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在一所農村初中讀書。現在,我那所初中母校還在,隻是和三十年前相比,有很多不同了。
第一、學校的硬件建設和環境變了。三十年前,我的初中母校灰不溜叽的,房舍是土木結構的,深灰單調的屋瓦,斑斑駁駁的牆面,早已褪了色的木門木床,黃土的牆,黃土的校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
學校的設施也是很簡陋的。教室裡一塊水泥黑闆,吱吱呀呀的桌凳,凹凸不平的地面。桌子支不平,我們就用小瓦塊、木頭塊把桌子支平。沒有桌兜,我們就用麻線繃在桌框上放書。
校園内的體育器械,籃球架呀、單雙杠呀等等,全部是用木頭做成的簡易器械。所謂的乒乓球台,就是兩個土墩,上面平放一塊平整的石闆,再用幾塊破磚壘成球網,就這,全校僅僅隻有兩個,為了能搶到球桌打到乒乓球,我們常常争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而現在,我的初中母校蓋起了漂亮的樓房,校園硬化了,綠化了,學校變得越來越漂亮了,硬件建設越來越好了,教室裡有了多媒體,理化生等實驗室一應俱全,配套設施達标。
第二、學校的老師也有了不小的變化。三十年前,我的初中母校除了有本地的老師,還有好幾位大地方來的高材生老師,比如像有一位老師是來自上海的,還有一位是來自成都的。這些老師學識淵博,功底紮實,多才多藝。音體美也都是由相關專業院校畢業的專業老師任教。至今還記得我們美術老師的簡筆畫和水彩畫令人傾倒。我們的音樂老師姓劉,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我們的體育老師人高馬大,籃球打得特棒。課餘時間,我們除了自己活動鍛煉之外,還可以圍觀欣賞老師們打籃球、打排球、吹拉彈唱、揮毫作畫等等。
現在我的初中母校的老師全部本土化了,外地的老師一個沒有。音體美科目的專業老師一個也沒有了,這些科目的課程都由其他非專業的老師兼任。
第三、學生的學習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三十年前我上初中的時候,雖然學習也是第一位的,也早讀,也上課,也輔導,也考試,考試成績也排名,但是壓力不大,競争也不激烈。課餘時間,我們就在校園裡、操場上玩耍或者鍛煉。學校也經常開展一些文體活動。此外,學校還要組織勞動,比如在校内挖土平整校園,外出植樹、夏收、秋收什麼的。還記得每年4月初,學校都要利用一天的時間組織我們到山上去植樹造林。全校師生,扛着䦆頭,拿着鐵鍬,在山坡上揮汗如雨,勞動上大半天方才收工。
現在我的初中母校,孩子們從早到晚都在校園内、教室裡讀書上課刷題,頭懸梁,錐刺股,争分奪秒地搞分數,課餘時間很少見到他們活動或者鍛煉的身影了。音體美的課程,沒有專業老師,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科目。有的時候甚至于被其他的文化課擠占了去。至于勞動,想也都别想了。
不知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讨論,歡迎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