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律詩的首聯是章法上的起句嗎

律詩的首聯是章法上的起句嗎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7 14:30:08
淺談律詩中颔聯、頸聯的造句技巧

衆所周知,律詩的中二聯,即颔聯、頸聯都要用對仗,因此這兩聯的句式選擇甚為關鍵,一旦選定句式,出句、對句就同一結構了。此外,律詩一般要求颔聯、頸聯的句式結構不一樣,否則稱為“摞眼”,是作詩大忌。姑且莫說今人詩詞,即使是唐人,也有犯摞眼之弊的例子。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詩中的颔聯、頸聯為: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律詩的首聯是章法上的起句嗎(淺談律詩中颔聯)1

不難看出,四句話的前四字結構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詞短語加偏正動詞短語。如果将“芙蓉水”、“薜荔牆”、“千裡目”、“九回腸”都看成偏正結構,則四句話結構完全相同,是名副其實的“摞眼”。一犯此忌,詩句就顯得呆闆了。

一、省略句子成分

平常寫文章,一個完整的句子要有主語和謂語,甚至及物動詞的後面要有賓語。但詩歌則有所不同,它的句子要表現出高度的跳躍感,因而适當省略句子成分能有助于此,兼且會給讀者留下思考的餘地。由于這是用得最多的方法,所以下文準備對此作出深入的探讨。

(一) 省略主語。

這是最常見的手法。詩歌總有某一個人或者事物作主題,當句子的主語是衆所周知的人或事物時,則毋須指出。如: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财。(唐·元稹《遣悲懷》三首之二)

由于是自遣悲懷,故主語必是作者自己。這一聯中兩次省去主語“我”。

又如:

敢将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唐·秦韬玉《貧女》)

詩題是《貧女》,作者借貧女自喻,這一聯中的主語可指貧女,也可指作者自己,因為毋須指出,所以也省略了。

再如: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唐·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别》)

兩句話都省略了主語“我和韓紳”。

這樣的例子在律詩中占的比例相當多,不作贅述。

(二) 省略謂語。

省略謂語,可使句子意思更加緊湊,富有韻味。古今詩作中的佳句多數用這種方法。如: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唐·李商隐《風雨》)

此聯曆代均被譽為佳句。本來意思是“黃葉仍然在風雨之中飄搖,青樓上卻依舊奏着管弦之聲。”兩句分别省去動詞“在”和“奏”。當然,如果認為“風雨”和“管弦”是名詞作動詞用,這種理解亦未嘗不可。

又如: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此聯可以理解為“雨中有一棵黃葉樹,燈下有一位白頭人”。兩句話省略了同一個動詞“有”。兩句詩形成一幀漫溢悲涼的畫面。

省略謂語的手法多見于五言律詩,但用在七律也未嘗不可。如:

曆年野外牛羊道,何日江南煙雨橋。(筆者詩《聖女》)

詩中的主人翁“聖女”出生于青藏高原,卻常常懷着江南水鄉的情愫,渴望到那兒生活。兩句詩都沒有動詞,也毋須加入動詞,讀者一看就明白意思了。

再舉一例:

官場即便精英客,鐵檻終将敗類囚!(好友“杏林春暖”·《塵世感懷》二首之一)

此聯是譏諷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兩句話中“即便”、“終将”後面都省去了動詞“是”。句子意思更加緊湊,對官僚們的鞭撻更具力度。

(三)省略賓語。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下面此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草》)

以現代漢語來叙述這句話,則應是:野火燒它不盡,春風吹它又生。它即指野草,兩句話都省去了賓語。

特别地,有時省略關聯詞也是一種重要的手法。例如: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每句話前兩字之前加上“因為”,後三字之前加上“所以”,就是現代漢語的叙述方式。這種例子在前人的詩作中也不乏其例。

律詩的首聯是章法上的起句嗎(淺談律詩中颔聯)2

二、使用倒裝

如果詩歌的句式與平常說話無異,都是主語接着謂語再接着賓語,就會讓人感覺很死闆。因而有時使用倒裝句,生氣就來了。如:

漠漠水田飛白鹭,陰陰夏木啭黃鹂。(唐·王維《積雨辋川莊作》)

王 維的詩擅長寫景,此詩颔聯造句尤其絕妙。本來按照語序應該是“白鹭飛于漠漠水田之上,黃鹂啭于陰陰夏木之間”,詩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語序完全颠倒,令人讀後趣味盎然。

再如:

尚可忘情衣剪半,偏來報夢燕栖雙。(筆者武俠小說配詩《遣悲懷》三首之二)

按照正常的語序,下聯應該是“偏偏報夢告訴我燕子在成雙成對地栖宿”,但這裡颠倒語序,除了想改變句式增添生氣,還為了要與上聯配合成對仗。

三、自對

自對,是指一個句子中的詞語或短語本身就存在着對仗的關系。律詩中自對的範例,最有名的莫過于下面兩個: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遊《遊西山村》)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唐·杜甫《登高》)

