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此先給大家講一下胃下垂:
1、胃下垂西醫是指由于膈肌或支持胃的韌帶松弛,以及胃内壓、胃張力等出現異常,胃的位置降低,胃小彎角切迹(胃小彎最低點)低于髂嵴連線水平(約臍下2橫指處)。
2、分為三度:
輕度:胃角切迹低于髂嵴連線下1.0-5.0cm,中度:是低于5.1~10.0cm,重度:是10.1cm以上。
3、臨床多見于體格消瘦,瘦長體型,或久病體弱等。
症狀多見上腹墜脹,飯後尤甚,時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
4、中醫病機是:脾氣虛弱,固攝髒器能力下降,形成氣陷證。以上腹墜脹,發後尤甚是為辨證要點。
氣陷證還包括遊走腎、子宮脫垂、脫肛,眼睑下垂等。
5、治則:中醫通過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多能改善症狀,取得良好效果。
二、下面為大家分享一則案例:
張XX,女 ,50歲,飲食差,不欲飲食,反酸燒心,上腹墜脹,飯後尤甚,倦怠乏力,脾氣躁。舌淡,苔薄白,右關脈弱,左脈弦細。
鋇餐透視:淺表性胃炎伴重度胃下垂。
1、症狀分析:飲食差,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右關脈弱,舌淡苔薄白,一派脾氣虧虛之症。上腹墜脹,飯後尤甚,反酸燒心,脾氣躁,左脈弦細,鋇餐示:胃下垂。可見脾氣虛弱,不能固攝髒器,胃下垂。氣虛虛久,引起胃氣氣滞,不能以通降為順,出現上腹腹脹伴下墜感。胃氣郁久化火,出現反酸燒心。
2、綜上所述,患者病機是:脾氣虧虛,形成髒器下垂(胃下垂),胃氣虛久引起氣滞,氣滞郁久化火。
3、治則:補中益氣,疏肝理氣,升陽舉陷
4、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太子參 、 炙黃芪 、茯苓 、炒白術
炙升麻 、柴胡 、 炒白芍、 當歸
海螵蛸 、瓦楞子 、 砂仁(後下)、 黃連
木香 、 厚樸 、炙甘草
5、方義:太子參、炙黃芪、茯苓、炒白術、補氣健脾,脾氣健,固攝髒器功能恢複。柴胡、炒白芍、當歸、木香、厚樸,疏肝柔肝理氣,氣滞得疏,上腹脹滿得除。海螵蛸、瓦楞子、黃連,祛胃火、制酸止痛。柴胡、升麻升陽舉陷,髒器上提。砂仁醒脾和胃,行氣調中,治腹痛痞脹。炙甘草補脾和胃,調和諸藥,與炒白芍合用,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全方共奏:肝氣疏,脹滿除,脾氣健,陽氣升,髒器提,墜感輕。 祛胃火,制酸痛,無燒心。胃氣降,脾氣升,氣機恢複,諸症皆除。
6、療效:患者5劑後,腹墜脹減輕,燒心好轉,乏力減輕,食欲好轉。又加減原方10劑,無乏力,無燒心,飲食正常,墜脹感明顯減輕,又5劑鞏固療效。
三、胃炎、胃下垂生活小貼士:
1、平時少食辛辣燒烤之品,少吃寒涼食品如冰糕、黃瓜等,以免加重胃熱或胃寒證。
2、胃下垂在進餐半小時内盡量少運動或站立過久,以免食物在下垂的胃裡不好排空,蠕動減慢,增加墜脹感。
3、胃下垂在中藥調理時,若不能堅持喝中藥,可以使用補中益氣顆粒,服用一段時間,待墜脹感改善。
4、胃下垂盡量堅持體育鍛煉,如快走,跑步,八段錦等。身體體質增強了,脾氣虛證會得到改善。
5、胃下垂的建議不要節食減肥,身體偏瘦越容易得胃下垂,且飲食偏少,營養不佳,加重病情。
6、胃下垂吃飯不要吃的過急過飽,讓下垂的胃及時排空,以免加重病情,可以少吃多餐。
(文中方藥僅供學習與交流,切勿自行抓藥,責任自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