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泰山不但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還被稱為“群靈之府”,在東漢學者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記載:“靈者,神也”,可見“靈”是神仙的總稱,也就是說,泰山是神府、群仙荟聚的地方。無論是法力強大的先天之神,如“三清”、“四禦”、“王母”等衆仙,還是神通廣大的後天之神(由人經過長期修煉而得到成仙),如八仙、張三豐、陳抟等,總之都是些功德圓滿之人。
八仙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可謂是老幼皆知。關于八仙的來曆,自古就有很多說法,有漢八仙、唐八仙、宋元八仙等,人物各不相同。至明末吳元泰所著小說《東遊記》中,将八仙确定為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八個道教神仙,一直流傳至今。據說,“八仙”意指男、女、老、幼四個群體和貧、富、貴、賤四個衆生形态,代表了道家濟世利人的普世情懷。
在泰山王母池後院石台基上有一座大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莊嚴肅穆,古色古香,裡面供奉着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及呂祖弟子柳樹精、苗慶、焦成廣、濟霄堂等七仙的彩塑。在正殿廊下有一匾額,上書“七真殿”三個大字,兩側四根立柱上,分别懸挂一牌闆,由東向西依次為“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選自唐朝呂岩的《絕句》。
呂岩,字洞賓,号純陽子,生于唐貞元十二年,小時候聰敏過人,能夠日誦萬言,妥妥一神童。成人後,考中進士,長得龍姿鳳目,風流倜傥,大帥哥一枚。曾到廬山旅遊,機緣巧合之下,偶遇漢鐘離,被傳授長生不老之法,遂被渡成仙。上詩的意思是袖藏寶劍,早晨還在世界最北面,晚上就到了最南面。曾多次醉倒在嶽陽樓,長嘯着飛躍洞庭湖,但沒有人知道我是呂洞賓。還頗為自戀、自大!
古時,八仙信仰,暗含民衆追求吉祥、福壽的心态,蘊藏着民衆的利益和願景,這與泰山碧霞元君的信仰如出一轍。為滿足民衆需求,于是将八仙的傳說有意引進泰山。而呂洞賓因其生性灑脫、遊戲人間,又加之他是八仙中的核心人物,在民間傳說很多,影響力巨大,被宋徽宗敕封為“妙通真人”。大元至元六年,又被褒贈“純陽演正警化真君”的名号,得到了民間和官方的共同認可。
逐漸泰山就有了呂洞賓與白牡丹的傳說,有了二人之子白氏郎憑龍牙玉口捉盡天下神仙壓在泰山下的傳說,有了泰山老奶奶救群仙的傳說,有了為什麼泰山是“群靈之府”之說。勞動人民的創造力、智慧真是無窮的,竟将泰山神仙多歸功于呂洞賓。于是就有了呂洞賓修道泰山,有了七真殿、八仙橋、呂祖洞、小蓬萊(《泰山道裡記》記載,小蓬萊位于虬在灣北,為工人采石所毀。)等景點。
那為什麼在七真殿隻供奉八仙中的鐵拐李、何仙姑、呂洞賓,而不供奉其他五仙呢?
呂洞賓的道場在泰山,當然首先要供奉他。鐵拐李屬于八仙之首,代表貧、賤衆生态,供奉他就意味着要抛卻貧困、遠離低賤,寓意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何仙姑代表婦女群體,呂洞賓代表男人群體,寓意前來參拜祭祀的善男信女都能夠吉祥如意,福氣滿滿,完全涵蓋了其他五仙的神職職能,因此隻是供奉了三仙。至于柳樹精等四仙,作為呂祖弟子,屬于配祀,處于從屬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就動動你發财的小手,加個關注點個贊,轉發出去留個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議和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