第一首詩中,“山重”與“水複”自對,“柳暗”與“花明”自對,而上、下兩聯“山重水複”和“柳暗花明”又組合成對。

同樣地,第二首詩中,“風急”與“天高”自對,“渚清”和“沙白”自對,上、下兩聯“風急天高”與“渚清沙白”又組合成對。

這樣一來,兩首詩的藝術格調就相當高雅了。

五言律詩中也有自對的例子。如: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唐·張喬《書邊事》)

首先說明一下的是,“梁州”本來應作“涼州”,在今天甘肅省境内。抛開地名的意義,“涼州”可以看成一個偏正結構的詞語。于是乎,“春風”與“青冢”自對,“白日”與“梁州”自對,然後上、下兩聯再組合成對仗。這兩句詩,藝術境界也是很高的。

四、連動

連動是指兩個或三個動賓結構的詞語或短語放在同一句詩中,造成排比的效果。如: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别》)

上聯“問姓”與“驚初見”兩個動賓短語并放一起,下聯“稱名”與“憶舊容”亦如是,将重逢的心情描寫得生動、形象,雖有“合掌”之嫌,仍不減其韻味,向來堪稱佳句。

下面舉一個連用三個動賓短語的例子:

徇私取道臨宣府,亡命易途繞蔚州。(筆者詩《過王振》)

“徇私”、“取道”、“臨宣府”、“亡命”、“易途”、“繞蔚州”全部都是動賓短語,造成一種排比的效果。

五、适當使用數詞、疊詞和助詞

翻讀唐宋詩人的名篇,對仗中使用數詞者不下千萬。數詞不僅僅是平常所指的一、二、三、百、千、萬,在格律詩中這樣定義會過于狹隘,實際上有些與數目稍扯得上邊的詞也應該包含在内的,比如幾、雙、衆、群、無、數(幾個的意思)、半、獨、單、孤、倍等等。最特殊不過的是下面這兩句詩中的數詞:

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曲江》)

乍一看,“尋常”與“七十”不能相對,其實“尋常”一詞在這裡并非“平常”、“沒什麼特别”的意思。古時候稱八寸為“尋”,倍尋為“常”,因此這裡“建黨”被借用為數詞。當然,這樣的例子并不多見,隻聊作參考。真正體現數詞運用的應為下面各例。一般數詞使用的位置多在首字、第三字、第五字,七言律詩也有用在第六字和第七字。大家可以從數詞的位置,體會一下運用時的技巧。

用在首字的有: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唐·劉禹錫《北塞山懷古》)

三薦功名無彩绶,一朝巡按有王孫。(筆者詩《舅甥》)

用在第三字的有: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唐·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别業》)

此地一為别,孤蓬萬裡征。(唐·李白《送友人》)

用在第五字的有: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隐《無題》詩其一)

借來聖祚三重火,燒盡愁絲一地灰。(筆者小說配詩《囚身》)

七言律詩用在第六字的有:

金阙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唐·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朝雲遺夢萦三峽,浩氣騰空漫九天。(筆者詩《題武俠小說<喋血神珠>》)

用在第七字的有:

庭前老葉何其衆,簾外栖莺總未雙。(筆者武俠小說配詩《遣悲懷》三首之一)

下面這一例則在同一句中用了兩次數詞,而且對仗十分工整自然: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鹭飛。(唐·溫庭筠《利州南渡》)

兩句話一共用了四個數詞:數、群、萬、一。如此妙語,非大家手筆而不能為。

無論是古漢語詞彙還是現代漢語詞彙,都有大量的疊詞。使用疊詞,會使詩句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疊詞不宜在同一首詩中重複使用,寫詩的朋友當以為忌。律詩中使用疊詞,多在一、二字或三、四字,七言律詩有用在五、六字,或六、七字,而且縱觀前人詩詞,疊詞用在五言律詩的比率相對于七言律詩來說少很多。因此下面僅以七言律詩舉例:

用在一、二字的如:

漠漠水田飛白鹭,陰陰夏木啭黃鹂。(唐·王維《積雨辋川莊作》)

用在三、四字的如: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黃鶴樓》)

用在五、六字的如: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用在六、七字的如:

梅老尚餘花對對,巢空不見燕雙雙。(好友聽雨軒主《歲暮感懷——和天涯遊子吟兄三江三疊韻》之一)

至于助詞,這裡特指之、乎、者、也、矣、焉、哉等。筆者以個人詩詞略舉一例:

前緣逝矣留西榻,缺月凄然伫北窗。(筆者武俠小說配詩《遣悲懷》三首之一)

