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地球的公轉軌道并非是正圓,而是有着500萬公裡的起伏變化,日地距離最遠時為15210萬千米,在天文學上這個時候的地球處于遠日點;最近時為 14710萬千米,這時地球處于近日點。一般認為太陽到地球的平均值為14960萬千米,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一個天文單位,1976年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個天文單位确定為 149597870千米。
那麼既然太陽距離我們這500萬公裡的差别,為什麼我們看太陽的時候感覺不出變化呢?其實雖然500萬公裡的差别說起來很大,但是跟日地距比起來就不算什麼了,這個距離隻有日地平均距離的1/30,如果說太陽的視直徑為30′(0.5°),那麼它的大小的變化也隻有1′,如此細微的差别,我們的眼睛也就很難感覺出來了。
而且我們看太陽的視覺大小更多的是受到其他參照物的影響,比如在萬裡無雲的晴朗中午看太陽,刺眼的陽光下也覺得它很小,但是如果它的旁邊有雲彩映襯,又會覺得它大一點,而到了傍晚或者早晨,太陽靠近地平線的時候,就會覺得太陽又變大了,那如果傍晚的時候,落日旁邊有樹林或者樓群,看上去就會覺得太陽更大。
這就是由于參照物的不同而造成的視覺差異,實際上太陽視面積還是那麼大,但是和其他參照物一對比,就覺得它變大了。
同樣的景象也體現在我們看月亮上,月亮球的平均距離為38.4萬公裡,但是在圍繞地球運行的時候也有近地點和遠地點,與地球近地點的距離是36.3萬千米,與地球遠地點的距離是40.6萬千米,前後差了4萬多公裡,同樣是滿月,月球距離地球最近比最遠時的視直徑大14%,視面積會大30%,這一時刻也常被稱為超級月亮,但是我們在看月亮的時候卻并不覺得它大了多少,當然,這個幅度要比我們看太陽的變化要大多了,但表現在視覺感覺上仍然不是很明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