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哥帶你讀原著,一起來看熱播電視劇《功勳》。
看解析,更深入。
1952上海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與夫人李世英相識于1952年。
那一年,李世英第一次幫黃旭華理發。
此前我從未想到過:理發也能如此浪漫。
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
李世英幫黃旭華理發,這一理,就理了一輩子。
黃旭華潛心研究,從無到有造核潛艇,那也是一輩子。
就這樣,他們兩個人都用自己的一輩子成就了對方。
在這部劇中,黃曉明和陳好的表演都非常到位。
陳好時隔六年複出,真是頂起來半邊天。
而黃曉明的演技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個人一輩子很長也很短,做有意義的事情最重要。
下面我就将《功勳》中,黃旭華篇章的故事概括起來分享給大家。
相信看完以後,你一定會收獲很多。
1958北京
黃旭華與李世英有情人終成眷侶之後不久,就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黃海燕。
這天,李世英剛拿到他們一家三口的全家福,還沒來得及交給黃旭華,黃旭華就被一紙調令調到了北京。
來不及與妻子女兒道别的黃旭華,隻能匆匆寫下:臨時出差,勿念。
令黃旭華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走,那就是好幾年。
由于嚴格的保密原則,黃旭華在能與家人通信時,也什麼都不能說,隻能用:“勿念”二字,來表達思念之情。
以至于,李世英後來在與黃旭華通信中,都叫黃旭華為“勿念先生”。
3面鏡子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研究國之重器的核潛艇那更是“難上加難”。
由于蘇聯專家的撤走,擺在黃旭華等科研人員面前的那就是從零開始。
很難想象,研究核潛艇的人,居然沒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
為了盡快地出成果,黃旭華總結出了三面鏡子,分别是:放大鏡,顯微鏡以及照妖鏡。
通俗地解釋,就是要盡可能地收集一切有關核潛艇的資料,然後再進行研究,最終辨别資料的真僞。
在那個大幹快幹的年代,核潛艇的建設也被提上了具體的日程。
然而科學研究,那必須要按照規律進行,更何況對于核潛艇,當時我們欠缺得太多。
最終在黃旭華等人的堅持下,上級并沒有給核潛艇研制成功定具體的時間。
1962年上海
時間轉眼到了1962年,黃旭華被安排到上海繼續進行核潛艇的相關工作。
盡管他十分想念家中的妻女,但深知工作保密重要性的他,隻能過家門而不入。
但不久後,組織上考慮到黃旭華等人的實際情況,還是給他放了一天的假回家。
黃旭華回家後,李世英又給黃旭華理了一次發。
這樣相濡以沫的愛情,真是令人既感動又心碎。
此時的李世英并不知道黃旭華具體在做什麼工作,但她知道:黃旭華做的事情一定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她愛自己的丈夫,她明白:好男兒志在四方。
她愛自己的祖國,她明白:有國才有家。
所以,她并沒有挽留黃旭華,而是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默默做好丈夫堅實的後盾。
1966福祿島
随着核潛艇的研制從圖紙變為實物,黃旭華也随着科研所來到了條件極其艱苦的福祿島。
這一次,他不是一個人。
他将妻子李世英與女兒李海燕也帶到了福祿島。
現在的李世英已經知道了黃旭華所從事的事業,她深深地為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
她想告訴所有人自己的驕傲,但由于保密原則她又不能說。
這樣的感受,相信每一個“無名英雄”的親人都會有相同的體會。
在島上,黃旭華為自己的女兒改名為黃燕妮。
至于他為何要為女兒改名,劇中并沒有提及。
在我想來,我認為這是黃旭華覺得欠女兒太多了,他想要當好一個父親,保護好自己的女兒,不想讓女兒像海燕一樣去大海中搏擊。
這就正如他用盡自己的一生造核潛艇的目的是一樣的。
造武器并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震懾敵人,保衛自己的家國,讓人民安居樂業。
1970福祿島
經過黃旭華,彭士祿等科研人員以及全國相關支持人員的不懈努力,1970年我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長征一号”成功下潛。
這标志着:我國終于有了自己研發的核潛艇。
從1958立項到1970,這中間的12年,是何等的艱辛。
當然,這并不是黃旭華等潛艇人的終極目标。
作為總工的他,在慶祝了成功之後,又開始了“戰略核潛艇”的研制工作。
相比于攻擊型核潛艇,戰略核潛艇那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
1988南海
從1970到1988,又一個18年過去了。
當年因觸電犧牲的餘連長的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接過了父親的槍,成了一名光榮的海軍戰士。
戰略核潛艇的研制在黃旭華的帶領下,也進入了最終的極限測試階段。
隻有經過了這樣嚴格的測試,戰略核潛艇才算是真正研制成功。
但在測試其中,所面臨的風險,又是未知而巨大的。
戰士們也都知道風險,但仍然義無反顧地要參加測試。
黃旭華不放心艇裡的100多官兵,決定與他們一起下潛,去接受終極測試。
李世英猜到了黃旭華的心思,她自知反對無用,隻能用理發來表達自己的愛。
終極下潛
黃旭華跟着官兵們下潛,這對全艇官兵來說,那就是一支最有效的強心劑。
盡管黃旭華對自己研制的核潛艇充滿了信心,但漆黑和未知的海底,依然給了他巨大的壓力。
在核潛艇出現漏水之後,黃旭華沉着冷靜,在堵住漏水後,依然指揮繼續下潛。
就這樣,核潛艇一點點往下,終于下潛到了極限位置。
此時的黃旭華已經全身濕透,這足見當時他面臨的壓力有多大。
潛下去隻算成功了一半,浮起來才是完全的成功。
就在黃旭華在潛艇裡面經曆生死考驗的時候,他的妻子李世英的内心也正經曆着無比的煎熬。
她盼望着自己的丈夫與戰士們都能平安歸來。
最終,黃旭華帶領着官兵們駕駛着我國第一艘戰略核潛艇成功浮出了水面。
從1958年算起,到1988年,我們足足走了30年了。
為此,黃旭華獻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好的30年。
2018青島
時間走得飛快,又到了2018年。
黃旭華帶着自己的夫人李世英來到了青島的海軍博物館。
此時,那艘黃旭華花一生心血研發的核潛艇已經解密,就停在那裡,供遊人參觀。
李世英稱這個大家夥才是黃旭華的“老伴”。
随後,李世英讓黃旭華站在潛艇前,她親手為“他們”拍了一張照片。
總結
黃旭華的一生,都在為我國的核潛艇事業而奮鬥。
父親病逝,他沒能回家;母親去世,他也隻匆匆見上了最後一面。
弟弟感歎他的勞累,認為他那些年一定過得很苦。
但黃旭華卻說:自己這一生很幸運。
2019年,黃旭華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2020年,黃旭華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宇哥帶你讀原著,感謝你的閱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宇哥帶你讀原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