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對人類早年締造符号,有八個字的表述,叫“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就是近在身體上找符号,遠在物象上找字号,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來源。
這八個字的總結很精煉,語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叙》:“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有一些對漢字的解釋非常曲折、抽象和複雜,還夾雜着所謂高級的“哲學”“道德”因素在内,把漢字本義解釋得高深莫測,玄乎其玄,這是有很大問題的。如果我們用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原理”來判别一下,立刻就會産生極大的懷疑。奧卡姆剃刀原理也稱“簡單有效原理”,簡述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早期的古人天真淳樸,所謂思無邪,締造符号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簡單、直接而明白,正是符合這個特點。
要解釋“修”,先要了解“攸”,“攸”也可以看做“修”的初文。
甲骨文“攸”
金文“攸”有的字形在“人”和“攴”中間有兩點或三點,表示連續擊打。三根會意,表示對一個人的訓誡、教訓。篆文将中間的三點簡化為一豎:
金文“修”
小篆和隸書“修”亦從攸從彡,含義不變:
小篆“修”
隸書“修”
篆文“脩”
古時候,給老師的酬勞就叫“束脩”,就是十條幹肉。後來,“束脩”特指給老師的酬金。
隸書“脩”從攸從月(肉):
隸書“脩”
除了“脩”有表示“幹肉”的意思,“修”和“脩”可以互用。
到了推行簡化字的時候,确定了“修”作為标準字:
楷書“修”
綜上所述,“修”字本義:持棍棒連續擊打一人,表示“訓誡”、“懲戒”義。引申為“整治”、“使完美”的含義。
修身齊家
語出《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
白話文:
古代的人,想要在天下彰顯他光明的德行,就須先治理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自己的國家,就須先規範自己的家庭;想要規範自己的家庭,就須先修養自己的言行;想要修養自己的言行,就須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就須先真誠面對自己的意念;想要真誠面對自己的意念,就須先推究自己所知的善。推究自己所知的善,就是要辨别外物與我的關系。(—《止于至善》,傅佩榮)
明 、 仁 、 齊 、 家 、 安 、 慈 、 愛 、 道 、 德 、 福 、 功 、 利 、 名 、 念 、 朋 、 友 、 賢 、 聖 、 善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