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過程是“苦”的,但果實卻是“香甜”的。
學習上的苦不算真的苦,生活上的苦才更可怕。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辛苦一些沒什麼,不過眼下部分中小學的教育模式,着實令家長感到費解。
科學的學習方法離不開張弛有度的學習節奏,适當的休息反而能達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裡還要長。
他們正值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學習的同時,更需要适度的體育運動。舒展筋骨的同時,也能提高大腦氧含量,對提高課堂效率和記憶力大有好處。
現在的教育怎麼了?家長心聲直擊靈魂
很多家長還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學習壓力遠沒有現在的學生大。平時家長也不怎麼管學生,全靠老師一人之力,沒有大事發生,幾乎不會叫家長來學校。
除了期中和期末考試必須告知家長以外,平時的考試成績家長很少過問,若出現成績下降,老師比誰都着急,該批評就批評,該罰寫就罰寫。遇到淘氣的學生,老師也會掏出戒尺來嚴格管教,實在解決不了才會“請家長”。
課間10分鐘,老師遇到沒講完的知識,偶爾也會壓堂。下課後有些學生比較“懶”,不需要上廁所就在教室裡窩着,班主任見狀,還會到教室裡“攆人”。隻要學生沒有身體不适,都要到操場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到走廊裡舒展一下筋骨也是極好的,不要長時間久坐。
學生有的時候也會抱怨老師太嚴厲,長大後才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當自己的孩子上學後,卻發現現在的教育環境已經不同往昔。
一位家長的吐槽直擊靈魂:現在的教育是怎麼了?課間時間學生除了喝水、上廁所,哪裡都不讓去。老師不讓學生出教室,連走廊裡的課外書都不讓動,隻能乖乖坐在教室的座位上,等着上下一節課。
課堂和課間沒有明顯區别,學生放學後也隻是跟家長說今天都學了什麼新知識,很少跟家長說發生了什麼趣事,玩了什麼遊戲。除了體育課,老師安排的固定項目,學生幾乎沒有跳皮筋、打口袋的經曆。家長都覺得學生太可憐了,一點童年都沒有。
70%中小學存在“圈養現象”,也不能全怪老師
去年雙減落地之初,就有不少老師和家長開始注意中小學校園裡的“圈養現象”。調查顯示70%中小學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白岩松也曾公開報道過“安靜的課間10分鐘”現象,呼籲讓學校把課間時間還給學生。
有的老師習慣性壓堂,總是“占用大家2分鐘時間”。下一堂課的老師還有在門外“候課”,學生怕遲到,不敢到操場上,在教室裡也不敢大聲喧嘩。從早到晚看着老師們“拉着大臉”上課,再加上繁重的學業壓力,學生的臉上也失去了笑容。
雙減後,多地教育部門嚴格規定老師不能壓堂,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也不能占用學生的體育課。老師雖然不再壓堂,可依舊有很多學校不允許學生課間随意出入。有的學校直接把老師的辦公桌搬到了教室裡,班主任在教室裡辦公,學生一點自由都沒有了。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也不能全怪老師,畢竟學生在學校裡出現任何安全事故,老師都有脫不開的幹系。别說是有嚴重的磕碰,就是衣服髒了,家長都有可能會投訴老師不負責任。
學生自由活動或者進行對抗類體育運動,勢必會增加受傷或發生矛盾的幾率,老師是萬萬不敢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和績效工資冒險的。趨避利害是人之常情,也不能全怪老師。一線教師直言,在沒能劃清責任範圍前,即使把體育納入考試範疇,也很難解決根本問題。
中小學生有希望告别“圈養現象”
如今的老師不是不知道學生缺乏鍛煉的弊端,而是被一些玻璃心的家長弄得人心惶惶。動不動就投訴,老師的管教權利受到極大限制,不敢打不敢罵,還要絞盡腦汁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使勁兒誇獎。
哪位學生在課堂上,被老師提問的次數少了,都會引起家長的不悅。要是學生在學校受到委屈,老師更是坐立不安。這種現象可以理解,但是并不值得提倡,教育的過程必然充滿艱辛曲折,但是不應該因噎廢食。
新《體育法》就将中小學生的課間10分鐘和體育課納入規定範疇,學生在校期間因為運動受傷也會納入保險範疇。如此一來就會減輕老師的壓力,對緩解“圈養現象”有一定幫助。家長也要多多學習科學教育方法,以免走入教育的誤區。
今日話題:如何看待中小學裡的“圈養現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教育聽我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