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學者是怎麼寫文獻綜述的?01什麼是文獻綜述,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長江學者是怎麼寫文獻綜述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01
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合評述簡稱文獻綜述,這個概念意指在全面搜集、閱讀大量的有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整理、認識分析,以求得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不同的學科與專題中)在給定時期内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相關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新的發展趨勢等内容,進行系統性的、全面的叙述和讨論。文獻綜述的“綜”的含義即歸納“百家”之言,綜合進行分析與整理;“述”即通過閱讀文獻,對文獻中作者的不同觀點進行相應的叙述和評論[1]。文獻綜述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單純列出文章,而是通過辨别相關資料,根據自己的研究,對文獻進行綜合評估。一個成功的文獻綜述,最重要的是對相關研究進行系統的分析評價并進行合理有據的趨勢預測,為新課題、新研究的确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論證。
對于一個學者來說,文獻綜述的重要性就是為自己的研究鋪路。通過文獻綜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題目和相關領域的同行研究到了何種程度,有哪些東西做的還不足,這樣才能夠發現繼續研究的空間。如果前人已有十分完善的研究,繼續做下去的價值就有待讨論了。如今在中國的學術界,做自然科學課題申報,首先的必要程序就是查重,要求沒有同類的課題出現才可以申報。社會科學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同樣的題目,大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個成功的文獻綜述應該是能夠系統地分析評價,然後作出一種研究趨勢的預測,從而為自己新課題的确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論證。
根據涉及内容和範圍不同,文獻綜述可以分為綜合性綜述、專題性綜述。綜合性綜述一般是以一個學科或一個專業為研究對象,專業性綜述一般就某一個論題作為對象。文獻綜述主要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一分支學科或者重要專題的曆史現狀、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它往往可以反映出有關研究的新動态、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
02
文獻綜述的作用與目的
文獻綜述最重要的作用是高度濃縮了幾十上百篇、上千篇有時甚至是上萬篇的相關文獻。如何将雜亂無序的同類文獻整理好并進行歸納使其條理化和系統化,是一個問題。好的文獻綜述,不僅可以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勞動節省時間,而且還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員借鑒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為領導者進行科學決策。
從現實角度看,以文獻綜述形式發表的文章,轉載率、下載率通常都比較高,因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習慣于先檢索是否有類似文獻綜述。綜述性的文章一般會将代表性的人物、代表性的著作或者論文進行介紹,這就為下一步閱讀提供了方便。要從成千上萬篇文章中選擇文獻很不容易,一般的研究都會走這種近道,但是隻閱讀一篇文獻綜述可能不合适,綜述類型的文章需要多參考幾篇。一般綜述性的研究,還是需要找一找在這方面比較資深的學者的相關文章。
文獻綜述的寫作過程,對于研究是很有意義的。科學的文獻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可以在查找的過程中擴大相關的知識面。實際上在查找論文的過程裡面,所涉及的知識在不斷地延展和擴展。如今知網的數據統計做得很好,首先文章下載率有多少、被引用率有多少,都被充分顯示了。有的文章下載率和引用率一直都很低,不能說其中絕對沒有好文章,但出現概率很小。搜索外文文獻比較好的工具是谷歌學術,有時候很古老的文章,都能找到。筆者就在谷歌學術上下載過100年以前的文章。大數據的好處是它能夠體現關鍵詞的使用頻率,通過這些頻率可以了解某一問題的學術關注度,這是很有用的。做學問需要綜合利用各種工具,隻是下載文章效率相對較低。
