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淡甯/文 龔子皓/設計
長三角地區自古富庶繁華,人傑地靈,多少詩篇名句都是出自這裡。而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使這裡變得更地鄰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
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映入了生活、成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的眼中。
由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長三角城市文化館聯盟主辦,杭州市文化館(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杭州市美術家協會青少年分會、上海市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南通市文化館(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嘉興市文化館(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馬鞍山市文化館、南京市文化館、合肥市文化館、甯波市文化館(甯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市文化館)共同承辦的“童眼看世界·攜手助共富”——長三角少兒攝影作品大賽,于近日完成評選。
大賽于2022年8月8日啟動征稿,截至9月25日收到來自杭州、上海、南通、嘉興、馬鞍山、南京、合肥、甯波、蘇州等長三角地市的投稿共計560餘幅(組)。
來自長三角多個不同地市的投稿
經專家評委組初選、複評,最終有100幅(組)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其中金獎10幅(組),銀獎20幅(組),銅獎30幅(組)及優秀獎40幅(組)(獲獎名單見文末)
今天,大賽VR雲展廳正式上線,所有獲獎作品都呈現其中,一起來看看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吧!
↓↓↓點擊圖片進入雲展廳↓↓↓
我們都知道,孩子主要是靠直觀的、感性的、帶有情感的形象去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和接受教育的。他們對世界的觀察與認知與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常給成年人以不同的啟發。而攝影作為一種把真實生活攝入鏡頭的藝術,不僅記錄了正在變化、已經變化的社會生活、自然環境的真實狀态。孩子們以他們的視角記錄下了生活與社會變化,也記錄下了生活自己創造變化的過程,這正是少兒攝影彌足珍貴的地方。
部分獲獎作品展示
從孩子們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了數字賦能後愈加智慧通透的城市;看到了綠水青山間日益生機勃勃繁榮美麗的鄉村;看到了在困境中攜手互助努力擁抱生活的人們;也看到了那些微小的,卻能讓平凡生活閃閃發亮的創意。
在評選過程中,有不少作品給評審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一組用蔬菜水果表現人物的這組照片,畫面生動有趣,體現出了少兒特有的想象力。
《蔬菜創意英雄人物系列》 譚徐玉 12歲 浙江甯波
還有一張拍攝水上樂園的,畫面生動,細節豐富,很有感染力。
《小小潑水節》 王家卓 11歲 安徽馬鞍山
此外,多位評委都對一組拍攝長三角多地摩天大樓的作品給出了好評:“這組長三角地标建築的黑白組照,構圖和色調都相當成熟”,“畫面比較簡練,影像有力度,頗有大師的風範”。
《精彩缤紛欣欣向榮的長三角》 薛雨杭 13歲 浙江杭州
中國國際新聞攝影大賽人物與肖像類金獎獲得者,曾入圍TOP20中國當代新銳攝影師的李震宇,作為大賽評委之一,對投稿作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本次投稿的整體質量都比較高,其中有不少作品展現出了較強的攝影功力,“無論是從光影、構圖還是對瞬間的把握,拿捏得都比較準。”李震宇認為,這反映出了當下少兒攝影與時俱進的特點。伴随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攝影設備操作的簡易化,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和對攝影技法的掌握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同為大賽評委,SND世界新聞設計大賽獲獎者,浙江日報全媒體編輯中心視覺設計室主任黃昕也認為,投稿作品角度多樣,其中不乏一些高水平佳作。盡管少兒攝影在構圖方面不似成年人般嚴謹,但他們的作品從發現身邊的事物開始,細心觀察,記錄生活,有着别緻的趣味。
不少作品都來自于孩子們的生活視角
而對于未來少兒攝影的發展與教學,評委們一緻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不要禁锢在傳統的條條框框内,要沖破傳統意義上的攝影,創新立意,努力用影像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觀點。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指導老師除了講授攝影技術之外,更要多鼓勵孩子用獨特的感官去感受外界環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
附件:“童眼看世界•攜手助共富”——長三角少兒攝影作品大賽獲獎名單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