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要到冬天了,步入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是立冬,有些朋友對于立冬與冬至這兩個節氣有些混淆,分不清,那麼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别呢?立冬前農民需要做哪些農事?
一、立冬和冬至有什麼區别?
1、時間含義不同
(1)立冬
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時開始。由于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于10℃為冬季。但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結束之意。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将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2)冬至
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2、氣候特點不同
(1)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但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幹物燥、萬物凋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
(2)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隻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二、立冬前農民需做的四件農事
1、冬灌
不管是已經出苗的冬小麥麥田,還是經過秋翻的白地,都要在立冬前後凍土前進行冬灌,冬灌主要是為了給田地儲水保墒,土地表面結凍,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即使來年春旱,也能适當減輕春旱的影響。土壤凍結解凍的過程還能疏松土質,另外冬灌後地表的部分蟲卵會被凍死,這樣也有利于預防莊稼病蟲害。因此,冬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農業活動。
2、挖苞谷玉米根
今年種了玉米的地,肯定需要收拾出來,準備明天的春耕,一般會換種成大豆一類的春耕作物。北方的玉米地大多使用地膜種植,玉米根深蒂固不易腐化,立冬前要揭掉地膜,挖掉玉米根,來得及的話還要将玉米地翻地,冬灌。這樣在年後春耕的時候就會輕松很多。
3、拔蘿蔔,收白菜
農村物質條件相對匮乏,農民大都要種植一些蘿蔔白菜。每年霜降之後,立冬之前農民要拔蘿蔔收白菜,這個時節再不收,全部凍蔫,半年白辛苦。收了的蘿蔔可以在院子裡找塊地挖坑埋起來,要吃的時候再取,這樣蘿蔔不會挨凍,随時吃都很新鮮。
4、鍘草,備草
秋收後農村的小麥稭稈,玉米稭稈很多,太多無處堆放,鍘了可以省很大的空間。農村人大多都會養羊養牛,所以鍘草也是牛羊過冬的草料。另外,冬天的北方農村很冷,農民大多燒土炕,這些草也可以做為填炕的燃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