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将出馬兒子得怪病

老将出馬兒子得怪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13:22:11

“小腸氣”是許多人熟知的常見病,它的醫學術語叫作“疝”。最常見的發病部位在腹部。

在腹壁疝中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約占90%。年齡越大,越容易得這種病。

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東方疝論壇”上,複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大外科主任唐健雄教授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的專訪,解答了關于腹股溝疝的常見誤區與最新治療進展。

老将出馬兒子得怪病(小腸發脾氣)1

唐健雄教授在第七屆“東方疝論壇”上發言

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這一名稱來源于古希臘。如果用現代醫學來解釋,是指人體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就好比一個輪胎,當外胎損壞後,内胎就會從破損處膨出。

民間之所以有“小腸氣”這一俗稱,主要是由于大多數疝都發生在腹壁,突出的器官多見于小腸、大網膜、結腸、膀胱等。

疝的種類有很多,位于腹股溝區域的稱為“腹股溝疝”,位于肚臍的稱為“臍疝”,也有發生于腹部手術後切口愈合不良的“切口疝”,此外還有造口疝、膈疝、食道裂孔疝、盆底疝等。

腹股溝疝占到所有類型疝的90%以上,作為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我國每年大約要進行100多萬例腹股溝疝手術。腹股溝疝的發病率約為3.6‰,老年人的發病率更是高達1.16%,尤其是老年男性更易發此病。有權威專家甚至提出過這樣一種假設:如果人類的壽命能達到120歲,那麼80%以上的人都會遭遇腹股溝疝。

►疝是小病不用治?

腹股溝疝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站立時,下腹部與大腿根部交界的腹股溝區會有腫塊突出,用力或屏氣時腫塊突出更加明顯,而平卧後可能會自行消失,到了後期則無法回納。

唐健雄教授告訴記者,很多人認為疝是小病,不用治。事實上,腹股溝疝若長時間拖着不治,最常見的危害有兩種:一是腫塊會越來越大,引起脹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二是有可能會急性發作,即醫學上所稱的嵌頓,甚至還有危及生命的可能。随着年齡的增長,如果出現急性發作,腹股溝疝的死亡率會越來越高。唐健雄就曾遇到過一位腹股溝疝患者,他總是試着将突出的部分“推”回去,可日積月累,腫塊漸漸大如排球,引發了嚴重的并發症,等到他終于下決心去醫院治療時,病情已經十分複雜。

還有一些疝病患者以為隻要吃點中藥或打一針硬化劑就能痊愈。事實上,目前醫學界已經公認的結論是:外科手術是治愈成人疝唯一有效的方式。

尤其是一些高齡老人對手術的顧慮很多,他們擔心手術的并發症或者術後還會複發。傳統的疝修補手術确實有10%到30%左右的複發率,且手術創傷較大、恢複慢。而現在已成為主流的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複發率已經大大降低,僅為1%。

► “小腸氣”到底用什麼補?

無張力疝修補術的原理有點類似于在身上“打補丁”,補片的材料非常關鍵,目前主要有高分子材料和近年來問世的生物材料。

唐健雄教授認為,近5年來,腹股溝疝的手術治療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沒有太多颠覆性進展,真正能夠帶來裡程碑意義的突破在于材料學和手術方式結合的進步。

目前,絕大部分疝病手術所使用的都是合成材料,這種補片在人體内是不可降解的。用合成材料“打補丁”的好處是大大降低了腹股溝疝的複發率,其複發率在1%左右,但這種材料的缺點是術後可能會出現一些患者和醫生都難以接受的并發症,例如慢性疼痛、術後感染,甚至腸瘘等。對于疼痛實在難忍的患者,隻能做手術把補片去掉,而後果就是疝的複發。

近年來,可降解吸收的生物補片技術逐漸得到應用,生物補片主要來源于豬小腸等。這種材料植入人體後可以被完全降解吸收,複發率與複合材料相當,但手術後慢性疼痛的發生率則大大降低。所以唐健雄教授建議,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年輕疝病患者更适合采用生物材料補片。

圖片由論壇主辦方提供

欄目主編:許莺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