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貫通。四個多月後,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發展成就發布會上,這條千年運河再次成為“成績單”上亮眼的一筆。
作為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運河之一,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糧米、絲綢曾沿河北上,送入北方市集商鋪,建材、礦産也曾搭乘貨船,直達南方。
從古至今,随着這條千年運河流動的不僅有物資、遊船,還有日新月異的沿岸經濟、文化等。可以說,奔騰的運河拉來了商賈繁茂,更拉開了區域發展的壯美畫卷。
10月1日至10月5日,中國青年報推出“江河奔騰看中國”系列直播節目。圖為10月5日京杭大運河直播現場。(直播截圖)
因河而興,老城傳承運河文化
“18世紀的某一天,一個孩子随着家人來到北京城。我們無法确切地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但我願意想象,他們沿着大運河而來,自南京啟程,在通州張家灣下了船,進入了這座天下之中的宏偉大城。在這裡,這個孩子将會長大,他将窮畢生之力寫出一部叫做《紅樓夢》的書。”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曾這樣提到位于京杭大運河北端的小鎮——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
無疑,城鎮因這條運河而興,運河又孕育了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産。2014年6月22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将京杭大運河收錄其中,大運河成為中國第46個遺産項目。
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戴迎春介紹,自2014年大運河成功申遺以來,北京一直在重點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2019年,《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發布後,副中心積極對标國家、市級相關規劃政策,制定《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和《2020年—2022年行動計劃》,成為北京市以及運河沿線第一個對外發布此類規劃的區縣城市。
“要打造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在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周豐看來,張家灣古鎮見證了運河的發展,也将傳承運河帶來的曆史文化價值,要充分挖掘古鎮的紅學文化、漕運文化等,支撐整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沿河南下,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以亭為名,因河而起”。大運河穿鎮而過,承載着望亭鎮将近2000年的曆史。
今年78歲的許志祥是望亭中心小學的退休教師,他沿着大運河兩岸穿行了大半生。在徐志祥的印象裡,大運河望亭段有着極其豐厚的文化和曆史。春秋吳王阖闾建造的皇家園林——長洲苑、楊柳墩、北栅口等都是運河沿岸的古迹。解放初期,望亭段運河兩邊,僅橋梁就有250餘座。
“運河與我們有着血脈相承的聯系。”退休後,許志祥花了大量的精力整理相關素材,并撰寫了7000餘字的《相城區大運河望亭段基礎研究報告》。在報告中,談及大運河,他是這樣寫的:“望亭鎮由水而生,依水而建,水是望亭的靈魂。古老的大運河穿鎮而過,世代望亭人在此繁衍生息、生活勞作,它為望亭創造了繁華景象,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
因河而變,城市重塑運河生機
當京杭大運河完成“通”的任務時,“綠”的行動也在積極開展。
2017年以來,城市綠心組圖責任規劃師、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恽爽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助大運河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變綠”。
她說道,北京城市綠心是千年運河曆史的一部分,既要強調景觀的綠,又要注重建築的綠。在規劃中,綠心森林公園選用中國24節氣等元素搭建休息島及景觀,讓市民在美景中感受千年文化的流淌。此外,正在建設的劇院、博物館和圖書館等建築,做到資源集約利用及對自然的尊重,在交通、雨水收集等方面實現生态環保的目标。
距離北京城市副中心逾一千公裡外,無錫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符世鋒也在助力運河沿岸的生态環境建設。
2021年3月,符世鋒在京杭大運河江南段專項檢查中發現,望亭南橋附近的河道裡停泊着一望無際的重載運煤船。符世鋒與同事們經過一番走訪、調查後發現,這些停泊的船舶是大運河上“漂浮的儲煤廠”。原來,該發電廠日均耗煤量約1萬噸。而且,為了确保電網運行安全,該發電廠需存放16萬噸以上的煤。可廠區無可用土地,無法擴建儲煤區域。
發電廠相關工作人員不得已将船舶當成了“漂浮的儲煤場”。了解相關情況後,符世鋒與同事們前前後後走訪調查、耐心溝通。2021年9月,無錫市、區檢察院分别向蘇州、無錫兩地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書,督促其依法行使監督管理職能。
兩地相關行政部門随即開展航運安全專項整治,解決電煤運輸船隊面臨停泊困難、管理難等問題,還對該段河道系統設置交通标示,河道進行疏浚,加強巡航檢查,保障航道暢通。在兩地多部門共同努力下,大運河航道通行安全和發電廠安全生産都有了保障。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總師辦主任趙鐘楠介紹,近年來,京杭大運河沿線各省市及國家有關部門,圍繞大運河的生态環境保護治理開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快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二是開展沿線河湖綜合治理,給沿線曆史文化、經濟建設、生态環境發展等帶來新的生機。
因河而盛,擦亮運河發展名片
大運河畔年輕人的一天可能是什麼樣的?北京市運河商務區青年創業者小潘形容,早上開車經過大運河森林公園到達公司,休息時間可以到公司樓下不遠處的西海子公園找靈感,商務區内還能輕易找到餐館、書店、藝術館等。
“一切都還隻是開始。”小潘覺得,到北京市運河商務區上班的這兩年,每天都在見證河畔的發展變化。
北京市通州區運河商務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林正航說道,在引進人才方面,城市副中心提供了“個稅獎勵”“人才落戶”“工作居住證綠色通道”“醫療和子女就學保障”等全生态鍊的政策支撐體系,全力打造首都營商環境“新高地”。
從“政策禮包”到基礎設施建設,京杭大運河這張“金名片”賦予城市副中心的不僅僅是底蘊,更是發展動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管理局副局長王玥介紹,2021年環球主題公園在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拔地而起,開園僅三個月就帶動了副中心的規模以上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收入同比增長約367%,今年一季度帶動行業收入同比增長約532%,加速推動副中心文化旅遊産業高質量發展。
千年流淌的大運河見證了北京輝煌的建都史,如今,曆史的聚光燈又打在這座承載着特殊使命的通州新城上。根據《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城市副中心要打造低碳高效的綠色城市;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綿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趙鐘楠提到,今天的大運河依舊是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引擎。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加速建設;在山東涼山運河新航道,現代化船閘等設施助推北煤南運打開産業新格局;在浙江烏鎮河畔,“互聯網 ”的水鄉孕育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新動能。
可以預見,蜿蜒逾千公裡的京杭大運河,還将與沿岸城市一同“曬”出更多的發展“成績單”。
(制圖 李晗)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