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 實習生 徐美慧)今天(11月26日)下午4時許,北京市東城區西總布胡同49盞新路燈送電亮燈,标志着北京為期近兩年的首都核心區路燈架空線入地工程全面竣工。截至目前,北京已為375條道路新建路燈共計9741盞。
首都核心區路燈架空線入地任務圖。
兩年為375條道路新建路燈9741盞
11月26日,西總布胡同,工人正在安裝路燈。
2017年起,北京市将首都核心區架空線入地任務列為全市的重大工程,清除城市上空的“蜘蛛網”,解決背街小巷照明不足,“有路無燈、有燈不亮”的問題。
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核心區路燈架空線入地工程負責人溫大吉向記者介紹,2017至2018年,國網北京電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對375條、總計225公裡長的首都核心區道路實施路燈架空線入地工程。累計拆除架空線419千米,新建路燈9741盞,其中包含對218處無燈路段補裝路燈5314盞。今天,工程全面竣工并實現送電亮燈。
新京報記者從“首都核心區路燈架空線入地任務圖”上了解到,2017年北京對安定門内大街等64個街道、胡同進行了改造;2018年第一批對廣渠門南濱河路等105個街道、胡同進行了改造;2018年第二批對交道口北頭條胡同等215個街道、胡同進行了路燈架空線入地改造工程。
據了解,在路燈架空線入地施工之前,道路照明一般依靠挂在電杆上的燈泡。但由于電杆位置不确定、部分地方沒電杆、電杆距離較大、被樹冠遮擋覆蓋、被雜物包圍難以上杆維護、自建自管路燈長期不亮等問題造成了很多背街小巷照明不足。
近兩年,北京電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通過實施路燈架空線入地工程,根據道路等級、路寬等實際情況,重新設計建設路燈,累計拆除架空線419千米,新建路燈9741盞。道路平均照度從原來的不足5Lux提高到20Lux,均勻度從原來的不足0.1提高到0.4,大幅提升了核心區城市照明水平,同時根據存在的道路曆史遺留缺項,對218處無燈路段補裝路燈5314盞,保障了胡同内的分支、夾道、公共衛生間的照明需求。
實地探訪:49盞新路燈照亮的西總布胡同
11月26日,西總布胡同,工人正在安裝路燈。
新京報記者在西總布胡同觀察到,胡同南側有一排新建的灰色金屬材質路燈,路燈高約2.5米,大概步行20餘步的距離便有一個路燈。西總布胡同道路兩側主要為一至六層的平房或者舊式居民樓,路邊設有東城區西總布小學,以及多家醫院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雖然中間道路為東向單行道,但車流量較大,行走居民較多。
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核心區路燈架空線入地工程負責人溫大吉介紹,西總布胡同全長800米,原來有18盞架在水泥杆上的燈;架空線入地後,共計新裝49盞步道燈,比之前多了31盞燈。
已在此胡同居住近70年的70歲夏先生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該條胡同已經有100餘年曆史,曾經是原北京唯一通公交車的胡同小路,有着較為悠久的曆史。夏先生說,“今年前,這條胡同全都是燈線,比較亂,現在整潔多了。”已在此處居住了60年的64歲黃女士向記者說,“除了新建了路燈,整個胡同還修建了路面,粉刷了老舊牆體,對公共衛生間進行了改造。胡同改造完太好了,整個胡同規整了很多。”
夏先生說,“雖然新建的路燈讓胡同更整潔了,但我認為也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有句老話叫‘高燈下亮’,以前的路燈比現在的高一些,大概有4、5米高,總感覺比現在亮一些,新建的燈要是高一些就好了。但是現在路燈的設立比以前密一些,以前兩個路燈的距離現在有三個,也夠用。”
西總布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曉康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此次改造大概從今年年初開始,年中旬完成。他介紹,在統一聽取相關部門安排之外,該胡同還大範圍聽取社區居民的改造建議,除了路燈,還在路面、行人通道、牆面美化、公共衛生間等方面進行了整體提升。在新京報記者采訪的時候,便有居民向李曉康表達自己對胡同改造的下一步希望,“希望胡同在年底加點裝飾物。”
“我們胡同改造最大的特色,是大概在今年4月實現了單行不停車政策,這讓我們胡同安全、規整了太多。”李曉康說。居民黃女士也向新京報記者稱,不停車政策讓居民非常受益,“以前接孩子放學都不敢走這條路,停的車太多、太亂了,現在好多了。”
李曉康稱,西總布胡同将謀求胡同環境進一步的改善,并在此後将向附近胡同、社區傳授相關經驗。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發現,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為配合此次活動,還為附近居民現場發放了200餘個7瓦節能燈泡,以宣傳節能用電相關常識。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實習生 徐美慧 協作記者 王貴彬
見習編輯 侯佳欣 校對 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