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中秋佳節,看着圓圓的月亮,突然想到了那位住在月宮中的嫦娥仙子但記憶之中,關于嫦娥為什麼奔月,居然有兩個版本的故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詳細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佳節,看着圓圓的月亮,突然想到了那位住在月宮中的嫦娥仙子。但記憶之中,關于嫦娥為什麼奔月,居然有兩個版本的故事。
版本一:後羿的徒弟逢蒙貪圖仙藥,想要趁着後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不願讓壞人得逞,隻好先下手為強,服下了丹藥,結果就發現身體飄了起來,飛向了廣寒宮。
版本二:後羿将仙藥放在妻子嫦娥處保管,嫦娥想要長生,趁着後羿不在,獨吞了那枚仙丹,于是立地成仙,入駐廣寒宮。
聽起來版本二裡,嫦娥的形象似乎不那麼正面。
那麼這兩個版本的出處到底在哪裡呢?為什麼塑造的嫦娥形象會這麼矛盾?
我去查了相關資料,發現了一個讓人意外的結果。
二者的出處居然都是《淮南子》《淮南子》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哲學著作,作者據說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和他的門客們。所含内容繁多,包含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囊括了許多諸子百家學說精華,有非常大的研究意義。
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神話故事,比如女娲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誇父逐日等都能在其中找到痕迹。
按照網上的資料,版本一的嫦娥奔月來自《淮南子》的外八篇,原文如下: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托與姮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滞留月宮。廣寒寂寥,怅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于月圓之日與羿會于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衆焉。
這篇嫦娥奔月先是寫後羿和嫦娥在月桂樹下定情,然後插入了後羿射日的故事,大地重歸安甯後,後羿向西王母要來了不死藥,由嫦娥保管。結果後羿的徒弟,一個叫逢蒙的人想要搶奪,嫦娥沒有辦法,隻能吞了藥,飄向空中。
但她不願意離後羿太遠,于是留在了距離地面最近的廣寒宮。因為太過寂寞,于是督促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想要煉出能重新回到人間的丹藥。
被滞留在人間的後羿十分悲痛,上天被觸動,允許他們在月圓的時候,在月桂樹下相逢,民間流傳着很多聽到他們互相吐露愛意的傳說。
而版本二則來自《淮南子》的内篇卷六《覽冥訓》,原文如下: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随和。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摘令伐木。
這一篇就非常幹脆,直接寫了後羿的妻子嫦娥偷服了仙藥,在月宮中化為了蟾蜍。曾經也有書中提到,月宮裡的桂樹高五百丈,有一個人在不停地砍它,但砍出痕迹後又很快恢複。這個人叫吳剛,是一個犯了過錯的人,被懲罰在這裡砍樹。
這麼看起來,月宮好像是一個專門給犯錯的人呆的冷宮了。
明明是出自同一本書,就算編撰的人很多,也不至于出現内篇和外篇有如此大的矛盾吧?
我想去看看之前研究的學者是否有對其進行解讀,卻突然發現,這篇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淮南子》外八篇,居然是假的!
判斷《淮南子》外八篇為假的4個原因1.《淮南子》的外篇并沒有被找到。根據資料,《淮南子》有外篇三十三卷,但存世的隻有内篇的二十一卷。目前出版的所有《淮南子》的版本都是如此,那麼,外八篇又是何處來的呢?
為了保險起見,我還去搜索了《淮南子》的“外七篇”、“外六篇”,都沒有,就一個外八篇非常突兀地出現在網上,完全沒有相關的研究解讀。而且這個外八篇隻寫了“嫦娥奔月”這一個内容。
讀書的時候學古文,古文中一小段話是可以包含許多内容的,比如以前學的《田忌賽馬》:
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驷與彼上驷,取君上驷與彼中驷,取君中驷與彼下驷。”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幾行字就能講完一個完整的故事,也有起承轉合。而像版本一的體量,可以說呈現地過于精細了。
像版本二的這篇嫦娥奔月,隻有三行字就寫清了一件事,才占它所在的卷六《覽冥訓》不到十分之一。
因此從目前《淮南子》外篇在學術界根本沒有下落,而所謂的外篇包含的内容也就這麼一個,已經能夠看出,這外八篇是後人造出來的。
2.我在《淮南子》中找到了版本一的第二段,并且一字不差。
既然是内篇本就有的文字,怎麼會又在外篇出現,并且成為外篇中的某一段落呢?
