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自在行?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一,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中流自在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
享譽世界的阿拉伯大詩人阿多尼斯在2009年訪問中國之後,寫過這樣一句詩:“雲翳潑下中國的墨汁”。
阿翁自從彼時在中國體驗過用毛筆書畫的方式之後,傳統的中東剪貼畫的風格為之一變,改為中國畫式的潑墨寫意,或許這也是畫家阿多尼斯的衰年變法,與白石老人的“紅花墨葉”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正因此,阿翁後來連續幾次訪問中國,到了臨别時候,翻譯家薛慶國都要受阿翁所托,為他的行李上裝上幾大盒一得閣的墨汁帶回巴黎。
我在2014年随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代表團赴泰國參加“一帶一路”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時,結識代表團成員一得閣董事長孟繁韶。我們說起阿翁與一得閣的筆墨情緣,都頗感溫暖,相約将來有機會為阿翁在北京舉辦一場筆墨雅集。這個約定在3年後成為現實。
2017年秋天,阿多尼斯訪問北京。我和薛慶國、孟繁韶商議為阿翁舉辦題為“雲翳潑下中國的墨汁”的雅集。孟繁韶精心策劃,把這場雅集設在了琉璃廠清秘閣的二層。是日,清秘閣正舉辦西湖畫派餘久一的山水畫展。阿多尼斯、叙利亞駐華大使伊馬德-穆斯塔法和薛慶國、董強等阿翁的翻譯家、詩人朋友都參加了這場筆墨雅集。幾位書畫家朋友受邀在雅集現場創作,其中一位就是年輕的書法家雷江,字大舟。雷江創作了“如蓮在水”4字手卷贈予阿翁。
在清秘閣的設色山水中,大家朗誦着、書寫着阿多尼斯的詩歌以及緻敬阿多尼斯的詩歌,直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二
庚子臘月,我走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嫏嬛書房的大門,在古色古香的展廳看到一個專題書法展,是雷江向其鄉先賢印光大師緻敬的展覽,精選了多年抄錄印光大師的嘉言。數年後,我和雷江的作品就這樣不期而遇。
印光大師和雷江都是陝西郃陽人。關中地區有着深厚的張載關學傳統。庚子年恰逢張載千年誕辰。在紀念張載千年誕辰的國際學術研讨會上,90多歲高齡的張豈之老先生飽含激情地吟誦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幕令人動容。印光大師成長在關中,由關學入佛,專弘淨土。同邑後學雷江敬慕印光大師,發起成立仰光學社,舉辦印光大師嘉言鈔翰墨展,并将展覽主題定為“誠敬”。
我想起同樣出入儒佛的葉嘉瑩迦陵先生。痖弦評價迦陵雖然看起來“柔弱秀美”,卻性格堅強,形容她是“穿裙子的士”,儒家對士的标準“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迦陵都做到了。趙樸老作詞酬和迦陵,贊譽她“是悲心參透詞心,并世清芬無幾”。白先勇亦評價迦陵有“佛家的心胸”,“唯有具備佛家的心胸才能如此悲憫”,也感受到她“非常入世,想要經世濟民、兼濟天下的宏願”,更有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迦陵先生出入儒佛的雙重心态,體現在她提出的“弱德之美”這一概念。我曾著文,論迦陵先生“弱德之美”。首先,“弱德之美”,是一種敬畏、節制、内斂、隐忍的美感,是“感情上那種承受”,是“在承受的壓抑之中自己的堅持”。再者,“弱德之美”是人格風骨的美感,是一種在承受壓力時堅持理想、堅韌不拔、外圓内方、一以貫之的美,是代表儒家至大氣象的美。這兩個層次的“弱德之美”,也可以概括為“敬”和“誠”。雷江翰墨展的主題“誠敬”,在某種意義上與迦陵先生的“弱德之美”相契合。
三
印光大師和雷江的家鄉陝西郃陽,在中國書學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明代曾在郃陽發現了紀念東漢時期郃陽令曹全的隸書名碑《曹全碑》。近年來,錢念孫先生感慨“告老還鄉”傳統在當下的缺失,高聲呼籲建立鄉賢文化。雷江的翰墨展,将其故鄉郃陽的書學傳統和鄉賢印光大師的思想史軌迹渾然一體,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一點一滴地踐行鄉賢文化。
雷江以“無我為大”“自在即舟”之義,取字“大舟”。我想起論述迦陵先生“弱德之美”的第三層含義。詞人追求理想境界而受挫,轉為曲筆叙說“難言之處”,這背後的驅動源,是他們内心生發的理想情懷和美好情感,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雷江的“無我為大”“自在即舟”,不正是這個層次的“弱德之美”嗎?
“無我為大”“自在即舟”的“大舟”,在朱文公的詩句中是這樣的意象:“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我相信,在秉持“誠敬”信念的同道心中,都撐着一帆大舟,無論是在三千弱水,還是在潋滟春江。“誠敬”不變,“弱德之美”不變,這帆大舟總有“中流自在行”的一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