查找資料本身是科研的第一步,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可以為今後的科研打下基礎。通過寫作過程,有助于提高對學術概念的歸納分析與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文獻工作在國内并不太被重視,但在國外做博士論文,可能光查找文獻做綜述就需要半年。從收集文獻到分析文獻,然後再理解選題與文獻的關系。我們如今看似注重了田野收集資料,其實也沒有注重怎麼樣去整理資料,歸納分析資料。文獻綜述的範圍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以先易後難,先做小的後做大的。國家重大課題選題,一般都是大工程,會找很多人專門收集資料、分析資料。過去筆者做農民工研究的重大課題選題,光負責收集資料的學者就不止一兩個。
做文獻綜述的基本目的,一個是讓讀者熟悉現有研究主題領域中,相關研究的進展、困境。通過閱讀了解與所研究的主題相關的研究發展到什麼程度,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幾乎所有的課題申報,都要對可能遇見的重點、難點作出預測[2]。實際上難點主要是從文獻綜述的研究中發現,過去的研究遇到的瓶頸在哪裡,能夠提供給後續研究者思考的路徑,有助于為後續的研究找出更有意義的或者更顯著的結果;還可以對各種理論的立場進行說明,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構作為新假設提出和研究理念分析的基礎;通過對某種現象和行為進行可能的解釋,識别概念間的前提假設,從而理解并學習他人如何界定與衡量關鍵概念。從别人的界定中發現可以改進與批判的方面,填補現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類研究,從而發掘出新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驗證其他相關研究。文獻綜述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要學習别人的研究,更要學會批判、批評前人的相關研究。
文獻綜述的目的,是要發現前人研究的成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發現問題,可以是方法上的問題,可以是工具上的問題,可以是材料上的問題,也可以是論證過程裡面的問題。如果工具出了問題,可以改進工具;方法出了問題,可以換方法;材料出了問題,那就沒辦法,材料出了問題就是硬傷。
03
文獻綜述中常見的問題
過去筆者在評審論文與課題申報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者容易出現一些常見的錯誤或問題。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最緻命與低級的錯誤,就是照搬他人類似的文獻綜述。寫論文有很多時候人們傾向于偷懶,比如說寫族群,很多學者照搬過筆者曾翻譯過的這個概念。但筆者之後又修改了這個概念,很多後來者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依然照搬之前的概念。關于一個概念,開始翻譯得不準确,在思考後會有很多反複。關于族群的概念,很多學者不做全面的檢索就照抄。模仿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不要照抄,因為每個研究,實際上研究的主題是不一樣的。時間與問題改變了,分類的方式也應該有所改變,不能完全照搬。照搬最重要缺點是,别人怎麼評述,你就照樣評述,因為沒看過原文,所以經常出現問題。
第二個常見的問題是大量地羅列堆砌相關的文章,沒有自己的評述,沒有自己的分類歸納分析,或者隻引自己的導師,或者導師圈的文獻。在這方面,很多學者會抱怨自己的研究沒有資料,但這種抱怨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檢索不充分。其實如果找到了一個真正找不到資料的題目,那就是運氣特别好。一個前人沒怎麼做過的研究題目,當然是一個好的題材,可以做。電子文獻檢索很有好處,但有一個緻命的缺陷是對于早期的文獻大多沒有收錄。人文科學研究一般還是要從追溯源頭開始,這與做自然科學不一樣,自然科學研究一般來說五年以前的文獻基本就不重要了。文科做文獻一定要追溯到源頭,最早是誰提出的這個概念。如果要說是自己提出來的,必須要很謹慎,一般都不太敢講這個概念是自己第一次提出來的,很少人敢講這種話,也許别人提的更早。
第三個常見的問題是文獻的選擇太随意。這也是大家普遍的困惑。概括起來就是,怎樣界定選擇文獻的範圍。這就需要一定的選擇,有的是知識性的,不要放在文獻綜述裡面,但是知識性的材料也是需要找的資料。比如,要做一個地方的研究,這個地方的一些背景知識,如年鑒、方志這一類資料,不一定要放到文獻綜述裡面去,因為它是知識性的,不是研究性的。一般來說,文獻綜述主要放入研究性的著作。
第四個常見問題是文獻綜述與文章主題脫節。這也是普遍的。很多人把文獻都寫完了,就忘記了在後面的章節和結論中回應文獻綜述。這給人感覺文獻綜述這一章可要可不要,跟文章沒有有機聯系在一起。做文獻綜述,找出問題很重要。問題可能是各個方面的,它會在你的寫作裡、最後的結論裡。與發現的問題對話,尤其是結論,一定要回應文獻綜述中提的問題。總體上來講,應該把論文的每一章跟文獻綜述連接起來,文獻綜述要與主題相關。
第五個常見問題是文獻綜述沒有重點。很多論文的寫作,文獻綜述做了一百多頁,但是完全抓不住重點,不知道他到底希望做什麼方面的研究。這時候需要建構一個關鍵詞。這個關鍵詞用什麼樣的概念,那些與關鍵詞相關的這些文獻,可能是要重點讨論的。這樣就會比較集中,不會太散。
