,可能是有帶有很大水分的,尤其在今天這個網絡時代。所以你在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對發表證言的這些人的來源來進行考量。

說到這裡,就好像暗示大家證言裡面的專家證言,相對來說比較可靠。如果是要讨論一個專業領域内的問題,專家的證言的确是可靠性程度比較高的,但也要有一點點的警惕心,因為專家也會犯錯,畢竟專家也是人嘛。

那麼對于普通人來說,怎麼樣遴選靠譜的專家意見呢?這好像對普通人的要求很高,但是大家都會碰到這個問題的,因為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高度專業化的世界,我們經常會碰到自己領域之外的事情,聽領域之外的這種所謂的專家的言論,所以你一定要搞清楚誰是真專家、誰是假專家。

如果是“根據某位不願意具名的專家向本台記者透露的信息”,這種信息你不用去多看,因為他連自己的真名都不願說出來,你沒有辦法判斷是真有一個專家向某某台彙報了這個信息,還是某某台編造出來的一個信息,所以這個信息你就當沒看過。

如果他敢說這是某個大學的,比如北大、清華、哈佛、耶魯的,你就去上網查是不是有這麼一個人,然後看看他發言的這個内容和他的網上所體現出來的學術軌迹是否重合。學術軌迹指的是,他在官網上肯定有他以前發表了什麼文章,這些文章所體現出的專業領域是不是和他的專業領域相投,這就可以判斷他是真專家還是假專家了。如果在官網上都找不到這個人,這事情就很麻煩了,對吧?

同時你要看一看,專家他說的很多話,在被媒體引用的時候會被斷章取義。所以你也要判斷一下媒體在引用這段話的時候,是引用了一兩句話,還是一整段話,這段話在鏡頭裡面是不是有明顯的剪切痕迹,或者專家有沒有他自己獨立的微博和其他的社交賬号,以不受媒體影響的方式表達他的意見,這樣可以進行交叉比對。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就是對于專家信息的引用來源要進行考察。就是很多報紙,在引用信息的時候會采取循環引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去追尋那個轉載鍊,看看轉載鍊的第一條是在哪裡。如果轉載鍊第一條就出問題了,即使被轉載一萬遍,還是不靠譜。

那麼有人說了,那我們就不看專家的隻言片語了,不看專家的訪談了,我們就看科學報告本身。但是看科學報告也有一些坑,不是所有的在專業雜志上發表的科學報告都是可以相信的。哪些坑是需要避免的呢?

就是研究報告本身有質量的高低,不同的研究報告之間可能是互相矛盾,有些研究報告可能做的實驗是對的,但是實驗所得出的結論不能夠支持文章所給出的結論,最後是貨不對版。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有些實驗報告的時間過早,在當時看來還是個不錯的研究,但是後來我們的實驗設備更新了以後,有了新的研究報告,把它原來的結論給推翻了,所以大家要去看這個實驗發表的時間,如果它過于久遠,那麼你就得小心了。特别是某些變化非常快的領域日新月異,你去引過早的論文來說明學界對于這個問題的最新看法,那是沒意義的。

那麼在實驗報告的研究當中,實驗報告經常牽涉到數據,數據就會牽涉到對于樣本的處理,很多人所得出的結論是基于一些錯誤的樣本設計,比如第一個錯誤是樣本過小,從很小的樣本當中得出的結論就會缺乏說服性,所以樣本是越大越好。

第二個,就是樣本的類型不是很多。在處理數據的時候特别要注意的一個坑,就是我們一直搞不清楚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這幾個數據之間的區别,這三個數字在反應事物的一般趨勢的時候走的路徑不一樣,你不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就會被實驗報告的結論給弄懵了。有些人就會故意在這裡做一些障眼法。

同時你要也要小心百分比,百分比也非常非常坑人。有些人張口就說我們這裡的企業的增長量非常多,從去年到現在我們這裡就增長了75%的企業量。你一聽很驚人,覺得增長75%的企業量很厲害。那我就問了:“你這百分比對應的實際世界中的數字是多少呢,去年你這裡有多少家公司?”你說有4家。“那麼現在有多少家呢?”你說有7家。

你看,增加了3家算一算是75%,但它本身的基數非常小,增長75%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你同樣同比算一算,如果去年你這個地方的公司是12家,你同樣要增長到75%的話,你最後增長到的這個數就是21家,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增長75%的話,那不是一點點牛,那是牛爆了。

