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第一節氣立夏?新華社天津5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5月5日14時47分将迎來“立夏”節氣此時節,風暖晝長,綠遍山原,蜂飛蝶舞,萬物并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夏天的第一節氣立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華社天津5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5月5日14時47分将迎來“立夏”節氣。此時節,風暖晝長,綠遍山原,蜂飛蝶舞,萬物并秀。
曆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陽曆的5月5日或6日為立夏節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古人解釋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假”在這裡表示“大”,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谷物,到立夏已長得粗壯高大了。
我國幅員遼闊,按照氣候學标準,立夏前後,隻有南方一些地區進入“綠樹陰濃夏日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季節,而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的仲春或暮春時節。
羅澍偉表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非常重視立夏。《禮記·月令》中說,天子要在立夏之日,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于南郊舉行莊嚴隆重的迎夏儀式。“春争日,夏争時”,立夏後雨量增多,暑熱将臨,農村進入“夏忙”時節,并以立夏這天的陰晴測一年的收成,認為立夏下雨最好。“秤人”“鬥蛋”、吃立夏飯等民間習俗也保留至今。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五髒中的“心”對應“夏”,與“夏”相通。羅澍偉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說,立夏後,人們要順應這一轉變,加強心髒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避免“暑易入心”和“傷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并富含維生素,如牛奶、豆制品、雞、魚、瘦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以增加纖維素、維生素的補充。同時注意規律生活,适當鍛煉,增加午休,勞逸結合,讓身心及時得到調整,保持髒腑功能正常,使“正氣充足”,免受暑邪之擾。
來源: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