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無論多貴的矽膠本身都沒有任何散熱作用。但它們的存在卻相當重要,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散熱效果,将它們稱之為“導熱矽膠”更為貼切。
導熱矽膠定價并不貴,常見的分量甚至低至幾塊錢還包郵,知名品牌最貴的也不過一百多。但如果你使用的是第七代前的CPU或者入門級低端産品,同時也不存在超頻需求,那使用散熱器附帶的導熱膠或者随便選擇一款便宜的就好,根本無需糾結太多。
而對于高端CPU或者有超頻需求的用戶,要是配合使用的矽脂不給力,即使有着最強大的散熱器,實際散熱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為什麼需要導熱矽膠?我們見到的那些光亮CPU,實際上并不平整。如果通過微距拍攝,可以看見上面其實存在“坑坑窪窪”的加工痕迹。特别是經過多次更換散熱器後,CPU留下部分痕迹在所難免。同時,即使卡扣緊得可把CPU壓彎,散熱器底部與CPU表面也并非完全接觸。再加上CPU與散熱器底部材料不同,她們有着不同的熱膨脹系數,導緻高溫或冷卻時有着輕微不同膨脹/收縮變化。
CPU表面
而導熱矽膠作為一種膠裝物質能輕松地“夾”在兩者之間,填補中間的空隙,讓他們更密切接觸,借助自己增加散熱面積、傳導熱量從而提升最終散熱效果。
相反地,要是導熱矽膠的導熱效率拖了後腿,那當CPU運行超過限定溫度後,為了防止燒毀,CPU及主闆會觸發自我保護機制,通過自動降低運行頻率,嚴重約束了CPU的性能發揮。回想2004年之時,AMD針對Thoroughbred和Barton核心的CPU會推出了“不死鳥”技術,可以在CPU運行溫度過高或電壓過高時自動切斷電源,簡單粗暴地實現了對CPU的保護。
AMD速龍
這麼一來的确是保護了CPU,但也讓電腦的運行變卡,帶來較差的使用體驗。花了高價錢買了高端CPU,得到的隻是中端體驗,就好像花了冤枉錢那樣。
那導熱矽膠怎麼選?1.揮發性/穩定性:購買導熱矽脂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工作穩定,一般情況下隻有達到零下50度到零上200度的矽脂,便可以放心使用。
所有矽脂都含有合成油,要是沒有油以及溶劑,它們隻會變成一坨幹粉末。但劣質矽膠可能因為長時間的高溫使用下,導緻油與溶劑的揮發。此外由于大溫差的存在,劣質矽膠也可能變得“幹裂”,直接影響整體散熱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劣質矽膠在使用一段時間後,CPU溫度會有較為明顯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矽膠的穩定性也關乎使用者的健康。劣質矽膠内若有毒溶劑随着高溫揮發後被人體持續吸入,必然造成健康隐患。
2.導熱系數:一般來說,導熱矽脂的導熱系數越高,導熱性能越好。可惜,在目前的電商環境下,這個數據實際沒有參考價值。
因為目前導熱系數并沒有統一的國家标準,導緻淘寶、拼多多平台上小品牌矽膠産品的電商介紹頁面對這個數據進行大量虛标。或者直接點說,就是大量造假。
奈何你明知它造假,那又如何?普通用戶在家根本無法測量、無法取證。
即使你有設備測量了,那測了也是一樣沒用。
導熱系數的選擇與熱源功率大小有關,散熱器體積、扣具松緊程度、矽膠使用時間、矽膠厚度、矽膠面積、界面兩邊溫差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此外還得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使得同一産品都很快測得相距甚遠的結果。可能小品牌“虛标”的導熱系數可能并非胡亂編造,而是在它營造的特定條件才所造就的,隻不過你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達不到它标稱的水平。
要理清目前市面的各種虛标、造假現象,光依靠平台方的監督毫無作用,必須形成行業公認甚至國家強制标準,對測量的儀器、條件等進行統一規範,形成統一标準下的不公矽膠導熱系數才有可比性。
什麼情況需要更換導熱矽膠?經常有商家建議:為了保證散熱效果,應該2年左右更換一次矽膠。這不過是商家為了提升銷量的手段而已,不然大家都長期不更換的話,他們的銷售增量從何而來。
是否需要更換其實取決于你的使用以及矽膠的質量。要是你使用的是大品牌産品,而且沒發現明顯溫度變化,也不更換散熱器的話的話,根本無需頻繁地更換。隻有遇上以下情況才建議考慮購買新的矽膠:
1.雖然散熱器等運作正常,但CPU溫度明顯升高,這應該考慮是否矽膠失效導緻。
2.台式機長期大量積灰;
3.兩次以上拆卸更換過的散熱器;
4.目前使用較新CPU但配搭的卻是是劣質矽膠,可以通過更換矽膠提升散熱效果。
什麼導熱矽膠值得推薦?在魚龍混雜的導熱矽膠市場,盡量選擇大品牌就能避免不少坑,也大大減少後期的維護成本。
1.Thermalright利民TFX 導熱矽膠
利民的熱銷型号,大品牌質量穩定可靠,而且也得到了衆多消費者的好評,唯一的缺點就是59.9元略貴一些。
2.GELID 捷領GC-EXTREME
在歐洲熱銷十年,累計獲得過超過40項獎項或媒體媒體推薦,支持-45 還是 180度高溫度差穩定不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