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谷中學49歲的語文教師白玉榮入選“2022北京榜樣”周榜人物。她從教30年,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論文5篇;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5篇;多篇論文在《現代教育報》《教育實踐與研究》等報刊發表。白玉榮熱愛這份職業,珍惜自己的崗位。因工作業績突出,曾先後被評為平谷區十佳青年教師、區級優秀教師、區級優秀班主任、區級課改工作先進個人等,成功入圍國家級“最美語文教師”。她把崗位看作是體現人生價值的哨位,把課堂當成報效國家的戰場,在工作中執着用心,追求卓越。
平谷中學區級骨幹語文教師白玉榮
勇于擔當 敬業奉獻
白玉榮從小好強。她出生在一個平凡的4口之家,誰料想姐姐在3歲時卻因一次意外身體殘疾,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她成了家裡全部的希望,學業和家務樣樣要強,背着姐姐一起長大……家庭的重擔,培養了白玉榮堅韌的品格,也為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奠定了基礎。
當上教師後,工作是她的最愛,學生是她的牽挂。白玉榮能歌善舞,朗誦時抑揚頓挫;授課時重思維、講方法、強調習慣養成。一位區級教研員說:“聽她的語文課就是一種享受,有一種别開生面的感覺。”講《範愛農》時,她讓學生體會魯迅對範愛農的情感變化,學生毫不猶豫仰頭便猜,她笑笑告訴學生:“别急!語文也像數學一樣,得出來的結論要有根據,而語文的根據便是文字。”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便開始注重書本中的每一個漢字。面對語文的大力度改革,她結合學科特色創新教學方法,反對題海戰術,提倡“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多年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創出“材料作文分類法審題”、“3—5—1閱讀标畫法”;在教材運用上,她尤其重視典型與時代性兼顧的特點,力争打通每篇文章與現實社會的聯系,以生命感悟來激活經典中屬于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精神基因。
前幾年,白玉榮身為班主任又兼兩個班教學,因長期勞累腰椎受損險些癱瘓。為不耽誤學生,她未康複就繼續授課,甚至跪在椅子上完成教學。不久又患上甲狀腺腫瘤,手術後迅速回到工作崗位,以潤物無聲的涓涓細流,滋養孩子們的人生,關愛學生的成長。
教育教學 融會貫通
教育和教學是兩個概念。教育側重點在于育,即教化育人、立德樹人,關注的是心智的成熟、道德的完善、文明的養成。教學主要側重點在于學,主要是指學習各種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優秀教師常把二者融會貫通,在教學中提高人的文明素養。
高中有個知識點——“人物評價”。白玉榮作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把這一知識放到每一屆新同學初次見面的環節中。首先,她讓原來相互認識的同學做介紹,提醒大家:“對一個人的認識應該盡可能的全面,包括相貌長相、性格特點、品質、能力、精神等,不可關注某一方面;落實到詞語上,能進行準确概括。”其次,她以自己為例做介紹,示範知識點的應用。最後,布置作業:讓學生寫個“自我介紹”。
一名學生的作業交上來:“老師好!我是一個不算慢熱的人,在新的班級中,我能很快的融入大家,在體态上是一個有些胖胖的女生,眼睛不大不小的正好兒,希望我可以盡快融入大家。”
白玉榮的評語:“想過盡快融入集體的方法嗎?我有些小建議,可供參考:說話時,尊重每個人,一定要讓對方能感覺到你在傾聽他的講話;快速将自己的優勢展現給大家,讓大家知道這個班中有你的存在;做事有自己的看法、見解、觀點,讓人看到你的自信,因為自信具有既能安撫自己又能吸引别人的魅力呦。”
話不在多,能準确表意。事不在多,适時适境。一個知識點,一次見面會,一份作業題,一段批語……讓學生們在活學活用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學到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可謂教育教學雙豐收。
白玉榮在語文課上耐心指導學生
永不放棄 因材施教
“全年級語文最低分——8分,就是你班的田雨(化名)。”聽到語文組長的話,白玉榮也很疑惑:滿分150分的語文卷,怎麼能隻考了8分呢?是沒答嗎?孩子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什麼特殊狀況了嗎……
田雨,一名體育特長生,剛剛分入白玉榮的班級。這是他在文班中第一次考試。白玉榮急切地找到他的語文試卷。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孩子的卷面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文字”——這絕對不是學習态度問題!白玉榮提着的心慢慢放了下來。隻要不是學生存心不想學,就還有希望。細看之下,又不由得眉頭緊皺……這些都是什麼?這字念什麼?遠看是個字,近看幾乎沒有一個字是對的,不是多一筆就是少一筆。整張試卷得8分,已是極緻,再想多找1分都難。
“小田,你既然進了我的班,我就願意盡最大的力量來幫助你。但幫你的前提是知道你真實的情況,明白你現有的真正實力……”田雨支支吾吾不肯擡頭。“小田,咱今年都上高二了,今後上哪所大學有目标了嗎?”“體育老師說讓我考體師。”“挺好呀!有目标就好!你現在是國家級運動員嗎?”“是,早就是了,在初中就拿下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我也是因為能跑被特招進來的。”的确,他常常代表學校參加運動會,争得了不少榮譽。
“田雨,體育成績好是你的優勢,但要進入大學,文化課也要達标。”白玉榮拿出語文試卷,“這是你自己寫的嗎?”“是。”田雨的臉紅了,頭更低了。“小田,你中考多少分?”“好像120多。”6科120分,包括體育30分,見過學習差的,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好在孩子肯吃苦。接下來,白玉榮與田雨一起尋找方法,制定策略。雖說成績有所提高,但發現提分的大多是選擇題——這說明原來的方法沒有挖掘到根本。小田的“根”是他不會寫完整的文字!于是,白玉榮聯合所有任課教師為田雨提供便利,她為小田買好字帖,讓他從基礎練起。從此,田雨的課堂就是練字。
兩年後,田雨高考330分,而體育生分數線是360分。當時白玉榮的班共47人參加高考,隻有田雨未能達到本科線。但在大學開學的前一個月,田雨因為體育特長,被北京農學院錄取。白玉榮特别高興,在電話裡激動地為田雨點贊。
編輯 宋榮俊
校對 付春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