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解讀王陽明傳習錄207節

解讀王陽明傳習錄207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20:16:53

解讀王陽明傳習錄207節(解讀王陽明傳習錄207節)1

原文:

問:“志士仁人”①章。

先生曰:“隻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來太重,不問當死不當死,定要宛轉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卻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為。若違了天理,便與禽獸無異,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過做了千百年的禽獸。學者要于此等處看得明白。比幹②、龍逄③,隻為他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詞語解釋:

①志士仁人:語出《論語.衛靈公》,原文“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②比幹:殷纣王叔父。因向纣王進谏,被剖心而死。

③龍逢:即關龍逢,夏末大臣。因多次進谏,被桀囚禁殺死。

譯文:

有人請教(《論語》中的)“志士仁人”這一章。

陽明先生說:“隻因為世上的人都把身家性命看得太重,不問當死不當死,一定要設法委曲保全性命,因此把天理都丢棄了,忍心害理,無所不為。若是違背了天理,便與禽獸無異,即便在世上偷生了成百上千年,也不過做了千百年的禽獸。求學的人要在這些地方分辨清楚。比幹、龍逢,隻因為他看得清楚,所以能做到殺身成仁。”

解讀:

儒家不是不珍惜生命,但是在儒家看來,比生命更重要的還是一個天理。陽明先生舉了比幹、龍逢這兩個例子,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這兩個人的例子在今天可能比較缺少說服力,即便在我們當代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也會有舍生取義的感人故事,令人欣慰的是,主流的看法還是認同了“殺身成仁,舍生取義”這條傳統的儒家道德規範,守住了這個原則,也就等于堅持住了我們民族良心的底線,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表白了“良知之在人心,無間于聖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