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年
初
一
正月初一,是農曆年、月、日的開始,這一天是農曆正月的頭一天;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春節俗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給壓歲錢。
今天可就是大年初一了
這是一年的起始
最重要的一天
開門炮、禁掃撒
不剪頭、迎神靈
這些年俗
你都知道嗎
開門炮仗聲聲響
開門炮的年俗由來已久。農曆大年初一淩晨,天剛蒙蒙亮,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不倒垃圾不喝粥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開始,有很多禁忌。這一天不能拿掃帚掃地,也不能倒垃圾。這是因為怕“掃走财氣,肥水外流”;這一天不能喝粥,要是年初一喝粥,财物就不會進門,而且會像水一樣流走;這一天不能吵架、罵人或打碎碗、杯、瓷器等易碎器皿。
這一天,連說話都要格外小心,不能說“破”、“光”、“窮”這些不吉利的字。如果小孩子不懂事,說了這些不吉利的話,大人就得趕緊說“百無禁忌。”這類的話加以補救。
北吃餃子南湯圓
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南方小夥伴大年初一的湯圓也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正月裡來不理發
東北人一般都從大年初一開始直到農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發,如果剪頭發會克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裡剪頭發。二月二,“龍擡頭”這表示着二月初二這天人們理發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争相剪頭發,讨吉利。
敞開大門迎神靈
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裡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
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講究的,先擺好酒和茶,事先要準備好雞、雞血、鱿魚、豬肉等食物,雞血要擺放在雞身上。給祖先像上三炷香後就可以開始祭祖了。祭祖完後,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串門拜年各不同
東北地區:東北農家串門拜年
初一早飯後,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裡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華東地區:山東西北地區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拜親友。
華中地區:湖北孝感拜年無大小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華南地區:廣東拜年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偶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别人掏。
年味是什麼
是幾千年來的約定俗成
是一年難得的合家團聚
是出門見面的一聲“過年好”
最後
團團在這裡給大家拜年了
祝大家新的一年
打扮“豬”光寶氣
臉上笑“豬”顔開
出門萬衆“豬”目
做事胸有成“豬”
編 輯 | 肖旭東
來 源 | 網 絡
審 核 | 檬 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