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20:38:09

在普通人心中,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眼中,死亡便是一種徹底的結束,肉體消失,靈魂同樣消失。

不過有些迷信的人認為,死亡雖然肉體消失了,靈魂可能下地獄或者上天堂,或者轉世投胎。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1

但在和尚或道士眼裡,死反而是一種新生,是一種更高的修煉境界。

他們認為死亡僅僅是肉體消失了,靈魂卻以一種更高級的形式而繼續存在,但這種具體的高級狀态,佛、道有着明顯的區别。

佛教把死亡稱“涅槃”,道教把死亡稱為“羽化”,為什麼兩者之間差距那麼大呢?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2

在佛教裡,僧人去世叫做“涅槃”、“圓寂”。“涅槃”是梵語中對僧人去世的說法,“圓寂”則是“涅槃”的意譯,乃唐代玄奘大師所譯。

圓寂,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示寂、入寂。即滿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圓”,永離一切煩惱叫做“寂”。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3

“圓寂”,即福慧二德都達到了圓滿無缺,生命所有的煩惱也都達到了寂滅無存。

這樣,一反一正,該具足的都具足了,該丢棄的都丢棄了,内心達到了一種“圓”明“寂”照的本來面目,顯然有一種大乘佛法的境界。

可以看出,佛教将死亡理解為對自己(靈魂)的一種完善。另外,“涅槃”在玄奘之前也曾被譯為滅度,或寂滅、無為、解脫、安樂等。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4

民間更是傳說,得道高僧的遺體火化之後會得到舍利子,它是被認為佛門的至寶,舍利子大小形狀不一,這和他們“戒、定、慧”的修持有關。

不過舍利子并非高僧大德的專屬,很多一字不識的老人生前虔誠地念佛,得到佛力的加持,火化後往往能生成舍利子。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5

道教的死亡之所以稱為“羽化”,也和道教的教義有關。

道教與佛教雖然都追求一種脫離世俗世界、解脫自我的目标,但與佛教通過達到精神上的大徹大悟不同,道家則是通過一種“羽化成仙”的方法。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6

道士的死亡,在道教裡被理解為成仙了。

羽化”本來指的是一些變态類昆蟲,從蛹變化為成蟲的過程。而由人變成神仙,與這種情況有些相像,因此道教便用“羽化”來稱呼道士的死亡。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7

羽化源自古代陰陽學, 古人認為陽氣産生于盤古開天辟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陽氣就是陽清之氣,陰陽二氣混雜從而化育了萬物。

萬物中陰陽比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至陽者化為神,陽氣高于人者化為山神或靈獸。至陰者化為虛空,陰氣稍重者化身為草木。道教徒稱得道飛升。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8

蘇轼也曾在《前赤壁賦》中說道:“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看來,佛教與道教對于死亡的稱呼其實表達出了其對于死亡的不同理解。

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與我們世人所理解的死亡是悲傷之事不同,死亡在他們看來,是自己的修行達到了更高的境界,是值得高興的事。

佛教中的生死是什麼(為什麼佛教把死亡稱涅槃或圓寂)9

另外,除了對死亡的稱呼不同之外,佛、道對于僧人或道士的遺體處理方式也不同。

僧人一般是舉行火化,而道士的遺體處理方式則不同。

明清時期的上層道士羽化後,有兩種葬法:一為坐缸,即封缸後而葬之,堆成墳山,用磚石建塔、立碑,二為棺葬,葬法與前同;一般道士羽化後,與民間葬法相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