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放過自己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放過自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13:20:06

正如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無數的枷鎖和羁絆,每個人都隻是帶着鐐铐起舞的普通人。

今天分享的《人生的枷鎖》講述了一個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抛棄人生的種種枷鎖,終于獲得精神自由的故事。

主人公菲利普天生患有腿疾,父母早亡,加之其敏感害羞的個性,導緻他的人生道路并不順暢。他進行了許多嘗試,經曆了不少痛苦才逐漸解除了宗教、學曆、愛情、友誼、世人眼光、個性、世俗期待等等加諸在人一生中的種種枷鎖,獲得心靈的平靜與精神的自由。

作者毛姆是是英國著名現代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短篇小說涉及英國人在國内和海外的各種生活,題材新穎、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多變,被譽為“英國莫泊桑”。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放過自己(人生最難的修行)1

下面就讓我們跟随作者的腳步,一起走進菲利普的世界,探究人生的枷鎖、探索心靈的自由。

第一道枷鎖:盲目的信仰

楊瀾說人生莫過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選擇,找一條适合自己走的路;二是明白如何堅持,勿随意盲從,忌一味跟風;三是懂得如何放棄,屬于你的終究有限,放棄繁星,你才能收獲黎明。

父母相繼去世後,菲利普被寄養在伯父家。伯父是當地的專職牧師,而伯母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生活在這樣一個宗教氣息濃厚的家庭,菲利普自然也不少了被宗教思想浸染。

學校裡的同學們有時候好奇菲利普的跛足,模仿着菲利普走路,有時候又明知故問地“羞辱”菲利普。菲利普的自尊心受到了大大的打擊。

有一天,他旁敲側擊地詢問伯父聖經上關于堅定的信念把大山搬走的典故,身為牧師的大伯給了他肯定的回答:堅定的信仰上帝,上帝便會答應所有的請求,甚至是把大山搬走。

這一回答讓菲利普感覺人生充滿了希望,他内心十分虔誠地祈禱上帝能夠在他回學校前一天晚上,把他的腳治好,外面白雪皚皚,可他穿着薄薄的睡衣跪在光秃的地闆上,虔誠地祈禱着。

他滿心希望會出現奇迹,但奇迹并沒有出現,他大失所望,從此對宗教信仰産生了深深的懷疑。

法國作家蒙田曾說:“我們并不是靠沉思冥想或憑我們自己的理解來獲得我們的宗教信仰,而是由外來權威和命令強加的。”

菲利普發覺自己對宗教的信仰來源于外力的施加,而不是發自本心的信仰。當他靜下心來反思時,才發現宗教和現實竟然如此脫節。這種虛無缥缈的寄托,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既荒誕也無意義。他所看到的關于宗教的一切,除了虛僞還是虛僞。

如果我們自身沒有思辨能力,隻會收環境的影響人雲亦雲,盲從便會成為無形的推手,使自己活成一個沒有靈魂的人。

清醒獨立的人生并非離群鶴立,而是做自己不盲從。當一個人認真思索的時候,才能找到并且實現自我。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放過自己(人生最難的修行)2

第二道枷鎖:理想的追逐

蘇格拉底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

顯然,菲利普選擇做一個痛苦的人,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事業選擇,菲利普總是在嘗試不同的道路。

放棄對于宗教的信仰後,伯父建議菲利普去學會計,于是菲利普聽從伯父建議前往德國留學,攻讀會計專業。

留學歸來後,他成了一名會計事務所的學徒,但繁雜的财務賬目讓菲利普覺得枯燥無味。

對數字的不敏感,與同事的相處,都讓他感到窒息。當做着一份沒有認同感、毫無生趣的工作時,菲利普的内心越來越疲乏。

偶然間他發覺自己有繪畫天賦,于是不顧伯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前往巴黎學習藝術。

剛開始學習繪畫時,菲利普自信滿滿,立志要成為一名傑出的畫家。但見識過優秀的作品後,菲利普才逐漸意識到自己與别人的差距,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條靠天賦吃飯的路子。他幾乎都能看見這條路上自己所能走到的盡頭。

既然沒有天賦,又何必浪費時光?及時止損,才是明智的選擇。于是兜兜轉轉一圈,最後還是回到了醫生這個職業。

菲利普如此三番五次地更換自己的行業,必定被旁人所不能理解。但對他而言,要是内心不得自由,那工作對于他而言就是一種折磨。

人總是生于混沌,走向清明。在尋找自己職業方向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尋找人生的意義所在,而最終得到的答案,也不是人盡相同。

菲利普在經過一遍遍艱難嘗試後終于找到了自己心之所向。正如結尾所言:“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認了生命的失敗,可這樣的失敗卻比任何勳章都更加閃亮。”

毛姆借菲利普告訴我們,享受生活的平淡和惬意,就是一種沉穩而充實的幸福。這種幸福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意義?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放過自己(人生最難的修行)3

