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運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春運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20:19:34

春運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光的列車載着無數國人,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遷徙,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春運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春運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春運40年從一票難求到)1

春運又發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光的列車載着無數國人,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遷徙。

2018年春運來了。這一次的“無數”約等于30億人次。

春運幾乎與改革開放相伴而生。1979年年初的廣東,衆多回家的人把廣州火車站擠得水洩不通時,“春運”這個詞還沒有誕生。1980年,“春運”首先被《人民日報》提出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鄉外出務工、求學,諸多人群也就集中在春節期間返鄉,形成了堪稱“全球罕見的人口定期流動”的春運。40年來,春運大軍從不到1億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29億人次,相當于讓除亞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區所有人搬了一次家。

飛機太貴、汽車太慢,性價比上的優勢,讓鐵路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出行的首選。一年年的春運中,一張小小的火車票如同一個最忠實的見證者,見證着春運裡國人的匆匆背影,見證着社會的日新月異。

一票難求

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實時票務交易系統的負責人,12306技術部主任、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單杏花說,自己和所有人一樣,對春運的記憶是痛苦。

上世紀90年代初,單杏花“坐”火車從江西老家到西安上大學。“人多,一路都是‘金雞獨立’,另一隻腳放下就會踩到别人的腳。”單杏花說,買不到座票是常事。

與綠皮車一同印入單杏花記憶裡的,還有那些大約兩指寬、小指那麼長的硬紙闆火車票。這種半手工火車票最早在1881年唐胥鐵路通車時開始使用。曾任中國鐵道出版社印刷廠車間主任的劉占軍說,“最多的一年,硬闆火車票的印量超過10.6億張,全國累計印了200多億張。”

對于那個時代的旅客來說,當售票員在淡粉色的硬闆票上敲上日期的“嗒嗒”聲傳來時,就表明你至少已經有了到火車上“金雞獨立”的資格。

“一票難求”,曾是億萬中國人一提起春運就能想到的4個字。1995年的春晚上,小品《有事您說話》中,郭冬臨帶着小馬紮和被子連夜排隊買火車票的故事,直到21世紀初仍在上演。

90後魏岚的春運記憶中,多少還能找到單杏花年輕時代的影子。為了搶到一張回家的票,魏岚淩晨在寒風中排隊,有時甚至會把省出的生活費拱手送給 “黃牛黨”。

那些年,鐵路客運的能力仿佛怎麼都趕不上逐年增長的回家渴望。在北京火車站工會主席謝景屹的記憶中,北京火車站售票窗口的排隊長龍一直延伸到廣場,“彎彎繞繞能有200多米,密密麻麻的排隊者把廣場占得滿滿的”。

為了能讓更多人買到車票,鐵路部門增開成百乃至上千個售票窗口,租用體育館售票、開出流動售票車售票……“每年春運,我們都像打仗一樣。售票員因為趕時間在售票窗口邊工作邊吃飯,所有人都從日常的三班倒變成了一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謝景屹說。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人均擁有的鐵路長度隻有6.6厘米,相當于一根煙的長度。這一年春運,約1.92億的中國人在短短的40天内完成了遷徙,日均480萬人,相當于每天都用火車搬運着新西蘭全國的人。

從硬闆票到信息化車票

“從沒想到自己會和這小小的火車票發生聯系。”單杏花說。

上世紀90年代末,單杏花加入了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始參與鐵路客票系統研究建設,自己從一名普通旅客,變身成“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的研發者:從實現計算機售票取代硬闆票的1.0版本開始,她和團隊的100多名同事見證着鐵路一步步從手工售票向計算機售票的轉變、區域聯網售票向全國聯網售票的轉變、人工售票向自助售票的轉變、傳統企業系統模式售票向互聯網電子商務模式售票的轉變。

1999年,以粉紅色為基調的軟紙車票在新的客票系統中開始投入使用,全國鐵路實現聯網售票,硬闆票開始退出占據了一個多世紀的舞台。但真正的信息化火車票直到10年後才出現。2008年,京津城際列車啟用如今的藍色車票。“磁卡車票能同時滿足磁性信息和熱敏信息兩種記錄方式,記錄的信息可以保存10年以上。”單杏花說。與此同時,火車票上的條形碼也變成了加密二維碼,隻有專業設備才能讀取,以防乘客信息被洩露。

“互聯網 ”鐵路出行

95後唐悅的春運記憶與單杏花、魏岚完全不同。“12306上訂票、手機支付、刷身份證取票、車上能充電能上網看視頻、還能訂餐送到座位上。”唐悅說,春運坐高鐵回家“和平常沒什麼差别,速度快、乘坐舒服”。

包括單杏花在内,沒有人想到12306客票系統會成為春運痛苦記憶的“終結者”之一。2010年,12306網站的開通試運行初期,并沒有獲得社會太多的關注。2012年春運,12306遇到了上線之後的最大壓力,“12306高峰日一天售出119.2萬張車票,超出設計能力近20%。”單杏花說。

但在購票的旅客一端,顯示的是12306遲遲刷新不出餘票信息,或者是在提交購票信息時頻繁遭遇系統卡頓。“這還不如去窗口買呢!”着急的旅客甚至與12306客服人員抱怨1個多小時,目的很簡單——還我票來!

為了防止搶票插件和黃牛黨惡意購票,從2013年起,12306增加圖形驗證碼的種類,一度令搶票軟件失效,但也讓當年的旅客過了把“智力測試”的瘾,還有網友把長相相近的明星做成驗證碼作為調侃。

之後,12306網站相繼增加了支付寶、微信支付、有票提醒等功能,12306手機客戶端也不斷叠代,唐悅印象中的“互聯網 ”式鐵路出行,這才迎面沖入中國人的懷抱。

2018年春運,12306高峰日售票量已經達到1500萬張。這個年售票量已超35億張的客票系統伴随中國鐵路發展一路走來,俨然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時票務交易系統。

售票數量提升的背後,是中國鐵路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和運載能力的大幅提升。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全國新增鐵路營業裡程2.94萬公裡,其中高鐵新增裡程1.57萬公裡;到2020年,全國高鐵營業裡程将達3萬公裡左右,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

“再也不用久久排隊了。”這兩年,魏岚和唐悅的春運記憶開始漸漸重合,出行前上12306購票、自助售票機上取票已經成了她們共同的習慣。隻是在魏岚記憶中,還殘留着那個通過檢票口總要打個洞的紅色車票。對紅色車票和硬闆票都有着濃重記憶的單杏花來說,未來的出行中,火車票這樣的實物載體也會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客票信息,記錄下一年年中國人回家的印記。(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偉 見習記者 傅曉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