但是在表面的數字,兩個都是75%,那就看不出後面一種增長更加具有實質的意義了。

前面我們已經談了證據,怎麼搜集證據,怎樣的證據是合理的,所以學會提問在這個環節就體現為怎樣提一個問題,怎樣的證據是合理的,怎樣的證據是不合理的。個人經驗也好,專家的證言也好,科學的報告也好,哪些報告是合理的、不合理的,你在這個環節要善于提問,就能夠防止跌入一個一個關于證據的坑了。

四、推理中的10大典型謬誤

我們要把各種證據結合在一起,才能夠構成一個完善的論證。在把證據結合在一起構成論證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推理的工具了。

但是在推理的時候,我們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坑,這些坑就被稱之為“推理的謬誤”。怎麼來防止這個推理謬誤呢?有哪些推理謬誤值得我們來關注呢?這就是下面要讨論的話題了,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講一講典型的推理謬誤有哪些。

第一種推理的謬誤就是指人身攻擊,人身攻擊就是對人不對事,不是針對你讨論的這件事合理不合理,就是進行各種各樣的身份的攻擊。而這種身份的攻擊就類似于地域歧視、各種各樣的仇視,仇視這個省級的人或者那個省級的人,或者仇視某一個階層的人。有些時候是體現為性别的歧視,在國外可能更多地會體現為種族的歧視。最惡劣的形式就是用污言穢語去攻擊别人,這在論證當中是極端的,也是要被杜絕的。

第二個推理謬誤就是偷換概念,比如同一個詞,你在說的時候把它的含義改變了,但是不告訴别人改變了。舉個例子,有個人說:“我認為張三他不是一個真男人。”李四就問了:“為什麼張三不是個真男人?”這個人就說了:“你看,張三看到壞人就慫。”李四說:“你不能這麼說,我覺得張三還是個真男人,我覺得他身上有很多(大)的肱二頭肌、腹肌,這就證明他是個真男人。”

李四說的這些話實際上就是在搗漿糊,因為第一個人所說的“張三不是真男人”裡的“真男人”,主要是指一個人有血性、敢于和壞人壞事做鬥争,不是指一個人的身體特征。那李四把這個事揪到身體特征上,就是偷換概念。

第三種謬誤就是訴諸于公衆意見的謬誤,比如大家都認為某件事該這麼做,那你也就這麼做了。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古代在遇到大旱的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要做一條土龍,因為據說土龍和真龍有點像,而龍是可以吸水的,在大旱的時候做條土龍就可以迎雨。

你肯定覺得這很可笑,因為我們今天的科學知識不接受這一點。但是在當時大家都會這麼想,因為周圍的人都這麼想的,如果就你不這麼想的話,你就會變成一個另類了。所以公衆的壓力會驅使你做出這樣一種妥協。

第四種謬誤就是訴諸可疑的權威。我已經說過了我們要重視專家的意見,但是專家的意見本身也要經過批判性思維的考察,甚至對于科學的報告我們也不能完全偏聽偏信。但是有一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就認為祖宗留下來的就一定是對的,這種思維方式在相當程度上就可以把我們帶到思維的坑裡面。

第五種謬誤是訴諸于感情的謬誤。什麼叫訴諸于感情的謬誤呢?比如一個聰明的辯論手,可以去觀察聽衆對哪些話是愛聽的,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男性和一個女性分手的時候産生了一些糾紛,如果事實的情況是男女都有責任,但是你發現你的聽衆中女性聽衆占據了大多數的話,你就會多說一些男性的不是,反之亦然,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你可能會收獲更多的粉絲。

但這是一種推理和論證當中的謬誤,你是故意地在訴諸于那種同情感,通過訴諸于這樣一種同情感來淡化大家的理性推理的能力。實際上,真正的理性推理能力是鼓勵大家進行換位思考,而不是進行這種思維方向的一個固化。

第六種謬誤就是所謂的稻草人謬誤,就是把對方所不承認的某種觀點硬是要灌輸給他,或者說硬是強加給他。比如某教授僅僅說某一種藥具有一定的療效,你非要把這句話歪曲成某教授說某種藥是天下奇藥、包治百病,結果發現了某些負面的案例,大家就說這個教授胡說八道,但實際上胡說八道的是你,這個教授從來沒有說過這個藥是包治百病。

第七種可能的謬誤就是虛假的兩難推理。這個虛假的兩難推理就是你故意制造出一種往左走也是坑、往右走也是坑的兩難處境,你忽視了這個人可以繞過這兩個坑走第三條道。比如說你要去北京隻有兩個方法,坐火車或者是坐飛機,你忘記了還有第三種可能性,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自駕到北京去,這也是可以的。