04
文獻資料的搜集途徑與文獻綜述基本方法步驟
(一)文獻資料的收集
文獻資料的搜集途徑有很多。首先,要利用有關的檢索工具,收集文獻資料。現在的數據庫建設已經很完備,比如,把文淵閣二十四史數據庫拿出來,把槟榔兩個字打進去,曆朝曆代的槟榔都出現了。做槟榔的研究就要查找跟槟榔相關的史料。然後對它進行分類,它主要的用途是什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槟榔是不是指的同一個東西;向朝廷的朝貢,叫槟榔還是别的;有的作為藥品,還有的是作為什麼。遇到這個東西,完全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來做。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曆史,也可以檢索,它本身就可以幫學者做分析,這個地名在什麼時候出現的頻率高,其實就跟這個地方發生的事件有關系;然後要看它是記載了什麼樣的事件。很多時候可以反過來去做研究。
其次,要善于利用原始文獻和三次文獻。現在學位論文在互聯網上都可以查詢到。要做博士論文,首先要聯網檢索全國的博士論文,看看全國的研究狀況。每一個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認真的。三次文獻包括綜述、述評、百科全書、年鑒和手冊。年鑒還是很重要。美國的年鑒會找一些比較權威的作者,對某一個方面發表綜述性的文章,基本上每一個大的分支學科都會有一篇。還有就是手冊,很多學科都有手冊。其他的三次文獻還有百科全書等,百科全書一般都會選擇比較權威的一些作者來做條目。
(二)文獻綜述的基本方法要點
1.概括歸納
文獻綜述的概括,可以選擇時間順序的方法,由近及遠,因為最新的研究往往都會包括以前的資料。也可以首先閱讀文獻資料的摘要和總結。現在每一篇文章都要求有關鍵詞,搜索關鍵詞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摘要在文獻綜述中很重要,所有的文章、報告都要寫摘要。寫摘要要用第三人稱,不是介紹自己,是要客觀地來描述這篇文章。要讓讀者知道本文在做一個什麼研究,用什麼方法在什麼地方做的研究,主要的結論與發現是什麼。讀文獻時先讀摘要,然後再看結論,再決定看不看。通過讀摘要和結論确定跟自己的研究是否相關,沒有關系的直接丢在一邊,有關系的就把它收到相應的文件夾中。一般要做事情的時候,先做一個文件夾,分門别類歸置文獻與材料。
另外,要根據科學理論和研究的需要,對已經搜集到的文獻資料做進一步的篩選,看看别的研究者存在的問題、觀點的不足,尚未提出的問題。要看别的學者是怎麼樣設計他們的研究的,用什麼樣的方法,得出什麼樣的結論,本文再進一步提出什麼問題進行讨論。對結論不一緻的文獻,要對比分析,通過一定的評價原則,作出評價判斷。對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要看有什麼樣的差異,為什麼會産生這種差異,從而找出自己的研究路徑。對比較的文獻要先概括,進行詳細的解釋,然後分析比較對照,哪些研究是值得進一步推進的。這在文獻綜述裡面非常重要。最後要對每一項資料的來源注明完整的出處[3]。
2.評述
文獻綜述是不是有價值,不僅看新信息與知識有多少,還要看自己對文獻作者及編輯者的觀點與看法如何,也就是對文獻要有基本的判斷,評價其優點與不足。判斷要有一個基本的标準。首先是寫作的規範,就是文字的表達,把句法寫通。這是基本的寫作标準,也是文獻可用不可用的一個判斷。一般來講,文獻選擇的标準主要是它的代表性、顯著性、相關性、适時性和簡捷性。從文獻中找文獻,也是一種方式。什麼學者在引用,對判斷這個文獻的重要性有很大幫助。每個學科做什麼研究,總有一些權威性的人物,有比較大的影響,相關研究一般都會重點列出供參考。
3.建議
這主要是指在對前人的研究做了總結後,自身對新的研究方向有什麼建議。通常寫回顧與展望,分析一個學科的發展與趨勢。把所有的問題列出來,怎樣去解決,就是發展趨勢。可以從方法上,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更合适;也可以從理論預測上,從不同研究的領域方面提出應該做其他什麼研究。
05
文獻綜述撰寫模式
(一)導論與主題
開頭就是介紹主題,介紹主題的重要性,然後理清首要的問題,簡介各篇文章與作者及其不同和共同之處。文章之間可能觀點不一樣,但是它們之間也有相互補充的一些東西。導論是介紹性的,主要講在學科發展中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大家讨論最多的是什麼,有哪些代表性的作者,主要有哪幾種觀點,A類有哪些代表作者,B類代表的理論與A有哪些不同。
主題部分統籌是先分析A的觀點和理論,在比較A和B的理論觀點後,找出A和B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提出一個中心議題。根據對前人的不同觀點的比較分析,找出要讨論的話題。最後的結論往往需要提出一個更好的理論立場,作出一個優于每個理論和立場的總結。
