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記裡關于孫膑的故事

史記裡關于孫膑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8:02

孫子是兵聖,《孫子兵法》是兵經。也有人說:孫子是天才之人,《孫子兵法》是天才之作。對于孫子其人其書,無論怎樣形容贊美,看來都不過分。

然而,如果有人告訴您:孫子不是春秋時人,《孫子兵法》也并非孫子所作,曆史上的孫子(孫武)與孫膑就是一個人,你相信嗎?

史學專家、文化學者高友謙顯著撰著了一部《孫子揭秘》,試圖揭開其中的秘密,并判斷司馬遷史記中謬誤。

史記裡關于孫膑的故事(司馬遷史記中說孫膑是孫武的後代)1

《史記》中有一篇《孫吳列傳》,裡面寫了孫武、孫膑、吳起三個人的傳記。《孫武傳》中說孫武是春秋時期人,和伍子胥、吳起一個時代。《孫膑傳》中說孫膑是孫武的後世子孫。

高友謙教授研究指出,銀雀山漢簡中有《見吳王》一章,比《史記·孫武傳》至少早寫成幾十年。在《見吳王》中,《孫武傳》的基本情節就已炮制出來,并形成了文本。司馬遷隻不過摘錄《見吳王》并對其文字進行了一番潤色罷了。

《史記·孫武傳》的正文抄自前人,這裡,司馬遷的工作主要體現在文字編輯上。所以,其說法既代表司馬遷的觀點,又不完全代表司馬遷的觀點!

在《孫武傳》裡,司馬遷雖然說“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但這隻是虛晃一槍,一筆帶過,并沒有任何事實作為根據,經不起推敲和求證。整篇《孫武傳》,篇幅雖不算小,但内容卻很單薄,充其量隻有“訓練宮女”這一故事還算有點情節。至于其前後之言,無非是穿靴戴帽,敷衍成文。

史記裡關于孫膑的故事(司馬遷史記中說孫膑是孫武的後代)2

“訓練宮女”的故事主題,是通過闡述孫子治軍之嚴,以證明“孫子能用兵”。其潛台詞好像是說:瞧,即使柔弱女子,孫武都能把她們訓練得整齊如一,紀律嚴明,更不要說那些強悍男兒了!

然而,凡是讀過《孫子兵法》的人都知道,此書的核心内容在于闡述對外用兵如何使用詭道權謀,而不在于闡述内部治軍如何行使軍令軍法。孫子故事與孫子其書南轅北轍,毫不搭界。這說明故事的炮制者可能是個兵學外行,他并不理解孫子兵法的要義所在。否則,就不會敷衍出“訓練宮女”這麼一個近乎兒戲的傳奇故事,來為孫子造像。

對照《史記》中的《孫武傳》和《司馬穰苴傳》,不難發現,二人恰似孿生兄弟,如影随形,其相似之處達七項之多:

(1)二人籍貫相同,都是齊國人。

(2)二人年代相當,皆為春秋末年。具體來說,孫武活動于吳王阖闾時期(前514—90年);而司馬穰苴則活動于齊景公時期(前547—前490年)。

(3)二人都有軍事天才,并且都通過國君面試,出任将軍。

(4)二人傳記的主要情節,都是殺親寵,以立威。孫武殺的是吳王愛姬,司馬穰苴則殺的是齊君寵臣。

(5)二人誅殺親寵都遭到國君阻攔,而他們都以“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予以拒絕。

(6)二人都有兵法著作傳世。

 (7)二人的後代,都繼承祖業,深通兵法。孫武後代據說為孫膑,用兵神奇,自不用說。就是司馬穰苴的後代——據說為齊威王,其“用兵行威”,也“大放穰苴之法,而諸侯朝齊。”

在《史記》裡,像這樣情節雷同、結構相似、時代相當的人物傳記(不,應是文學傳奇),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例了。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雷同現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司馬穰苴是由田忌誤傳而來,孫武則是由孫膑裂變而成;而在現實世界裡,孫膑和田忌二人,本來就是如影随形,同進共退。

史記裡關于孫膑的故事(司馬遷史記中說孫膑是孫武的後代)3

雖然在傳記正文裡,司馬遷說“十三篇”為春秋孫武所作。但是在本傳評語裡,他卻寫道——太史公日:皆道《孫子十三篇》……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根據司馬遷評語來看,司馬遷在此處又把孫膑指為孫子,如果不是筆誤,可能是認為《孫子十三篇》是受過刑的孫膑所作。

而《孫吳列傳》尾評語(“太史公日”)則完全出自司馬遷之手,因此更能反映他的真實想法。既然這樣,那麼在太史公心裡,孫子到底是誰?《孫子十三篇》到底作于何時?看來,至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