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區延壽鎮位于昌平東北部,與延慶區、懷柔區相連。到達延壽鎮北部,要驅車穿過兩側青山相送的上行山路,才能在一重一重的山間,發現座座村莊。自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啟動以來,與大多鄉鎮的醫務人員一樣,延壽鎮民生保障辦公室科長齊景鵑與同事們的大多時間,就在這山間穿梭。
其中,為老人接種疫苗,也是醫務人員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截至目前,延壽鎮已經為17個村莊超過2500名60歲以上的老人接種,而少被人知的是,在山區入戶為年長者接種,有的要經過長時間的徒步,有的要途經漫長的路程。
6月30日,醫務人員入戶為老人注射疫苗。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山路崎岖 三輪車比四輪車好用
6月30日下午,昌平區延壽鎮海字村剛剛經曆一場大雨,這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下午不到三點半,鎮裡民生保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和延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防保科的醫務人員到村裡的時候,天已經轉晴了。村莊位于延壽鎮北部山區,從安四路走向村裡,需一路随着山間的坡度不斷向上,倒是剛剛下完的一場雨水,會順着坡道向低處湧去。之前海字村重新做了地下管道的鋪設,眼下村裡的路還沒鋪好,大多坑坑窪窪的。山路窄,路況崎岖,加上是角度不小的上坡路,四輪的汽車行到村委會,就再開不上去了。
醫務人員在村委會門口下了車,必須随行的箱子裡,裝的多是常見的急救設備,也有備用的藥品、儀器,足足裝了兩個大箱,再加上身上背的電腦等設備,加在一起有幾十斤重。在醫務人員看來,在這個時候,車的輪子越少,往往更能派上用場,“每次過來的時候,村裡會幫忙準備一輛三輪車,能幫我們馱設備進村,我們會跟在車後幫忙。”
山路崎岖,海字村找來電動三輪協助醫務人員運送儀器物品。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村裡給找來的三輪車是電動的,稍一上勁兒車輪就會磕碰一路的亂石碎塊,在崎岖的坡道上颠簸得厲害,偶爾坑窪陷住了車輪,還免不了一兩個村委幹部搬起車來,使上一把子力氣。
從村委會,到當天入戶的目的地的距離不長,隻有幾百米,可一路都是上坡路,到了村民的家門口,兩個醫務人員不敢耽擱,隻稍稍站住捋順了呼吸,便徑直走進屋裡開始了工作。
屋裡,75歲的張淑敏坐在床上,早前因為不小心磕傷了腿,張淑敏的行動一直不大便利。從去年秋天開始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起,到現在注射第三針,每一次都是由鎮裡的醫務人員上門做入戶服務。“每次到了日子,醫務人員就會提前與我溝通情況,約定時間來入戶,接種後續的疫苗,他們都幫我記着日子。”
為什麼要接種疫苗,張淑敏的理由簡單,“打了針,就多了一層保護。”她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身邊,小兒子在城裡工作,自己接種疫苗,也是為了讓兒子們放心。
山高、路遠 都讓送苗進村花費更多時間
位于延壽鎮北的海字村被大山包裹,北靠慕田峪長城,南與昌平鐵壁銀山相鄰。前往海字村的安四路是條盤山路,一路兩側都有青山相迎。從鎮政府到達村莊,也有三十五公裡的距離,延壽鎮民生保障辦科長齊景鵑告訴記者,這并不是鎮裡最偏遠的村莊,“我們到最遠的村莊往返距離大概有小100公裡。”
通往村莊的路,有時候也不止是遠。與海字村相似,村裡的山路多,汽車一樣上不去,入戶工作人員的許多時間都花費在山間的步行上。鎮民生保障辦工作人員任心怡記得,曾經有村莊同一天按需求安排了五六戶村民接種疫苗,幾個村民家的距離加起來可有一裡多的山路,那一天幾個人在村路上步行的時間,就有超過2個小時。
需要進村的日子也都不集中在工作日。對于工作人員來說,長時間以來,能趕上一個正常的休息日,是需要“偷着樂的”。“工作日忙,有時候是一些老人距離打了第一針到了28天,那麼趕上休息日,我們也是一準兒會去。”對于齊景鵑來說,她知道老人們會數着日子等着人來,所以與他們的約定,隻要是應了,就沒餘地失約。
“還有的,是因為老人們想等着孩子們在家的時候接種,也一般都選擇休息日。另外,我們有的醫務人員平時要出門診,入戶工作,也會安排在周六日進行。”齊景鵑說。
齊景鵑和任心怡碰到過很多人問,山區的老人基本很少與村外接觸,為什麼也要接種新冠疫苗?除了完成市裡面的部署安排、關注山區老人的安全健康,任心怡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老人們雖然不出門,但山區老人們的孩子、孫輩多在村外、城裡上班上學,“也就是家裡人接觸到的人會很多,那麼當他們回到家裡,老人可能就會面臨風險。”
老年人基礎病多、抵抗力弱,而病毒的傳染能力強,隐匿性強,上了年紀的人永遠是醫務人員眼裡的弱者,而保護好老年人,也就保護好了一個家庭、一個村莊最脆弱的一道防線。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唐峥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