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3》,從單部電影來看,或許并不如前兩部那麼傑出;
但是作為一個系列的完結,本片做到了對于主旨的全面升華。
應當說,《教父》系列的主題是很豐富的,絕不隻有一點而已;
但是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暴力與陰謀所注定的悲劇命運;
因此,這也是我所寫的核心主旨。
如果說前兩部電影都是在刻畫麥克·柯裡昂的人生悲劇;
那麼,完結篇就把這種悲劇性上升到了西西裡傳統、西方文化、以至于人類文明的層面。
悲劇美感,才是貫穿于整個人類文明與曆史的主旋律。
1在西西裡,榮譽與複仇是根本的民族性。
父親可以因為女兒不貞,而親手殺死女兒;
為了不辱沒家族名聲,任何人都可以為榮譽而死。
父債子償,睚眦必報,複仇是西西裡文化的核心主題;
甚至連安東尼所出演的現代歌劇,仇恨與暴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就像維多·柯裡昂為了數十年前父親的遇害,回到西西裡島手刃仇敵;
就像麥克·柯裡昂為了父親遭受槍殺的陰謀,下令殺死紐約五大家族族長;
就像在昔日保護者湯瑪西諾的家中,懇求麥克為了被殺的主人複仇的忠仆——
兒子為了父親的死,仆人為了主人的死;
仇恨随處可見,複仇無可逃避;
在這樣一種文化傳統之下,暴力怎麼可能得以止息?
和平不過是為了麻痹敵人或養精蓄銳,暴力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真正方法;
惟一的問題是仇恨會永遠延續下去,而暴力永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過去,柯裡昂家族對麥克寄予厚望;
希望他能夠雙手清白地步入政壇,建立另一種可以暴露在陽光之下的事業。
遺憾的是,麥克沒有遵從家族的意志;
而更為遺憾的是,他最終還是遵循了父親的遺志。
政治、宗教、商業,這是陽光下的産業;
但同時,也是比黑手黨更加陰暗和隐蔽的世界。
正因為要暴露在光明之下,所以其中的陰謀詭計才更加狡詐惡毒;
正因為要為世人所見,所以其中的利益糾葛才更加錯綜複雜。
麥克中年的悲劇,是根源于他的殘酷本性;
但是他晚年的悲劇,則是來源于這個世界的殘暴本性。
他越是接觸那些産業,就越是感到陰謀與暴力無處不在;
黑手黨此前用于街道上的伎倆,被粉飾之後就被放上了台面;
發生在議院,發生在教堂,發生在熒屏之上,發生在所有人的注目之下。
麥克·柯裡昂不是不想永遠結束自己和整個家族的暴力,而是他已經發覺:
在這個被政客、神父、資本家所統治的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任何一片淨土;
沒有任何地方可以不依賴權力、地位、金錢來生存,沒有任何地方可以不通過暴力來自我保護——
真正肮髒的不是被黑手黨控制着的窮街陋巷,而是光鮮外表下的崇高的廳堂;
這個世界本就已經浸透在曆史的鮮血之中。
仔細想想,有一句話我們或許更常聽到:
“和平,隻是兩場戰争之間的間隙。”
戰争的不可止息,本質上就是暴力的不可止息;
而遺憾的是,暴力不僅僅是麥克·柯裡昂的本性,也不僅僅是西方文明的本性;
暴力是一切人性的核心。
就像弗洛伊德将人的原始沖動分為性欲望和毀滅欲望一樣,
我們的生命本能,一方面讓我們追求自身種族的延續,另一方面則緻力于毀滅其他競争者。
生存,是愛與恨的共同結果,是保護與殺戮的根本目的;
從根本上說,生命本就更加相像刀與劍——
武器的确可以用來威懾敵人、維護和平、保護自我;
但是這絕不是我們看到武器時,最先想到的功用和最先看到的畫面。
而當我們把自己的本性歸為愛與希望時,我們是否正像那些政客;
言過是非,粉飾太平?
4我是絕對和平主義者,我反對任何形式或任何理由的暴力行為。
但是我同樣相信,反對暴力的根基是承認暴力——
承認暴力是我們的本性,承認暴力是人類的現實,承認暴力是生存的必由之路。
我們生存至今,雙手上的鮮血早就不可洗刷;
但伫立在屍骸之中的人類文明,才更應當反思和進步。
抛棄暴力,意味着抛棄仇恨與報複,意味着承擔毀滅和死亡的風險;
而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我們必須超越過往的人類曆史——
超越曆史不是忘記曆史,而是意識到一件更為重要的事:
現在的我們應當比過去更好,而未來的我們應當比現在更好;
我們不必重蹈人類曆史的覆轍,我們可以創造比曆史更加偉大和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宇治的水”原創,點個關注再走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