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9 22:18:10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500年房齡的李氏半坡老宅)1

500年房齡的李氏半坡老宅

春竹于 2019-2-1作

今筠連縣沐愛鎮沐蔭村十組(原東雲村四組)李氏半坡老宅,坐南向北,位于筠連縣城東南方向40裡,距沐愛鎮政府12、3華裡,在沐愛場河東,沐浴堂河岸邊,海拔400~500米左右處,其建築年代應該是明朝初年或元代的建築。

我們知道“巴蜀、僰人、南廣、羁縻高州、九絲之戰”等這些古老詞語。特别是“九絲之戰”距今400多年。東嶽廟“半坡”、“老房子”它就與“九絲之戰”有直接聯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一)這座古民居,是東嶽廟李氏第四世第四子李铉的出生地,也是他的終老地。

先用一個簡族譜線圖 标明時間:

李應甫(公元1574年來到東嶽廟)→子李桂芳→孫A任李祖→曾孫任镌;

孫B李朝祖→曾孫a①李欽、曾孫b②李鑒、曾孫c③李铉:是李應甫曾孫,康熙乙亥年(1695年)生于高縣東嶽廟半坡老房子,戊辰年(1748年)老房子故。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500年房齡的李氏半坡老宅)2

李應甫:從内江籍來宜賓筠連維新東雲村事由如下:

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三月、文淵閣大學士張居正奏請平蠻。明神宗準奏。并命四川巡撫曾省吾統大軍,以劉顯為節帥,副總兵郭成、參将張澤等12人為偏将,調動土、漢官兵14萬人,對僰人(住今宜賓興文建武)“飛檄進剿”。

10多萬軍隊浩浩蕩蕩去征剿弱小的僰人(還包括土僚、倮倮等人)。此時,李應甫其父親李德也從馬湖中軍守備(今宜賓屏山縣)升任永甯城(今泸州市叙永縣)駐守。李應甫此時也在叙永城軍隊裡服役,并任下級軍官。李應甫随軍參加“九絲之戰”戰亂基本平定後,帶領士兵繼續南征,搜山進行到原筠連維新鎮東雲村與西林村交界地時,看見田地荒廢,上級軍官便派遣李應甫帶領侍從部分士兵插占(實際為戍邊)在此,開墾田地。李應甫屯兵駐紮後,先娶今西林村盧家坪大戶人家盧氏為妻,後又娶今西林村遊舉人(名遊端友,時任江西定南知縣)之女為妻。李應甫于萬曆28年(1600年)生李桂芳,随後李應甫攜妻兒仍回到建武軍營(今宜賓興文建武)。後李桂芳于明朝天啟5年乙醜(1625年)到興文,入贅任門頂任業,後為建武任家寨籍(原宜賓興文文印鄉毛杆村又名“勝利村”)。

再後,李桂芳回到沐義東嶽廟居住。

經過“九絲之戰”戰亂平定後,為了防止在逃的僰人東山再起,再加之大面積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曾省吾上書朝廷,制訂并實施了“平蠻善後十事”。李應甫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留在原筠連縣維新鎮東雲村與西林村的交界地“李家村”囤兵以防備僰人。

這便是李應甫從内江籍入住筠連縣(當時為高縣)東嶽廟原由。并成為沐義東嶽廟李氏始祖。距今已經400多年。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500年房齡的李氏半坡老宅)3

附1: 沐義東嶽廟李應甫子李桂芳入贅(倒插門)興文建武任家。

桂芳生兩子:

A任李祖(頂任姓)生任镌;

B李朝祖生子1李欽、2李鑒、3李铉。

李桂芳四孫子:任镌、李欽、李鑒、李铉。

四弟兄:任镌、李欽、李鑒、李铉。在東嶽廟開荒并居住區域如下圖: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500年房齡的李氏半坡老宅)4

這個區域為今鎮舟南壩王家溝含二龍搶寶,東嶽廟原西林村、東雲村,沐愛騎龍村、沿河村順河大半環山區域。

附2:李德君(明朝初年湖北黃州府麻城縣籍→李若固(四川内江籍→李淩雲(四川内江籍)→李型典(四川内江籍→李德(四川内江籍→李應甫(四川内江籍→李桂芳(四川高縣籍→{A任李祖{B李朝祖(四川高縣籍)

→李朝祖

{①李欽:

