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譯文
守株待兔
《韓非子》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耕者]耕田的人,指農夫。[株]樹樁,樹木砍伐或死亡後殘留在地上直立的一段。
宋國有個耕田的農夫。田地中有樹樁。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走]古文中的“走”表示現代漢語的“跑”,“行”才表示現代漢語的“走”。[觸]撞擊。[而]表修飾,可不譯。下句的“而”相同。
有一天,一隻兔子忙跑過,一頭撞到樹樁上,折斷頸部死了。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
[釋]放下。[其]代詞,他(們)、他(們)的。[耒]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冀]希望。[複]又一次。
于是放下他的農具,天天守着樹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身] 自己。[為] 被,表被動。
免子不能再次得到,而自身被宋國人笑話。
摘要啟示
《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講述了一個種田人因偶然撿到一隻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就天天守在樹樁邊等着撿野兔的故事。告訴人們不依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就想輕易獲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也告誡我們一定不要心存僥幸。
創作背景
《韓非子•五蠹 》是戰國末期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創作的一篇散文。《五蠹》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說理文進一步發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韓非文章的一般特點。作者舉出了大量的事實,于對比中指出古今社會的巨大差異,論據充分,詞鋒銳利,推理事實切中肯繁。
韓非子的文章,五蠹( du ),指當時社會上的五種人:
(1)學者(指戰國末期的儒家),
(2)言談者(指縱橫家),
(3)帶劍者(指遊俠),
(4)患禦者(指依附貴族私門的人),
(5)工商之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