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得了荨麻疹有好幾個月了,之前看了西醫病情比較反複,最近便改看中醫了。看完後,醫生除了交待一些通常的注意事項,還交待了一句“發病期間不能吃發物”。回到家的小王上網查了一下醫生說的“發物”到底是什麼,跳出來的搜索結果有上百條,而且每種說法都不太一樣。年輕的小王懵逼了,到底“發物”是什麼呢?為什麼得了荨麻疹就不能吃“發物”?
“發物”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一般是指一些吃了會對病情造成刺激的食物,因此在感染性疾病或是皮膚科疾病中,例如咳嗽、哮喘、荨麻疹、濕疹等等。但具體到哪些食物屬于“發物”,這個問題就見仁見智了。曾經有科學研究者統計過古代藥學書裡記載過的“發物”,能列在這張名單上的食物大概有70-80種左右,涵蓋了15個食物種類。其中禽畜類的如羊肉、狗肉、豬肉、驢肉、獐肉、鵝、鵝蛋、雞蛋、鴨蛋等;海鮮類的包括蝦、蟹、帶魚、黃魚、鲳魚、蚌肉、海蜇、幹貝、蛏子、烏賊等;蔬菜類的包括韭菜、茴香、大蒜、蔥、 韮、花椒、胡椒、川椒、香蕈等;瓜果類的如枇杷、楊梅、櫻桃、桃子、杏、銀杏、芒果、荔枝、甜瓜、李子等,還有一部分豆類和蘑菇。但是古代和民間傳下來的這些“發物”名單是否正确呢?編者認為有部分的參考性,但絕不可全信。例如蔬菜類裡,有些書把紫蘇葉也列為“發物”的一種,這可能是因為紫蘇葉煮水可以治風寒感冒,有一定的“發性”。但同時蘇葉是可以解蝦蟹毒的,在一些治荨麻疹的方子裡也常用,在這種情況也把它列為“發物”是自相矛盾的。
那麼現代醫學怎麼看待中醫學裡的“發物”呢?科學研究者們認為“發物”背後還是有一定原理的。多數“發物”都是偏于溫性或者是富含蛋白的食物,且比較集中在動物類的食品方面。現代認為“發物”導緻病情加重的機理可能有三種:一是某些動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可能會對炎症狀态下的機體造成一定刺激;二是這些食物裡含有的異種蛋白容易成為過敏源;三是這些食物偏于辛辣,刺激性比較強,如酒精等,有引起炎症擴散的可能。從中醫的角度看,多數發物是有辛溫補益之性的,故忌用于實證、熱證,如感冒或急性皮膚病多屬于這種情況。但中醫的忌口也是講究“個性化治療”的,因此不同人要忌的東西不一樣,“發物”并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如果需要确切地知道如何忌口,最好是詢問醫生應該忌哪個“方向”,例如辛辣、寒涼、滋膩等等,這樣既便于操作又準确明了。
您是慢性荨麻疹病友嗎?目前廣東省中醫院正在開展一項治療慢性荨麻疹的臨床項目。本項研究已經通過廣東省中醫院倫理委員會醫療道德審議,由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具體實施。現誠招慢性荨麻疹志願者參加本項目。
入選條件
①符合慢性自發性荨麻疹診斷;
②年齡18-65歲;
③能配合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若篩選合格參加研究,您将會得到以下受益
①治療期間免挂号費,藥物全部免費,免費體檢2次;
②醫師全程跟蹤您的病情4個月左右。
名額有限,如果您或您周圍有人符合以上的各項條件,并且願意參加本項目,請盡快與我們聯系。可移步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東區7樓皮膚科7診室咨詢或撥打下列電話咨詢。
聯系人:沈醫生、郭醫生
18520155843,18816897135
研究單位: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大德路111号廣東省中醫院
通訊員 : 廣東省中醫院補土流派 郭潔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