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總要經曆很多。或許是喜悅,或許是悲傷,或許是成功,或許是失敗,或許是幸,或許是不幸。但無論經曆什麼,它都是我們生命裡的必經之路。
盡管人生要面對形形色色的選擇,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向往的永遠是美好的那一面。我們渴望喜悅,成功,幸運,我們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走走停停。總希望某個時刻,那些渴望的美好都能如約而至。當然,不同的人對于“美好”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人眼中渴望的美好,就是人生四大幸事。到底是哪四大幸事呢?
1、久旱逢甘霖
中國古代長期都是農業社會,農民是靠天吃飯的,旱澇災害頻繁發生。若是在長久幹旱之際,遇到一場雨,那對于當時的農民來說,确實是欣喜若狂。古代人的生活水平是極其有限的,如果能解決溫飽問題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當然對于現在的人們來說,已經不愁吃不愁穿啦。
對于“久旱逢甘霖”更深一層地理解和認識就是幹旱了很久,然後遇上了雨,而應該是在你為莊稼犯愁時,正好天公作美下了一場雨,核心意思在于剛剛好,及時雨,屬于雪中送炭。因此,這也不單純是說農作,說自然,而是你期盼很久的某件事,剛好就實現了了;你渴望很久的某個東西,剛好就得到了,就滿足了。能雪中送炭,當然是第一大喜事。
2、他鄉遇故知
古代的交通條件是十分落後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一個地方通常需要很多時日,一般人是很少出門的,更别提待在異鄉了。所以獨在異鄉,其實是很難遇上熟悉的人。假如在他鄉漂泊,能遇上老鄉,還能遇上“故知”,哪怕是放到現在,也是非常值得欣喜的事啊。
如今,很多人為了理想,生活都選擇了遠走他鄉,背井離鄉。對于在外闖蕩和打拼的人來說,是孤獨的,甚至是無奈的,無助的。有時候機緣巧合認識一位老鄉,聽到熟悉的鄉音,寒暄幾句,或許會讓身處他鄉的我們有所慰藉,那份思鄉之情也會不再那麼強烈。
3、洞房花燭夜
在古代,新人成親的當夜叫作“洞房花燭夜”。這意味着相愛的兩人已經正式結為夫妻,步入婚姻的殿堂。古代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為姻緣不僅是兩個人相愛,也是傳宗接代考慮。古代受到封建制度的影響,這種家族觀念是很強烈的。随着時代的變遷,現在人的婚姻更加自由了,受到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也不大了。
愛情,婚姻是我們大多數人一生必經之路。茫茫人海中,我們都在不斷地尋找着屬于我們的靈魂伴侶。若是能遇到一個彼此相愛,彼此懂得,彼此陪伴一生的人,那是多麼榮幸的一件事呢。愛情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希望大家都能遇到那相伴一生的人,一起白頭到老。
4、金榜題名時
“十年寒窗苦讀日,今朝金榜題名時。”在科舉制影響深遠的古代,如果能夠金榜題名,那确實是人生一大幸事。在封建社會時期,對于底層的寒門弟子來說,金榜題名是他們改變個人命運,家族命運的最佳選擇。
在當今教育競争壓力與日俱增的時代裡,上大學、上名牌大學、讀研、考博、甚至出國留學,仍然是莘莘學子和其家長們最大夢想和追求。
人生四喜,你都實現了嗎?歡迎來評論區暢聊!
ps: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