第三道枷鎖:缺陷與自卑

村上春樹曾說:“少年時代的我始終為此有些自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可謂特殊存在,别人理直氣壯地擁有的東西自己卻沒有。”

每個人生而不同,卻總是在比較中萌生自卑與虛榮,專注自我精神世界的富足,放下活在他人眼中的執念,方能收獲自在的人生。

菲利普前半生一直因為自己的跛腳而卑微,學生時代因為“殘疾”被他人欺負。男孩們在玩“跑豬圈”的遊戲時,高年級的男孩模仿菲利普一瘸一拐的樣子,繞着他跑,并且大喊大叫着嘲笑菲利普的跛足。

更有甚者,一個叫辛格的小男孩集結幾個同學,以暴力迫使菲利普從被子中伸出那隻天生畸形的腳,供大家觀摩。

自那時起,菲利普對自己跛足的自卑便埋在了心底,當最好的朋友叫他一起去踢足球時,菲利普會感到羞愧尴尬。

在醫院學醫時,來了一位同樣跛足的小男孩,其他醫生建議菲利普也露出自己的腳以供其他醫生們比對學習,盡管醫生們都并無惡意,但菲利普還是十分惱怒和羞恥。

在戀愛中,這隻跛足所帶來的自卑更是被無限放大了。菲利普隻是想陪米爾德裡德走一走,卻被她一句無心之言惹得滿臉通紅。米爾德裡德說:“我要遲到了,必須得快點走。”并且“低頭看了看菲利普的跛足”。菲利普覺得“她壓根沒把他放在眼裡,甚至還因為殘疾而嫌棄他。”

但當他開始正視自己的時候,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有某種缺陷,不是身體上的就是精神上的。”他也走出了自卑的枷鎖,能夠坦然接受自己身體上的缺陷了。

生活裡的很多人也像菲利普一樣,過于在乎他人眼中的自己,拼命地照着别人的想法,看法去生活,但總是越做,越不像自己,越做,離自己的本心越遠。

事實上,決定我們自信的東西從來就不是那些外在的缺陷,而是内在精神世界的富足。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放過自己(人生最難的修行)4

第四道枷鎖:愛情的魔障

菲利普學醫期間,愛上了咖啡店的一位女侍者——米爾德裡德。菲利普被她的美貌所驚豔,并無法自拔地愛上了她。

盡管菲利普明白米爾是一個庸俗、物質、目光短淺的女人,但菲利普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愛慕之情,給女人送禮物,給她租房子,滿足她的一切要求,但結果卻是一次次的受傷。

菲利普甚至放棄了對愛情的期待,覺得自己不會再愛上任何人了,直到他遇到了薩莉。

薩莉是菲利普的朋友索普的女兒,她與米爾德裡德完全相反,她并不驚豔卻很耐看,總是圍着圍裙,端菜拿酒,操持家務。

當菲利普與索普談話時,薩莉會适當地送來啤酒、奶酪,然後默默地收拾盤子,不言不語。

薩莉的人生安排很清晰,未來做個裁縫女工,再嫁個老實的工人,平平淡淡度過一生。

這樣的人生模式,與菲利普理想中的生活相差甚遠,菲利普從沒想過他會跟薩莉有交集。但很奇怪的是,他很喜歡跟薩莉待在一起。

薩莉善良淳樸,對他包容而慈愛,讓他覺得心安。菲利普逐漸發現她雖然沒有精緻的外表,但體格強健,富有生命力。她走路雖不算優雅,但卻潇灑、自信。

漸漸地,菲利普沉醉于薩莉的溫柔和慈愛,并深深地愛上了她。當他放棄自己巡遊世界的夢想,向薩莉求婚的那一刻,他的愛情觀也邁進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他逐步醒悟,接受伴侶的平凡不是向幸福的妥協,反而是通往幸福的秘訣。

誰都想要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有一個閃着光的戀人,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遇見那個驚豔時光的人。

就像作者毛姆曾說的:“我用盡了全力,過着平凡的一生”。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戀人,也不存在完美的婚姻。好的婚姻是彼此接納,并在煙火日常中互相取暖。

接納了伴侶的平凡,才能品嘗到愛情的甜蜜,在愛裡自由馳騁。

人生最難的修行是放過自己(人生最難的修行)5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同自己身上那些人性的弱點做鬥争。沒有誰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一如男主的跛腳一樣,人生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

枷鎖之于人生是萬般不如意,但成功不需要被證明,隻要放下枷鎖,自得其樂,悠然過完一生就好。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命運會帶給我們什麼,隻有勇敢地生活,開始直面真實的人生時,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書中多次探讨人生的意義,最終的結論是:人生沒有特殊意義。

就像一張波斯地毯,每個人都用生命在地毯上繪制自己的人生圖案,體驗生離死别,人情冷暖,這些情感、經曆,獨屬于自己,與其他人無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