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6:11:06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1

“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何為“天理”,何為“人欲”?

儒學在宋朝到達了一個高峰期,個中翹楚就是以“二程一朱”為代表的“理學”,而“存天理,滅人欲”普遍認為是理學提出,“存天理”的“理”就是“理學”的“理”。

但實際上這個概念并非“理學”首創。早在《禮記·樂記》中就已經提到:

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詐僞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

這裡所謂“滅天理而窮人欲者”就是指泯滅天理而為所欲為者。

程頤、程颢提出:“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滅私欲則天理明矣。”這裡所謂“滅私欲則天理明”,就是要“存天理、滅人欲”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朱熹則指出孔子所謂“克己複禮”,實際上也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欲。

為什麼“天理”和“人欲”不能共存?到底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欲”?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2

天理

朱熹認為:“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者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天下萬物當然之則便是理。” “世間之物,無不有理,皆須格過。”“天下之理,終而複始,所以恒而不窮。恒,非一定之謂也,一定則不能恒矣。惟随時變異,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識之?”“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

我們可以看出,隋唐時期儒家由于經學沒落,逐漸成為旁學,而宋儒在改造儒家學術中從佛家、道家吸收部分觀點和思維方式,進入形而上的範疇。特别是在道家思維裡獲取營養,理學已經完全取代了早期的玄學,所以才有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利用道家思維為儒學打下宇宙觀這個哲學底子。同時“二程一朱”在思辨上走得更遠,終于将經世緻用的儒學變成了一門哲學。

說簡單些,這個“天理”,不就是老子的“道”麼?隻不過經過了千年演變,“天理”在朱熹的哲學思想中包含道理、規律、秩序、準則、規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還是人之道理。通過這種類邏輯思維,理學家們終于将“道”落實到“做人的道理”,完成或者說纂改了孔子“仁”治天下的本意:“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

“天理”從“道”大而化之,成為“仁愛”之心。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3

人欲

人欲——人的欲望。可人有欲望也是“天理”啊?怎麼能夠為了“天理”滅掉另外一種“天理”呢?

這就是望文生義的誤解,“人欲”并不是指人的欲望。“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所欲不必沉溺,隻有所向便是欲。” 合理的飲食欲望是“天理”,可你餐餐要吃滿漢全席就是“人欲”。“天理”與 “人欲”是相對的,正常的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過分的甚至是罪惡的“人欲”就是要滅的“人欲”。

“存天理,滅人欲”屬于修煉心性,無非就是安守大道,不過分要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切順其自然。這是不是又繞回了老子的“安貧樂道”?

“食色性也”,這是天理,可你一個人要娶好多老婆,天天淫亂,這就是“人欲”,理該滅之。

而實際上“人欲”這種“過度的欲求”,怎麼算“過度”,理學家們并沒有給出答案。但從儒家的一貫學說理念來看,應該是承認與時俱進的變化。也就是說,當時可能是“人欲”,到了咱們這個時候可能就是“天理”了。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以滿足人類各種欲望、追求懶惰為動力的,這種追求,其實是最大的“天理”。

誰說理學家是老古董?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4

存滅

儒家在先秦即開始了“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分歧,代表是孟子和荀子。而跟随者荀子腳步的李斯、韓非子則成為了法家,以嚴法來規範、阻止“性惡”的發展。

到了宋儒理學家這裡,儒生們覺得該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依靠法家。如何解決呢?從道家、儒家借來修心的法門。

二程認為氣聚合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氣質之性阻礙了天理的正常發揮,以緻出現了惡,這就是人欲。與人欲相對,天理是純粹的善。他們認為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順了人欲,沒有第三種情況。天理與人欲是絕對對立的,放縱人欲,就必然掩蓋天理;要保存天理,就必須去掉人欲。

一個儒者,應該通過修心徹底地去掉人欲,心中全是天理,就能達到聖人的水平。這就是“存天理、滅人欲”。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5

儒家變化

朱熹繼承發揮了二程的觀點,認為:“人生氣禀,理有善惡。” “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滅人欲”要滅的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的惡,是人性中惡的部分。

其實也就是儒家對人的天性不再用善惡論來定性,更多地強調後天的教育以及心性修煉。

我們可以看到早期的“性”、“道”還屬于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而到了“天理”、“人欲”就已經原來越接近“心學”,帶有宗教神秘主義色彩。這是儒家在對抗佛教而進行的自救式的改良過程中吸收了佛教、道家的一些思維方式,把先秦儒學哲學化、宗教化了。

所以理學家就不單純講“性”,而上升到“天理”的概念,同時承認人是有正常的欲望的,這也是“天理”,隻要不讓欲望沖昏了向善的心,就是正常的存在。

千萬不要誤解為理學家們連正常的欲望都要滅殺,那他們怎麼傳宗接代呢?

怎麼準确理解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