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0:16:28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忽有故人心上過)1

作者:溪月彎彎,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秋色,是曹丕筆下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是王績筆下的“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李白筆下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是張孝祥筆下的“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裡湖光”。

秋情,是張繼筆下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葉紹翁筆下的“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是馬緻遠筆下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唐寅筆下的“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秋天是多愁之時,出外的丈夫不能與妻子攜手并肩秉燭夜談,閨中的思婦癡癡地等待着遠征邊陲的夫君,闊别多年的老友遠隔天涯難以聚首……

忽有故人心上過,回首山河已深秋。當繁華與落寞的秋,蕩開人生的歡欣與哀愁,站在歲月的路口,訴不盡的心事悠悠……不知此刻的你在思念着誰,誰又在思念着你。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忽有故人心上過)2

01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我們印象中杜甫的心一直是向下的,他憂的是家國天下,望的是黎民蒼生。

事實上,他亦時常把目光投到親友身上,杜甫的親情詩寫得溫柔細膩,他的筆下有妻子、兒女、兄弟、朋友。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白露節氣到了,深秋的雁聲摧人心肝。清露盈盈,月華如練,遭逢離亂的詩人,在清冷的夜望着天上的明月。

他想起流落在戰火區的弟弟們,心中溢滿了憂慮和思念,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思念的詩篇。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颠沛流離,備嘗艱辛。當時他攜妻小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既懷家愁,又憂國難,既有對山河破碎的哀感,又有對親人的惦牽。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忽有故人心上過)3

02

《憶江上吳處士》

唐·賈島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複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桡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我們大抵都是從《尋隐者不遇》認識賈島,又從《題李凝幽居》了解賈島。這個以“苦吟”而聞名遐迩的詩人,筆下的詩句實在精緻而靈妙。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是真正自帶詩意的詩人,沉浸在詩歌的王國裡,其創作可以達到忘我的程度。一刹那的靈感突現,佳句釀出,他可以激動得忘乎所以。

這是一首懷念老友的抒情名作。一直覺得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是描寫長安秋天中最唯美的一句。

隔着千年的時光,向前回溯到那一年的長安。我們似乎看到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之時,賈島在帝都騎驢過街的場景。

西風渭水,落葉長安,站在熟悉的長安街道上,吹着帶涼意的秋風,他牽挂起遠方的朋友。

猶記得分别的時候,也是這個季節,他們談心一直談到很晚,外面雷雨交加,震耳炫目,寒意陣陣。

如今憶起,當時的情景還曆曆在目,一轉眼就又是落葉滿長安的深秋了,可是友人卻在遠方,隻能讓秋風帶去他的思念。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忽有故人心上過)4

03

《秋夜寄邱員外》

唐·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韋應物最好的詩句,似乎都集中在了秋季。秋冬風雨寒涼之時,他總是蓦地憶念起故鄉和友人,比如“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當然還有這句“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

他總是能将思念表達得含蓄而優雅。讀着他那些意味隽永的詩句,我們很難想象他人生的前半段是纨绔荒唐,行徑放誕的。一場“安史之亂”将他的人生切割成兩半,之後的他浪子回頭,脫胎換骨,讀書做官。

這首詩中的丘員外者,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後隐居臨平山學道。韋應物思念老朋友丘丹時,正值一個寂涼的秋夜。

他獨自散步,于秋的靜谧中遙想自己遠離塵俗的遠方老友。

詩人不知友人在幹什麼,想象着他隐居的那座山中,此時也因秋天的到來落下松子了, 松子落地的聲音清晰而動聽,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也在思念遠方的詩人吧。

知音天涯遠隔,思念近在咫尺,這樣真摯的情誼,何其珍貴!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忽有故人心上過)5

04

《寄外征衣》

唐·陳玉蘭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在浩渺的曆史長河裡,陳玉蘭本是籍籍無名的,她留下的詩歌雖然僅有這首《寄外征衣》,卻意外地因此詩而“一詩成名”。

她是唐代詩人王駕的妻子,可能許多人對王駕也比較陌生,但是《社日》中“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還有《雨晴》中“蜂蝶紛紛過牆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等千古流傳的名句就是出自王駕筆下。