{②李鑒

{③李铉(四川高縣東嶽廟半坡老房子生):入川第九世,入東嶽廟第四世,字爾仁,康熙乙亥年(1695年)生于高縣東嶽廟半坡老房子(今維新鎮東雲村四組)。戊辰(1748年)老房子故。墓在沐浴塘河坎上大墳凸(沐愛沐蔭村一組)。

③B李登峰:李铉次子,入川第十世,入東嶽廟第五世,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初八高縣東嶽廟半坡老房子(現維新鎮東雲村四組老房子)生。

李铉:入川第九世,入東嶽廟第四世,字爾仁,康熙乙亥年(1695年)生于高縣東嶽廟半坡老房子(今維新鎮東雲村四組)。戊辰(1748年)老房子故。墓在沐浴塘河坎上大墳凸(原沐蔭村二組)。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500年房齡的李氏半坡老宅)5

李铉後裔一直居住于此老房,其後裔為:李登峰→李世羨→李學庠→李清→A李勳士→天取→...;B李熙士、c李英士→李天賢→李明長→李廷興→李孝甫、李孝政→.....

(二)現在說說李應甫的天祖李德君入川情況。

李德君:沐義東嶽廟李氏入川(四川内江)始祖,距今600多年。于明朝洪武初年從古荊州三楚湖北黃州府麻城縣東鄉永甯村李家埂籍,被欽命為蜀省内陽知縣(今四川内江)。其後四代内家聲大振。詳細分述于下:

李若固:入川第二世,是李德君的兒子,内江兩榜進士,欽命授職祿侍郎都督吏部一品。

李淩雲:入川第三世,是李德君孫子,甲午科第,曆任邵武知府(太守)。

李型典:入川第四世,是李德君曾孫,邵武府建甯知事。

李 德:入川第五世,是李德君玄孫,明癸卯年武進士,馬湖府(今宜賓屏山縣城)中軍守備,後升任永甯(今泸州叙永縣城),後緻士隐居。

李應甫:入川第六世,入宜賓高縣東嶽廟始祖(今筠連縣沐愛鎮沐蔭村),是李德君的來孫。(他來東嶽廟事由前面已叙述)。

李桂芳:李應甫之子,入川第七世,入高縣東嶽廟第二

世。萬曆28年(公元1600年)生于高縣東嶽廟村子。于明熹宗天啟5年(1625年)入贅建武(今宜賓文文印鄉毛杆村又“勝利村”)蒙館,從事教育,并入贅當地大戶任氏為婿。繼承任氏香火。李桂芳生李啟還(任李祖)、李明還(李朝祖)二子後,男耕女織、合家安居樂業。

李桂芳生A任李組(李明還):入川第八世,入東嶽廟第三世,生于明天啟七年(1627年)建武南門新兵營(今宜賓興文縣),頂任姓,壬申(1692年)冬月習武壩李家嘴(現沐愛騎龍村五組沐浴塘河坎上毛文增屋背後袁家屋)故。

A任李祖生任镌,入川第九世,入東嶽廟第四世,吏員休職。(不叙)。

李桂芳生B李朝祖(李啟還):入川第八世,入東嶽廟第三世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初四生,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高縣東嶽廟李家村故(原維新鎮東雲村六組)。

B李朝祖生①李欽:入川第九世,入東嶽廟第四世,順治辛醜(1661年)高縣習武壩李家嘴生(原筠連縣沐愛鎮騎龍村五組、沐浴塘河坎上毛文增屋背後袁家屋)。

B李朝祖生②李鑒:入川第九世,入東嶽廟第四世,吏員休職,康熙甲辰(1664年)高縣習武壩李家嘴生(原筠連縣沐愛鎮騎龍村五組、沐浴塘河坎上毛文增屋背後袁家屋)。

B李朝祖生③李铉:入川第九世,入東嶽廟第四世,字爾仁,康熙乙亥年(1695年)生于高縣東嶽廟半坡老房子(原維新鎮東雲村四組)。戊辰(1748年)老房子故。墓在沐浴塘河坎上大墳凸(原沐蔭村二組)。

李铉生A李登堯:入川第十世,康熙辛卯年(1711年)生,入東嶽廟第五世。

李铉生B李登峰:入川第十世,入東嶽廟第五世,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初八高縣東嶽廟半坡老房子(現沐愛鎮沐蔭村十組老房子)生。