這個作者可能是想要塑造出事件的因果邏輯。
兩個故事中有一件事是共同的,就是後羿向西王母要來了不死藥。後羿射日的故事在《淮南子》内篇中并沒有和嫦娥奔月寫在一起,而是在内篇卷八《本經訓》中出現。
而後人為了讓前後有因果關系,就先安排了後羿嫦娥在月桂下定情,然後後羿因為射日有功,才能求得仙藥,再安排一個徒弟偷藥,這就讓嫦娥奔月有了正當的理由,塑造成一個現代非常标準的“把美的東西打碎給人看”的故事。
整個行文和排版現代思維比較濃,我們去看同為西漢時期的作者,比如司馬遷的《史記》: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
闡述事件都是以平鋪直叙為多,很少着墨描寫故事主人公的感情,比如版本二這個闆上釘釘來自《淮南子》原文的故事,其中也沒有提到後羿如何悲傷,嫦娥如何寂寥,版本一則是特意點出兩人的精神狀态。
綜上,同一段話使用兩次不合邏輯,很有可能是後人進行的拼湊,并且行文也和同時代的著作不符。
3.作者所用的詞句露餡了
如果一篇古人文字裡,詳細地記載了手機的用法,那麼我們肯定能判斷,這本書一定不是古人寫的。
同理,如果文章裡的用詞是後來人創造的,那麼這故事肯定不是當時人寫的。
版本一中有兩個詞,就是如此。
“痛不欲生”——這個成語的出處來自北宋呂大鈞寫的《吊說》:“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那麼,産自西漢的《淮南子》,如何會用上北宋的成語呢,這中間可差了快一千年呢!
“無以為計”——這個詞其實不是個成語。我去搜索了一下,發現和這四個字相關聯的,就隻有本故事。比較相似的詞語是“無以為繼”、“自以為計”、“無計可施”。
結合上下文,作者想要表現的偏向于“無計可施”,體現嫦娥束手無策的樣子。但寫出來的時候,把幾個詞混在一起了。
4.後人的詩中在提到嫦娥時,大多都和“竊靈藥”聯系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古代文人搞創作的時候,特别喜歡化用前人的典故,放得越多,用得越巧妙,就顯得越有才。
像《淮南子》這樣由朝代皇親出品,又頗有含金量的著作,肯定少不了後人的引用。
我去查了一下提到嫦娥的詩作,大多分為兩類,一是用嫦娥來指代仙子、美人,二就是引用嫦娥竊藥的典故了。
舉幾個例子:
唐代詩人李商隐的《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代詩人曹唐的《小遊仙詩九十八首》:“嫦娥若不偷靈藥,争得長生在月中。”
唐代詩人袁郊的《月》:“嫦娥竊藥出人間,藏在蟾宮不放還。”
宋代詩人範仲淹的《和葛闳寺丞接花歌》:“竊藥嫦娥新換骨,婵娟不似人間看。”
可見在這些飽讀詩書的文人當中,他們對嫦娥的印象,也是來自于《淮南子》内篇,也就是版本二的故事,嫦娥之所以奔月,是因為竊取了西王母所賜的丹藥。
如果有其他的版本,這些詩人就不會這麼一緻了。
所以呀,版本一的故事,就是後人寫的一篇同人小說,想要解讀出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那麼,版本一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到底出自誰之手呢?在發現版本一的故事并非出自《淮南子》後,我便開始在網上找原作者。但大家和我小時候一樣,似乎都沒有去追究過這件事的真假。
所以一溜搜尋下來,發現大家都将這篇文章當做一個既有事實,如果有人提問嫦娥奔月的問題,下面都拿這篇假文章來回答和分析,還寫明出處是《淮南子》外八篇。
但就之前所言,其他不說,“外八篇”肯定是假的。
我在網上找尋版本一最早出現的時間,是2007年10月22日的一篇文章《嫦娥奔月的傳說》,來源是中國台灣網。
但裡面是一篇純粹的白話文,和版本一也不是完全相同,有部分出入。但在底下分析嫦娥奔月這個神話的記載典籍時,并沒有出現過《淮南子》外八篇的字眼,隻提到内篇《覽冥訓》。
神話在一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講述人的想法,演變出許多的版本,比如有一個講述月餅起源的故事,就是在版本一的故事裡插入了一個段落:後羿聽人指點,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在後院擺上表示團圓的餅,嫦娥就會從月中飛來同他見面。
所以,所謂的外八篇,很可能就是有人将其中一個版本的神話故事翻譯成了古文,并且套上了一個《淮南子》的名頭。
神話本就是無迹可尋之事,外八篇也已經散失,聽起來似乎有些相配呢。
參考資料頭條百科:嫦娥奔月
頭條百科:淮南子
搜狗問問:嫦娥奔月其它說法
中國台灣網:關注嫦娥一号探月
大家有沒有聽過互相矛盾的神話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