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術方式的演變和發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7時20分訊(首席記者 周盈 通訊員 李春梅)日前,來自湖南長沙的13歲女孩和重慶沙坪壩的14歲男孩先後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胸外科成功接受了肺癌切除術,病理檢查均為“微浸潤性腺癌”據了解,該科室今年已經為5例罕見兒童青少年型磨玻璃肺癌成功實施了早期肺癌切除術,均為“微浸潤腺癌”或“早期浸潤性腺癌”,最小的僅有7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肺癌手術方式的演變和發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7時20分訊(首席記者 周盈 通訊員 李春梅)日前,來自湖南長沙的13歲女孩和重慶沙坪壩的14歲男孩先後在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胸外科成功接受了肺癌切除術,病理檢查均為“微浸潤性腺癌”。據了解,該科室今年已經為5例罕見兒童青少年型磨玻璃肺癌成功實施了早期肺癌切除術,均為“微浸潤腺癌”或“早期浸潤性腺癌”,最小的僅有7歲。
14歲男孩發燒,“偶然”發現肺部結節
來自重慶沙坪壩的奕奕(化名),去年7月份因為發燒,CT檢查時,發現肺部右下葉有0.9厘米大的磨玻璃結節,社區醫生當時建議予以藥物治療後,再複查。一年後複查CT顯示,肺部的磨玻璃結節仍然存在,家人遂帶孩子到新橋醫院就診。
“拿起一年前的片子和一年後的片子對比,大小沒變化,但感覺不好。”新橋醫院胸外科接診的李華醫生告訴記者,奕奕右下肺的結節雖然和一年前的0.9厘米大小差不多,但靠近胸膜,且有血管穿行,結合臨床的經驗,初步判斷這個是惡性的,需要手術切除。
由于奕奕年齡僅有14歲,處于發育階段,胸腔空間比較小,專家們對手術器械的選擇、切除範圍,以及切除多少才不會影響後續生長發育和肺功能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讨論,并制定了周全的手術方案。
手術非常順利,全程不到1個小時。術後病理顯示,肺結節為早期的“微浸潤性腺癌”,目前無需放化療。術後3天,奕奕康複出院,出院後隻需定期随訪。
13歲女孩全身淋巴結腫大,疑“肺結核”
11月,來自湖南長沙的李女士(化名)帶着她年僅13歲的女兒小金來到新橋醫院就診,胸外科李滿元醫生經詳細詢問其病史得知,小女孩于2018年曾求診于當地醫院,因懷疑為肺結核,進行了一年抗結核治療,但治療無效。再次複查CT時,其右上肺發現一個混合性磨玻璃結節,遂來新橋醫院,被診斷為“磨玻璃肺癌”。在了解到新橋醫院已成功完成4例罕見兒童青少年型磨玻璃肺癌手術後,李女士和她家人決定馬上手術。
術後病理顯示,女孩右上肺磨玻璃結節為“微浸潤腺癌”。好在手術及時,無創精準定位的手術方案使得小女孩的肺功能保護非常好,患者後期恢複也快。目前,該女孩已順利康複出院,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
兒童青少年為什麼患上磨玻璃結節型肺癌?
新橋醫院胸外科已收治5例低齡肺癌患者,他們的年齡分别為7歲、11歲、13歲、14歲、16歲。兒童青少年磨玻璃肺癌較為罕見,鮮有文獻報道,由于他們身體機能發育不完善,診斷難度更大,手術技術要求更高。新橋醫院胸外科一直在關注和研究此類疾病的治療方法,3D重建導航定位和亞肺葉楔形切除術對兒童青少年磨玻璃結節型肺癌治療成功率非常高。
以往肺癌被認為是一種老年人的疾病,但是目前肺癌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30多歲患者得肺癌屬于較常見的情況,而20多歲得肺癌的患者也并不罕見,像這種兒童、青少年不在少數了。
新橋醫院胸外科主任戴紀剛介紹,肺癌發病原因一般認為有以下幾點:基因攜帶、家族史、吸煙、二手煙、油煙、環境和大氣污染等,在這些緻癌因素的夾擊下,人體也增加了罹患肺癌的可能。但從目前這5例兒童青少年型的磨玻璃肺癌患者看,這些因素與癌症的關聯性都不大。
戴紀剛表示,目前學術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部分腫瘤是“上帝擲骰子所緻”。人體三分之二的腫瘤,其發生原因在于正常細胞在分裂增生過程時出現DNA配對錯誤,進而導緻基因突變,導緻出現腫瘤,這是一個随機事件,和任何人體的内因和外因都沒有關系。在肺癌發病原因中,60-70%是機體内外的緻癌因素所緻,另外30-40%的癌變原因也是源于這種随機DNA配對錯誤導緻的基因突變。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