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晴(長安大學)
9月18日,德州市作家協會發布“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征文獲獎名單”,其中《我的縣長父親》一文獲得征文比賽一等獎。該文因取名與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我的區長父親”作品名類似,引發部分網友嘲諷。随後德州作協删除了獲獎信息和鍊接。但更多網友認為這篇作品和電影情節不同,文學作品質量和宣揚的人物形象都值得肯定,不應被對應嘲諷,也不該被删除。(9月19日 人民文娛)
該征文被嘲諷的焦點在于,該文标題與曾出現在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我的區長父親”這一熱梗如出一轍,而這個梗在電影中用于暗諷關系戶,充滿諷刺意味。所以,許多網友甚至沒點進去看文章,光是看标題就在評論區“抖機靈”,直呼“藝術來源于生活”。卻不知原文内容介紹縣長父親于志明是一位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好幹部,這篇文章情真意切,文思俱佳,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具有優良作風的老幹部形象,一等獎是實至名歸。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歸根到底是浮躁的輿論環境,許多網友隻看表面,人雲亦雲,以及網絡熱梗大肆傳播卻界限不清。
網絡上信息繁多,許多消息靠着話題性的标題收獲流量,卻不在乎内容的真實性。同時,不少網友在碎片化、低質化的網絡内容沖擊下,判斷力下降,隻顧表面,聽風就是風。在這件事情中也是一樣,部分網友光看标題就聯想到“我的區長父親”這個梗,二話不說就開始拿起鍵盤胡亂嘲諷,根本沒有認真看其中的内容。這種是非不分的“誤傷”現象不少見,影響也十分惡劣。要知道網絡熱梗是生活中的小趣味,但從來不是我們判斷是非的标準。我們應該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擺脫浮躁心理,沉下心來看待每一件事。
除了網友的起哄,還要注意到網絡熱梗給此次事件帶來的影響。網絡熱梗憑借自帶笑點讓人印象深刻,從而在網絡上流傳。但是這些熱梗運用的界限又在哪裡?前段時間,四川泸定地震,有人喪生,有人失聯。在如此嚴肅而悲傷的天災之下,卻還有人事不關己,在網上開玩笑似地發表“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之類的言論。這樣的玩笑對受災地區的人民無疑是一種傷害,網絡熱梗應該止步于此。輕快和諧的輿論環境是我們共同的目标,我們不介意“冒犯的藝術”,但也要有該嚴肅時嚴肅的自覺,網絡熱梗不該成為輿論的風向标。
在此次事件中,德州作協删除作品和鍊接,也不難看出其受到網絡熱梗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如果真正對自己評選出來的作品滿意,想要擊破謠言,就應該擔起這份責任,澄清事實,還原真相,大力宣傳縣長父親于志明的榜樣形象,引導輿論,而不是被網絡熱梗牽着鼻子走。這或許是德州作協處理事件更好的态度與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