(二)格式和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态、進展、展望及其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1)綜述題目;(2)作者單位;(3)摘要;(4)關鍵詞;(5)前言;(6)主題;(7)總結;(8)參考文獻。下面着重介紹前言、主題、總結及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拟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撰寫人類學理論這一類的文章與專著,也是一種文獻綜述。過去做理論的研究大多按時間順序,通常做學術史比較流行這種做法。另外一種就是按照理論流派劃分,人類學基本上都是這種做法。但是現在的研究者已經發現這種做法的問題了,有些流派并不好劃分,曆史上的流派好劃分,當下的流派不好劃分,所以寫流派寫到現在寫不出來,至少寫到80年代以後,寫不出來了。歸納流派,從近去看遠,越遠越好分,越近越難産。給在世的人蓋棺定論,不說本人是否認可,在學術倫理上也有一定的困難。也可以将研究按問題劃分,就是按這個學科在整個曆史上主要研究哪些問題進行劃分。還可以按照不同地域劃分,英國、美國、法國人類學有什麼理論。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旦寫到印度人類學,就出現了問題,可能沒幾個人看過印度人的學術文獻。印度是除了美國以外人類學家最多的地方,然而全世界都不太關心印度的人類學,英美學術霸權不容易動搖。
具體到文獻綜述的排布與寫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前言
闡述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主題,然後介紹主題。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主題的文獻綜述,主要有幾部分,最後的總結。前言部分主要是介紹寫作的目的,有個概念定義,規定綜述的範圍。既要有專題涉及的學科範圍,切忌過寬、過雜;又要有綜述的時間範圍,必須聲明引用文獻起止的年份[4]。最後扼要說明有關問題的現況或争論焦點,引出所寫綜述的核心主題。這是讀者最關心而又感興趣的,也是寫作綜述的主線。
2.主題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哪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曆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這一部分在申報課題的過程中要特别注意,因為很多課題申報規定了參考文獻的上限。比如說規定隻能有20個參考文獻,在20個參考文獻裡面,把某一個學者列到三四個,就要小心,如果他不是這個學科領域的權威,就不要列入。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涉及到人際關系,如果評審者與所列文獻的學派觀點不同,就會出現麻煩。
3.總結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将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列出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并提出自己的見解。
4.參考文獻
在排序之前把參考文獻先單獨列出來排序,然後再将其整個放到論文裡面去,因為有時文件太大了,排序處理不了。要注意對一個人的文獻引用不要太多,特别是在世的學者。另外需要注意,有些學者的觀點争議是比較大的。
5.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的寫作既不同于讀書筆記,也不同于讀書報告。讀書筆記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把書裡面的要點摘出來。讀書報告不需要找他的問題,不需要進行評論。注意事項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論文,沒有必要證明其正确與否,隻是就文獻來談文獻。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第一,收集的文獻要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不要随便收集一點資料就開始寫。第二,注意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文獻間的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差異。如果作者在引用文獻的時候發生錯誤,将是硬傷。特别是做曆史學研究,要講究史料的準确性,史料錯了,這個論文就會判死刑。第三,對各種觀點作比較分析,進行總結,不能教科書式地将理論、學派觀點,簡要地彙總陳述一遍。邏輯上要合理,要給人感覺這個研究是有規律的,是合乎邏輯的。
最後是評述,特别是批評别的研究的不足的時候,要引用原作者,防止對原作者的原意産生誤解。一些商榷類文章為什麼都寫得比較長,因為必須把錯誤的東西引出來,錯在哪裡,有的甚至還在上面用着重的圓圈把它标出來。不要貶低别人,擡高自己,也不能從二手資料來判定作者錯誤。很多研究者不是引用第一手資料,僅僅根據翻譯的書來批判原作者,這樣的做法是不行的。要準備批評人家,就要去讀原著,因為有些翻譯的書,非常不準确,不能根據翻譯的東西去批判原作者,一定要找到原著來讀。特别對博士來說,翻譯著作要盡量少用,如果把它作為主要的理論來源或者支撐的話,盡量去讀原著。
