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公子小白與公子糾争位,成功後即國君位,是為齊桓公。齊桓公任管仲為相,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内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到了公元前679年,各諸侯與齊桓公在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因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齊桓公不僅是春秋五霸之一,更是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并稱“齊桓晉文”。不過,雖然齊桓公和晉文公齊名,并且都是春秋初期的霸主,但是,齊桓公死後,齊國就無緣春秋霸主的寶座了,與此相對應的是,晉國則在晉文公之後長期稱霸。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齊桓公死後,齊國再也沒能稱霸?反而晉國能長期稱霸?
一
首先,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内蒙一部的廣大地區。甚至學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晉國占四席,分别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與此相對應,齊國在齊桓公之後,則沒能稱霸中原,更沒有實現疆域和勢力上的明顯擴張。等到田氏代齊之後,也即戰國時期,田氏齊國才在戰國中期崛起。
對此,在筆者看來,齊國之所以在齊桓公之後走向衰落,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齊國的霸業,實際上在齊桓公在位後期就開始奔潰了。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病逝。衆所周知,管仲和齊桓公之間,可謂相輔相成。因為齊桓公的不計前嫌,管仲得到了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台。而正是管仲的治國才能,促使齊國的國力得到增強,為稱霸諸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但是,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臨終勸谏,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而這,一定程度上為齊國的内亂埋伏了伏筆。齊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争位。冬十月七日乙亥(前643年9月12日),齊桓公病死。
在齊桓公去世後,易牙、豎刁等小人為非作歹,而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等公子又為争奪君主之位大打出手。等到齊國結束内亂的時候,晉文公已經扛起了中原霸主的大旗,成為第二位春秋五霸了。在此基礎上,即便之後的君主再有作為,也很難從強大的晉國手中奪取諸侯霸座的寶座了。也即在整體實力上,齊國本來就不如晉國。
三
春秋時期,齊國的疆域主要在今山東省一帶,但是,在今山東省一帶,齊國還存在魯國這一強敵。而就晉國來說,疆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内蒙一部的廣大地區,彼時,唯一可以和晉國抗衡的,隻有楚國這一諸侯國。另一方面,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想要稱霸,顯然離不開周王室的支持。
對于齊桓公來說,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确實獲得了周王室的支持。但是,齊國畢竟是姜姓諸侯國,而晉國和周天子一樣,都是姬姓諸侯國。因此,等到晉國崛起之後,周王室自然偏向于支持姬姓的晉國,也即親疏有别。此外,晉國作為姬姓諸侯國,對于魯國、衛國、鄭國、曹國、燕國等姬姓諸侯國的号召力,自然也比齊國要強。
四
最後,齊頃公在位時(前589年),齊軍在鞍之戰中被晉軍打敗,這也是齊國和晉國實力差距的重要體現。齊靈公在位時(前555年),齊國因背盟讨伐魯國。晉國率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諸侯興師伐齊,齊國再次敗北。也即在晉文公之後,晉國作為諸侯的盟主,自然可以率領諸侯聯軍讨伐齊國、楚國、秦國等諸侯國。在晉國的壓制之下,齊桓公之後的齊國,自然沒有什麼實力和精力來圖謀中原霸主的寶座了。
相對于齊國,晉國不僅綜合實力更加強大,這體現在疆域遼闊,兵馬衆多等方面,其君主也是比較有作為的。在晉文公去世後,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維護和鞏固了晉國的霸業,促使晉國可以長期稱霸諸侯。總的來說,齊桓公稱霸,固然是齊國實力的體現,但是,這也是建立在晉國沒有全面崛起的背景下,在齊桓公去世後,齊國自身實力下滑,再加上晉國徹底崛起,齊國也就無緣諸侯霸主的寶座了,這一情況直到。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