這裡要叙述一下東嶽廟李氏家史中一段故事:李應甫1573年三月參加“飛檄進剿”從内江籍(實際在叙永城軍中服役)随軍來到興文建武,又随軍搜山,來到高縣的東嶽今沐義東雲定居結婚後,于萬曆28年(1600年)生下一男嬰即李桂芳(四川内江李姓入沐義二世)後,李應甫便攜妻兒仍回到建武軍營。再後來,李應甫又攜妻兒回到東嶽廟李家村。李應甫于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或以前去世,因其碑上刻有“大明萬曆四十四年春月吉立”字樣。李應甫去世後,其子李桂芳承厥甫緒,業居李家村(原維新東榮村),時屬高縣管轄。

李桂芳與任氏女子結婚後,兩地成家(兩地指興文建武、高縣東嶽廟)(1627年)生任李祖(頂任姓即李啟還)、(1640年)生李朝祖(李明還)二子,合家安居樂業。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變亂,适逢流寇入川,百姓曆經刀兵、饑馑、虎狼三劫。17歲的任李祖、4歲的李朝祖兩兄弟又遭遇父親李桂芳去世(1644年)。母子三人孤苦無依,家貧不能為禮,兼之賊氛未靖,遂将李桂芳草草安葬于建武文印鄉毛杆村任家宅後,母子三人逃荒流落雲南省鎮雄州居住。于是李明還(任李組)即壯,食軍糧,充行伍,從三桂(吳三桂)(1664年三月)平水西之亂。因軍功顯著而徐徐升遷。十年後,他回鎮雄省親。谒任母于敗屋中,問弟(李啟還)何往?任母泣曰:“饑荒之年,已以三鬥荞麥過繼異姓”。于是李明還(任李組)出錢将弟弟(李啟還)贖回。清聖祖康熙20年(1681年)平定三藩後,李明還(任李組)攜母親和弟弟李啟還于康熙54年(1715年)回到高州(今高縣)沐愛河東李家村,報墾承糧,複故業,至今已18代。

李姓後人【李英】 清代廪生。寫了一首“書憤”詩歌。這首詩叙述了以上這段“任李祖”南征歸來在雲南贖弟“李朝祖”團聚的家史。

書 憤

沐愛河東東嶽廟李英

虎持流寇入秦川,冷落家聲遂适南。鐵券振開忠既現,水西攻取節尤全。

省親往返襟沾淚,贖弟歸來月上山。獨恨他年恩不報,移民拆屋向誰言。

因任家無男丁,乃以李明還繼承任家香火産業,改姓任,三代後,認祖歸宗後,叫“任李組”。李啟還為李朝祖。大哥任李組長弟弟(李啟還)“李朝祖”13歲。任李組帶着其子任镌,李朝祖帶着三個兒子李欽、李鑒、李铉披星戴月,将現在的維新東雲村、沐蔭村、沐愛鎮騎龍村順河部分組、沿河村楊家河部分組、鎮舟鎮的尖峰村、原鎮舟南壩村(王家溝、二龍搶寶)開墾後的田土再次進行分配。大哥任李組與弟弟(李啟還)“李朝祖”按照四股:任镌、李欽、李鑒、李铉四弟兄平分。

以上曆史事件,反映出以下三點:

(1)李德君于明朝洪武初年從古荊州三楚湖北黃州府麻城縣東鄉永甯村李家埂籍,被欽命為蜀省内陽縣(今四川内江)知縣。李應甫是入住今維新鎮東雲村東嶽廟李始祖,李應甫是李德君的來孫。李應甫于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參加對僰人“飛檄進剿”來到興文、來到今東嶽廟的。在東嶽廟生活了57年。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或以前去世,因其碑上刻有“大明萬曆四十四年春月吉立”字樣。

(2)李桂芳萬曆28年(1600年)生,是李氏入住今維新東榮村東嶽廟第二世。

(3)李铉是李朝祖第三子,孫子李登峰(東雲李氏半坡生)李登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初八半坡(老房子)(現在維新鎮東雲村四組老房子)生。那麼李登峰的父親李铉應該入住此屋時間在1719年之前。