第八種可能的謬誤,也是我們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胡亂歸因。什麼叫胡亂歸因呢?就是我們人類是一種好奇的動物,出現某個現象以後總是要找到原因的,這就叫歸因。比如你爸爸今天突然發火了,然後開始砸東西,你就要問你爸爸為什麼去砸東西,你要找到一個正确的原因。

有人可能就随便找了一個詞,說男人也會有中年危機的,說我爸爸陷入了中年危機,所以他的脾氣不是很好。但是這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呢,是不是還有别的原因呢,中年危機這四個字是不是過于輕巧呢,是不是任何一個中年男性發火都可以歸之為中年危機呢?如果這樣的話,這種解釋和不解釋又有什麼區别呢。所以你得思考一下,你所給出的這個原因,和你所要解釋的這個現象之間,是不是有一個因果相關性。

第九個推理的謬誤就是所謂的轉移話題,也就是轉移注意力。舉個例子,媽媽問女兒:“你昨天晚上去哪了?”女兒就回答媽媽:“你又來管我了,你總是來挑我的錯,你有完沒完!”

這是母女之間經常發生的對話場景,尤其是女兒進入青春期以後。很顯然,女兒在反問母親這個問題的時候是轉移了母親的問題,母親問女兒昨天晚上去哪了,女兒扯到一個更大的層面上,說母親最近一直在管她,女兒還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那麼在網絡上有一些熱點的轉移,本身就起到了一個轉移注意力的作用。如果有一個問題得到了大家的普遍關注,但是有些人故意把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另外一個話題上,可能就是為了李代桃僵,使得前面一個問題的制造者能夠借機渾水摸魚。這在戰術上就類似于扔煙霧彈,讓他趁着煙霧快點撤退。

第十個推理的謬誤就是循環論證了,循環論證就是把你要論證的結論又放到前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是在自己通過自己的話來證明自己的這個論證了,效力當然是非常低的。但是我們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還免不了做這種循環論證。

比如我們有時候糊裡糊塗就會寫下這樣的一個句子:因為閱讀紙質版的書籍能夠比閱讀電子版的書籍帶來更高的閱讀效率和快感,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的閱讀中閱讀紙質版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和閱讀快感。那這個話就聽上去好像是車轱辘話了,這就是一種循環論證。

以上就是對于各種各樣的推理謬誤的介紹。在講到各種推理謬誤的時候,我覺得比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錯配因果,因為錯配因果是我們人類經常犯的一個錯誤。

我們人類是一種好奇的動物,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傾向,就是凡事都要找到一個原因,但是有時候我們因為急于找到原因,我們會犯急于找到替罪羊的錯誤。這個替罪羊也不一定是指人,它可以是另一個現象,然後就通過這個現象随便找到一個原因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但實際上這個原因不是一個正确的原因。

所以在進行溯因推理的時候,我們就要避免掉入一些坑,來減少我們發生錯誤因果匹配的可能性。在進行因果推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就是我們能夠想到的原因未必是事件發生的唯一原因在。

這裡我們要補充一些概念,就是一個事情發生了,它發生的條件裡面有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就是指這些條件如果都具備了,後面的事情它就能發生,但是後面的事情是不是一定要依賴前面的這個事件,這是不一定的。就比如說你要到北京去,如果你有去北京的意願,你買得起車票,而且你也買到了車票,而且火車也正常地運行,而且你也正常地登車了,所有的這些條件綜合在一起,你最後就安全地抵達了北京。

所有的這些條件的綜合,我們可以稱之為一個充分條件。但這個充分條件它并不是必要的,因為有其他的情況,前面的條件都不具備你也可能到了北京,比如火車并沒有正常地運作,你坐的是飛機到了北京,那你還不是照樣到了北京嗎?

那麼你要去北京當然還需要一些必要條件,這些必要條件就是包括:至少有人要為你的旅程買單,不管是你還是别人;不管是北京和上海之間,或者北京和成都之間等等,它用什麼交通管道聯系在一起,它必然有一些現代化的交通管道使得你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就趕到北京,至于它是火車還是飛機是另說的,這就是個必要條件。沒有這些必要條件,你怎麼解釋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内就能夠到達北京呢,對不對?

所以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是不同的。必要條件它肯定是原因的一部分,所以它叫必要的,但是至于它是不是關鍵的一部分則另說,因為關鍵這件事主要是取決于在具體的語境中哪個要素更加緊缺。充分條件則未必是一件事情所發生的原因,因為有備選的充分條件,比如坐火車也許是個充分條件,那坐飛機也是對不對?