當年王駕在衛戍邊關,妻子為他趕制寒衣寄之,于是便有了這首《寄夫》詩。秋天到了,當涼飕飕的西風吹到吳地的妻子身上時,她擔憂起身處邊關的丈夫。不知寒氣到達邊塞的時候,她寄出的寒衣是否已到丈夫的手中。

焦急的她隻能寄上一封簡短的書信,信中每一行字都載滿了萬縷相思,浸透千行眼淚。王駕是幸福的,縱使遠征邊疆,歸家無計,仍有人為他灑落淚滴,縱使羌管悠悠,霜露滿地,仍有人為他寄去寒衣。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忽有故人心上過)6

05

《端居》

唐·李商隐

遠書歸夢兩悠悠,隻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緣何寫出那麼多“無題”的詩作,或許是愁緒的複雜,畢竟他一向是情感細膩,敏感多思的,所以他的詩亦是如此。

李商隐那些朦胧的愛情詩,寫得唯美動人,纏綿悱恻。有《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還有《無題》中“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等。

不過,這首《端居》卻明确地寫給了妻子。詩裡有歸夢中斷的惆怅,也有思念妻子的愁腸,或許還有仕途坎坷的苦悶。

李商隐中年時曾遠地幕遊,在多地的幕府中任職,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和妻子離多聚少。

車馬、郵件都很慢的年代裡,詩人已許久沒有收到妻子的家書了。在這寂寥的清秋夜晚,鄉愁更加剪不斷理還亂。

他獨卧空床,輾轉反側,半夜醒來環顧四周,壓抑不住心中的思念。所愛隔山,家書不至,歸夢難成,陡生凄涼,平添傷感。

月色昏暗,四下一片朦胧,李商隐再無睡意,他猛然發覺和妻子相别已悠悠數年。

獨居異鄉的他,鮮有親友來訪,房門口的台階上布滿了青苔,秋霜也将庭院中的楓葉染得更加紅豔。

不管是秋雨綿綿,亦或是月朗星疏,于他而言,都是孤寂和愁悶在蔓延。

人間忽已晚山河猶可期(忽有故人心上過)7

06

《寄黃幾複》

宋·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說到黃庭堅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這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這是黃庭堅多年的際遇淬煉而成的句子。本是幾個尋常的詞,在他的奇妙組合下,竟營造出千古流傳的絕妙意境,給讀者打開廣闊的想象空間。

詩人與黃幾複少年交遊,交情很深。這首詩寫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當時詩人在德州(今山東德州)任職,而黃幾複在四會縣(今廣東四會),兩人分處天南海北。

黃庭堅遙想友人,不禁追憶起那年兩人在桃花下,把酒醉春風的情景。今日思來,那最後一次痛飲,歡聲笑語猶在耳畔,醉顔笑靥恍若如昨。

一别十年,光陰匆匆如流水,這些年裡,他們各自飄泊江湖。音信難續的日子裡,鴻雁都無法為之傳書。他隻能在每個落雨的秋夜裡,獨對一盞孤燈,訴說心中的萬般思念。

原來,人生最怅然的莫過于站在當下向前回望,曾經的美好隻能在記憶中重溫,江湖夜雨裡的煙雲往事,隻需一場秋雨,便能凋落殆盡。那散落一地的,是十年的心酸苦痛,是十年的百感交集。

秋日,是碩果累累的豐收,也是落葉凋零的憂愁,是晴空一鶴的高揚,也是望斷飛雁的回眸。

秋冬之際天地寒肅,本是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的時光,本是友人團聚,圍爐夜飲的時光,而詩人們卻因種種緣由,有家難歸,與友難聚。當下的我們有時又何嘗不是如此。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當我們走過明媚的春,繁盛的夏,來到寥落的秋天時,思緒都變得超乎尋常的沉靜。

當我們迎着秋風,數着落葉,怅立在殘陽中沉思往事時,驚奇地發現,在無邊的孤寂裡,所有的失意、悲歡都一一地襲上心頭。

時序到了深秋,還在徑直向前走,一刻都不曾停休。我們也像詩人們一樣,有着獨屬于自己的離愁……

-作者-

溪月彎彎,願用厚重作紙,清淡作筆,書寫流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