李氏入住這棟老宅在300多年以上,從曆史記載看,是李氏開荒從荊棘叢中開墾出來的,而且正房主屋至今未曾改建過,屬以前本地土著民族修建。

(三)半坡老宅院子内有一很大的棵紫荊樹。

李氏半坡老房子壩子前面有個七、八百平米的小圓形凸包,古稱寨子,寨子順房子這邊有棵紫荊樹。其居住主人李廷興大約于上世紀80年代未把他砍掉了。這棵紫荊樹,我們叫他扣癢樹,樹幹胸圍2米多大。樹上還有一小棵黃葛樹寄生。樹幹有點彎斜,枝葉不茂盛,樹幹上面有許多樹洞,小半邊還有空心。我們以前清明節祭祖時,就喜歡去扣扣他,大人說,站在樹根處扣他樹幹,上面的枝葉會搖晃,所以叫“扣癢樹”,實際是紫荊樹。我們比較古蔺縣箭竹鄉那棵紫荊樹,估計李氏半坡(東雲四組)李廷興屋前這棵紫荊樹樹齡也應該超過300年以上。

(四)東榮村李氏族譜的記載。

李應甫的曾孫—— 李铉及後人一直居住在此,且除左邊的耳房改建過,其餘正房三間和右邊廂房保持了原樣。就本地現在東雲村一組(瓦房彎)、三組(全部)、四組(全部)、五組(馬屋基),沐蔭村一組(全部)、沐蔭龍脫榜(李廷楷)的李姓都是從半坡發祥的。外出鄉鎮的如沐愛騎龍村黃葛灘、原沐愛場豬市壩李明炎(兒子李欣)、原高縣政府農工部李明樂及其後、落木柔大橋坎上李家等。其餘外出天南地北的就難以統計了。

這是祖傳傳下來的,這棟房屋是任李組帶着其子任镌,李朝祖帶着其子李欽、李鑒、李铉披星戴月,将現在的維新東雲村、沐蔭村、沐愛鎮騎龍村順河部分組、沿河村楊家河部分組、鎮舟鎮的尖峰村、鎮舟南壩村(王家溝、二龍搶寶)等地進行開墾。在開墾的時候從荊棘從中開荒開出來的。李铉及其後人一直居住至今(見前李氏後裔開荒及居住地)。

(五)東榮村李氏半坡老宅房屋結構。

從該房屋建築結構看,穿鬥木結構民居特點是:(1),柱與橫件(主要是樓杄)、“羅檐”、“川”、“挑”等橫件與柱頭連接的“榫頭”連接處不是“穿心拴”,而是“牛尾巴栓”。

(2)、在穿與樓杄連結處,是樓杄在穿下面,而不是現代的穿在樓杄下面。(3)“連磉石”上面,柱頭下面有一層木質“連扳”。

(4)柱徑較大,正房三間的柱頭都在30公分以上,而且柱頭與柱稍直徑差不多,柱頭都上過“滾線”,也就是說,柱頭的橫切面為四方園角。

居住了兩百多年的老宅(500年房齡的李氏半坡老宅)6

附3:古蔺縣箭竹鄉巨型“紫荊花”樹的報道,《文章來源:川南在線:2011-09-08 16:47:20》。近日,泸州市古蔺縣林業局技術人員在箭竹苗族自治鄉餘家山考查發現,該鄉樂園村七組小地名學堂頭有一株十分罕見的巨型“紫荊花”奇樹

(注:“紫荊花”是當地俗稱,又名癢癢樹、百日紅,學名紅花紫薇)。該樹生長于張永松家房前土坎腳,是祖上流傳下來的珍寶,樹高10米,胸圍2.8米,冠幅10米,樹冠蓋地面積100餘平方米。光滑的樹幹上長滿奇形怪狀拳頭大的樹疙瘩,蒼老的樹洞訴說着歲月的滄桑,樹齡已在300年以上。

以上所有資料,都指向一個目标:那就是這棟古民居,是東嶽廟李應甫後裔孫子任李祖、李朝祖兩兄弟開荒從荊棘叢中開墾出來的。而且後裔,一直居住在此,且至今未曾拆除,推倒重建,完全原屋未動,隻是後人進行修繕。我們以現在的李氏族譜,标明李铉兒子李登堯康熙辛卯年(1711年)生、李登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生于此屋的記載算起,也有300年的曆史,并且是開荒開出來的。我們按此推算,此房屋應該在400至500年以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