這兩句詩寫的是殷宜中(小說中的人物)對亡妻的懷念。矣、然都是助詞。

上面列出的一衆助詞,在《詩經》或者古樂府民歌中經常見到,但近體詩中所見不多,因此一旦用了這類助詞,會使詩句增添幾分古樸的味道。

律詩的首聯是章法上的起句嗎(淺談律詩中颔聯)3

六、破格使用重字。

寫格律詩的朋友都知道有個規矩,就是一首詩當中一般不能有重複的字,這已是曆代公認的忌諱。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在同一句詩中出現重複的字,卻是允許的。使用重字,也是為了使用句式結構更加靈活和多變,富有新意。可惜前人例證不多,隻能借用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尾聯為例說明: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句中“峽”、“陽”都是重字,但它們分别用在同一個句子裡,就不在忌諱之列。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剛好官軍收複了河南河北的失地,平定“安史之亂”指日可待,詩人忠君愛國,當然是狂喜不已,想象自己已經重回舊地。相信讀者也能從詩句中感受到這種歡忭。

下面再以筆者的詩作舉幾例說明:

一笑一颦皆奪魄,無煙無雨自成詩。(《生情》)

這兩句詩描寫的是一位清麗可人的女子由内而外散發出來的氣韻。兩個“一”字和兩個“無”字,分别表達了兩種不同的美,一種是實質的,一種是朦胧的。

接下來的四例,字面意思已十分清楚,僅抛磚于讀者,留待自行斟酌。

痛猶甘願何妨痛,傷到分離更自傷。(《随行》)

可憐栖處非生處,徒使癡心盡死心。(《蒲公英》)

荊叢掩路非無路,古木遮天更極天。(《巴蜀詠早》)

山遺斷石梳閑水,水漾微波浸軟山。(《題畫詩》)

在律詩中使用對仗的技巧還有很多,若然悉數列出,恐非數萬字篇幅而不能容。上面列舉的幾種技巧,無論是前人還是今人,都是用得比較多的。筆者不顧愚昧,兀自撰文說之,無非想對前人經驗略作總結,同時也為今人學寫格律詩提供一個粗淺的範本。筆者認為,格律詩是古典文化中一種璀燦的明珠,它的存在與現代詩歌的推行并無抵觸,相反,它極需要今人将它繼承并發揚光大,因而這也是筆者撰寫本文的初衷之一。

律詩的首聯是章法上的起句嗎(淺談律詩中颔聯)4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一、場(下平七陽韻)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二、俱(上平七虞韻)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杜甫:詠懷古迹) 萬籁此俱寂,惟聞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後禅院)

三、誼(去聲)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

四、茗(上聲)

五、令:作「使」字解釋時讀作平聲,詳見下文。

六、思:作名詞時讀作仄聲 七、暇(去聲)

八、教:作「使」字解釋時讀作平聲,詳見下文。

九、傾(平聲)

十一、懲(平聲)

十二、癸(仄聲)

十三、泡(增廣詩韻集成列為平聲)

十四、探(增廣詩韻集成列為平聲,但唐人亦有用作仄聲者)

萬裡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李白:送羽林陶将軍)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隐:無題)

十五、暝(仄聲)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平仄兩音意義不同者

疏 仄-名詞       平-形容詞

難 仄-名詞       平-形容詞

扇 仄-名詞       平-動詞

燒 仄-名詞       平-動詞

行 仄-名詞       平-動詞

吹 仄-名詞       平-動詞

思 仄-名詞       平-動詞

乘 仄-名詞       平-動詞

從 仄-名詞       平-動詞

傳 仄-名詞       平-動詞

聞 仄-名詞       平-動詞

調 仄-名詞       平-動詞

論 仄-名詞       平-動詞

騎 仄-名詞       平-動詞

觀 仄-名詞       平-動詞

興 仄-名詞       平-動詞 形容詞

令 仄-名詞       平-動詞 使

教 仄-名詞       平-動詞 讓

分 仄-名詞 名份    平-動詞

王 仄-動詞       平-名詞

衣 仄-動詞       平-名詞

冠 仄-動詞       平-名詞

荷 仄-動詞       平-名詞

間 仄-動詞       平-名詞 中間

污 仄-動詞 染     平-名詞

中 仄-動詞       平-其它

長 仄-動詞及長幼    平-長短

漫 仄-動詞 漫出    平-形容詞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國名

翰 仄-翰墨       平-鳥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靜

勝 仄-名勝       平-經得起 勝過

為 仄-因為       平-作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據       平-占蔔

扁 仄-形容詞      平-名詞 扁舟

治 仄-形容詞      平-動詞

正 仄-形容詞 副詞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滄浪

強 仄-勉強       平-強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當 仄-相稱       平-應當 正值

稱 仄-相稱合适     平-稱謂

要 仄-要不要      平-約也

旋 仄-副詞 俄頃    平-動詞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與

頗 仄-略有       平-形容詞 偏頗

供 仄-陳設       平-供給

那 仄-無奈       平-何也

華 仄-華山       平-華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經得起

殷 仄-雷聲       平-富 大

重 仄-輕重 副詞    平-重疊

任 仄-聽任 任務    平-動詞

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者

醒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聽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看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過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望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忘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