比如說《共産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原文是“全世界工人階級聯合起來!”但是在翻譯成俄語的時候“工人階級”被翻譯成“無産者”。中文的無産者與工人階級的差别是很大的。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最初《共産黨宣言》是陳望道與博古分别根據日文版和俄文版翻譯成中文的,俄文版将馬克思恩格斯對俄國有批判性的東西全去掉了。國家成立中央編譯局的目的就是從原文去翻譯經典著作。我國早期的學者多數都在蘇聯留學,隻懂俄文,很多著作都是從俄文版翻譯的。後來在重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時候,很多被俄文删掉的内容重新發表出來。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連馬克思主義經典都存在譯介問題,何況其他的著作[5]。
必須強調的是,寫作時若采用了文獻中的觀點和内容一定要注明來源,模型、圖表、數據一定要注明出處,不能含糊不清。曾經有一位老師打版權官司,就是因為别人使用了他畫的地圖而沒有标明出處。那位老師花了很多時間做出來的地圖,别人引用時卻不标明任何出處,就好像是自己做出來的一樣。大家認為地圖是很容易做出來的,其實是很難的。引用資料一定要尊重别人的勞動成果,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圖表、模型。
此外,引用内容最好是引用學術性的期刊。非學術性的期刊或者報刊的文獻,引用要謹慎。現在網絡技術很發達,有些網站上的資料來源非常複雜,經不起推敲,除非是做互聯網的研究,否則盡量不要引用純粹的網絡文獻。
06
文獻綜述的具體案例
筆者這些年針對一些特定的問題與概念,撰寫過一些文獻綜述,如《中國的早期民俗學研究活動及其成就》[6]《海外研究:中國人類學發展研究新趨勢》[7]《中國人類學重建十年——回顧與展望》[8]等。以下以《從鄉村宗族到城市宗族——當代宗族研究的新進展》[9]為例具體說明文獻綜述撰寫的具體操作方式。
這篇文章來自筆者主編的著作《當代華南的宗族與社會》[10],因為文獻綜述較長,不适合全部刊載在書中,所以書中的部分隻是簡寫,之後添加了一些内容,改為一篇學術論文用于發表。文章本來是對整個宗族研究的一個綜述,後來發表的是後半部分,文内的城市宗族一部分是修改後添加的。文獻綜述的寫作之初就需要确定主題。筆者當時定了幾個部分。第一部分讨論宗族的概念,宗族研究的來源,為什麼宗族研究會成為中國學術界或者全世界學術界一個重要的話題。文章開篇,要給宗族做一個定義。具體來說,就是關于宗族的定義有哪些,将不同的對宗族分類的思路進行歸類梳理。第二部分讨論宗族這一概念的曆史是怎樣變化發展的。第三部分是重點,就是宗族的發展是怎樣從農村宗族到城市宗族的。實際上它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除了人類學以外,包括曆史學、經濟學也做這方面的研究。将海量的文獻進行挑選分類後,放到這三大部分的架構中開始撰寫。
關于宗族定義、家族宗族的研究非常多。另外,現代宗族的變遷,尤其是它處在怎麼樣的變化趨勢中,很多學者都進行過概括,筆者在文中特别提出幾個人的一些跟過去研究不一樣的觀點。比如阮雲星提出了文化的宗族,後制度性的宗族這一概念[11];科大衛、劉志偉從社會史的角度認為,明清以後在華南地區發展起來的所謂“宗族”,并不是中國曆史上從來就有的制度,也不是所有中國人的社會共有的制度。這種“宗族”不是一般人類學家所謂的“血緣群體”,其意識形态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祖先及血脈的觀念,它的發展是國家政治變化和經濟發展的一種表現,是國家禮儀改變并向地方社會滲透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擴展[12]。
所以,撰寫文獻綜述的過程,實際上是把幾種重要的不同觀點提出來。學科内關于這方面的綜述很多,如果要做得更有學術價值,就必須有一個核心觀點。筆者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随着社會的發展,中國正從一個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轉變,城市人口将超越鄉村人口。那麼,當從一個農村宗族變為一個城市宗族以後,宗族應該研究些什麼?如果沒有這部分的核心觀點與探讨,這篇文章就沒有發表的意義,因為其他方面都被其他學者讨論過。但當時還沒有人讨論過從鄉村到城市這樣一個宗族與社會變遷的問題。一篇文章要有學術價值,就必須要有創新。
07
結語
一個好的學術研究是從一篇好的文獻綜述開始的。通過科學的手段盡可能詳盡地收集與感興趣的研究題目相關的文獻,再将他們歸納總結、整理,進而上升到學理的思考,是将一個感興趣的題目變成一個有意義的研究問題的必然步驟。通過了解前人對于某個領域的過往研究成果,可以獲知這一領域的前輩學人做過哪些努力,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和盲點。一篇優秀的文獻綜述能夠說服匿名評審、答辯委員與項目評審人承認這項研究的意義。如今很多的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開題與答辯中被質疑缺乏問題意識,很大原因是對于文獻綜述的理解與撰寫并沒有細緻到位,從而難以提煉出真正有價值的明确的研究問題。撰寫文獻綜述是一個科學研究者的基本功。隻有站在科學前輩的肩膀上,後學者才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