那麼我們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重大的曆史事件中,這個可能發生的原因的序列可能是超級複雜。比如你要思考一下二次大戰爆發的原因,你覺得這個原因到底是什麼?是一次大戰結束的時候分贓不均,或者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三十年代的爆發,或者是在二次大戰爆發之前英法這些國家所采取的“綏靖政策”,到底哪一項是關鍵的呢?我們把它們全部羅列出來,看哪些是遠因、哪些是近因,這就構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原因。

舉證了關于在曆史的這個環節裡面要怎麼樣去讨論原因,就牽涉到了一個曆史哲學的話題了,大家也可以去看我在非凡精讀館上的另外一本書,曆史哲學家柯林武德所寫的《曆史的觀念》。

講到這裡,就僅僅在批判性的思維裡面講,我們首先要肯定的是哪些事情不是原因。你不能因為兩個詞它是相關的近義詞,你就認為這兩個詞所代表的事情可以成為替代性的原因了。比如我說别墅和小洋房,那顯然是近義詞,但是如果我說張三因為最近買了一幢别墅而資金吃緊了,這是個因果判斷,但并不意味着張三最近因為買了一幢小洋房而資金吃緊了。你不能因為小洋房和别墅是近義詞,就認為這兩個原因都是可以互相替換的,如果這樣的話,你這個思維基本上是需要經過批判性思維的調教的。

另外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們不要認為前因和後果之間的前後相續,本身就保證了前因就是前因、後果就是後果。原因的确經常是在結果之前,但是這并不意味着在前面的就是原因,在後面的就是後果。

随便舉一個例子,打雷的時候,我們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到打雷呢?大家都會說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打雷,但是你不能夠因此認為閃電就是打雷的原因,因為這個講法在科學上是不靠譜的。我們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聲音呢?那純粹是因為聲音的傳播速度比光速慢得多,光速是每秒三十萬公裡,聲速大約是每秒三百四十米。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證明前後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就是因果關系。

當然了,我們在遴選各種各樣可能的原因的時候,也要有一些标準,而這些标準就包括邏輯融貫性标準,你的這個原因的解釋和你的背景知識之間的一緻性的标準,以及此類因果解釋的曆史成功率。這分别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條說的是這樣的一個意思,就是你講的這樣的一個因果解釋,它自身是不是包含邏輯矛盾;第二句話講的是,這個因果解釋和你已知的科學知識是不是有邏輯的矛盾;第三點講的是,你講的這個因果解釋,和它類似的解釋别人有沒有用,在曆史上它的成功率是多少。

如果沒有這樣的一些相關的輔助性證據的支持的話,你去偏好一類特殊的因果解釋就不是特别有道理。

今天我們這本《學會提問》就慢慢地就進入了尾聲了,我們現在要進行一番總結了。《學會提問》的本質是什麼是一套方法論原則,幫助大家找到如何正确提問的這個線索。

首先,你要搞明白的是,你針對的是什麼話題,你要把這個話題搞清楚,所以首先要針對話題提問。

第二,你把這個話題厘定了以後,你要去搞清楚論點是什麼,别人支持什麼觀點、反對什麼觀點,你支持什麼觀點、反對什麼觀點,要搞清楚自己的觀點和别人的觀點。

第三,搞清楚論點以後,你還要問理由是什麼,你要學會提問理由是什麼,你自己支持一個觀點的理由或者反對一個觀點的理由是什麼,别人支持和反對一個觀點的理由是什麼。

那麼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理由就牽涉到了兩方面,一方面和内容有關,一方面與形式有關。

與内容有關的就是證據,他支持某某觀點的證據靠譜嗎,是來自于個人經驗的證據,還是來自于專家的證詞,還是來自于科學的報告?那麼哪些科學報告是可以被相信的,哪些是不可以被相信的,你都要進行仔細地盤問。

另外一方面的理由是關涉到形式的,就是怎樣的推理結構把這些證據聯系在一起。你可以問在這個推理結構裡面是不是出現了循環論證,在這個推理的過程中是不是出現了人身攻擊,是不是出現了一個稻草人的謬誤,特别是有沒有出現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錯置?

你要對所有的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答,然後才能夠找到一個正确的發問方式,才能夠變成一個善于提問、善于批判的人。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批判性思維之難并不在于批判别人,而在于批判自己,不在于否定别人的觀點,而在于修正和改變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大家和自己的一種過度自尊心作戰,自尊心過強的人往往無法接受真理的光芒。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通過讀這本書、學這本書,來真正地領會什麼叫正确的提問方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