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不鏽鋼水壺被爆出會析出大量重金屬錳,危害人體健康,整個事情是這樣的:
江蘇省質監局近日發布抽檢報告,55.6%的電水壺樣品以及22.2%的料理機、榨汁機、豆漿機使用高錳鋼錳含量在10%左右。中山大學環境科學博士瞿俊雄說,加熱會把容器裡面的錳溶出來。錳攝入超過一定标準的話,對神經系統會有一定損害,比如說記憶力衰退,精神不振。
不鏽鋼燒水壺是目前最普遍的燒水壺,不鏽鋼分為“食用級别”和“非食品接觸用”。食用級不鏽鋼,常用的有430、443、304、316等,而201、202等不建議用于接觸食品的行業,因為防鏽性能較低而且含錳較高。
“食用級”和“非食用級”材質在外觀上沒有任何區别,但是“非食品接觸用”的不鏽鋼制品如果用作食具餐具,重金屬離子在高溫、酸性、堿性環境中更容易析出,造成重金屬中毒。
鋪天蓋地的新聞,一時間,人心惶惶。大家都想知道自己用的水壺水杯是否是安全,于是,各大媒體紛紛支招,讓大家認準不鏽鋼水壺和水杯上是否有304食品級不鏽鋼字樣。
那是否表明,隻要我們在不鏽鋼産品上看見304标識就表明産品是安全的?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健康分析測試中心的工程師王小謙。
王小謙工程師表示,在産品或最小銷售包裝上應标識不鏽鋼類型,如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食品接觸用”标簽。
但是,産品上标明304食品類不鏽鋼代表産品原料,而國标GB 9684對原料、感官、理化指标和添加劑都有要求,原料标識隻是一方面,至于企業是否使用劣質材料或者加工過程是否引入重金屬也是無法确定的,應該測試材料的溶出物,也就是國标裡的理化指标。
所以,消費者在選購不鏽鋼食具餐具時,要看産品是否有相關檢測報告,最起碼也要符合GB 9684國标。
消費者選購時,不能隻看有沒有“304”或“食品級”這種籠統的标識,在産品的包裝盒上找到“執行GB 9684标準”字樣才是關鍵。
歡迎大家訂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