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3:55:10


中國是曆史最悠久的一個國家,如果提到關于神獸的傳說,可能你還不是很了解,但如果提及龍的傳說,或許你還在影視劇裡見過,但實際在,在中國上古時代就曾經有過關于神獸的傳說,相對于龍的傳說,中國神獸更具有神秘性,據說中國神獸有很多,但能排的上名次的也就那麼幾個,探秘志根據古本《山海經》裡記載的中國神獸這部分了解到,大家所說的中國神獸排名主要是:夔、白澤、麒麟、獬豸、犼、鳳凰、梼杌、重明鳥、畢方、饕餮等,而這些神獸後來在民間被稱為上古十大神獸,相信各位也都是隻聽過其名,并未了解這些神獸的特征和故事吧,下面探秘志就再給大家逐個的說說這十大神獸各自的樣貌、特點和相關的傳說。

1、夔(kuí)

夔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古時生于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隻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裡之外,威懾天下。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1

在黃帝和蚩尤的戰争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制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裡,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世上隻有三隻,以上是第一隻,第二隻乃秦始皇所殺。但秦始皇沒有黃帝的功業,所以這隻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沒那麼神奇了。

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适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寫形,故不采用夔紋一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2、白澤

白澤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它渾身雪白,有翼,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世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常與麒麟或鳳凰等,視同為德行高的統治者治世的象征。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2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以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雲笈七簽·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于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白澤是一種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驅除的方術,所以從很早開始,就被當做驅鬼的神和祥瑞來供奉。

據說白澤全身是寶,有令人起死回生的療效,同時,傳聞用白澤毛發所做白澤筆,有還原古畫之效,在徐來《想象中的動物》(新星出版社)也有記載。

尤其到了中古時期,對白澤的尊崇更是隆重。當時《白澤圖》(又稱《白澤精怪圖》)一書非常流行,到了幾乎人手一冊的程度。書中記有各種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驅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圖畫,人們一旦遇到怪物,就會按圖索骥加以查找。

在禅宗語錄中,也常見有“家有白澤圖,妖怪自消除。”“不懸肘後符,何貼白澤圖。”“家無白澤圖,有如此妖怪”一類的語錄。人們将畫有白澤的圖畫挂在牆上,或是貼在大門上用來辟邪驅鬼。

傳說白澤神獸是陝西西安戶縣鐘馗故裡“唐·賜福鎮宅聖君”鐘馗的坐騎。鐘馗神獸的宋代石雕文物一對,現保存于陝西西安戶縣渼陂湖畔的《鐘馗傳》作者王九思的空翠堂别墅門前,據說是國内唯一的一對白澤古石雕。

當時還有做“白澤枕”的習俗,即做成白澤形象的枕頭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為了辟邪驅鬼。在軍隊的輿服裝備中,“白澤旗”也是常見的旗号。人們甚至以“白澤”來為自己命名,出現了許多叫“白澤”的人。

3、麒麟

麒麟是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于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但據說麒麟的身體像麝鹿,它被古人視為神寵、仁寵。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毛之蟲:有毛的動物)。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3

傳說,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脈)的祖神(祖先神),源自黃帝祖神應龍,是應龍血脈的主要分支之一,當年魯哀公領着他的大臣們圍獵選擇的地點是嘉祥的南部山區,通過轟趕野獸,突然驚擾了一隻神獸,也就是麒麟。

這隻神獸被驚擾之後倉皇逃竄,魯哀公和他的大臣們見到一隻從來沒見過的神獸,感到非常的好奇,于是在後面拼命的追趕。其中孫叔氏之車子鉏商的馬跑得較快,車子鉏商在後面對麒麟射了一箭,麒麟中箭後繼續向西奔跑。根據戰馬奔跑的速度測算應該是很長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是嘉祥到巨野這段距離。最終麒麟因為負傷在今嘉祥卧龍山西部被車子鉏商一班人馬圍住捕獲,發現是一隻從來沒見過的母獸,等魯哀公等人趕到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讨論,也不能确定這個神獸到底叫什麼名字。

後來請來了當時頂級博物大師孔聖人來鑒定。孔聖人看到麒麟負傷驚魂未定的樣子心中萬分悲痛,此乃麟也,天下第一仁獸,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仁者愛天下所有的生命,悲憐之情難以言表,就建議魯哀公将麒麟帶回去療傷。不想麒麟因驚吓過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葬在今巨野縣麒麟鎮。現在麒麟鎮有麒麟冢。

麒麟每次出現都将是一個非常特别的時期。據記載,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并表示“吾道窮矣”。孔子曾寫歌:“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征。

根據這些記載,得出鳳凰有以下幾種特點:

一、麒麟最擅長化解三煞、五黃煞、天斬煞、穿心煞、鐮刀煞、屋角煞、刀煞白虎煞、二黑病星符。當陽宅遇到上列煞氣,緻家人居住不安、損人破财家庭不和、車禍、血光、離婚等麒麟鎮之可保平安。麒麟是仁慈之獸,懲奸除惡保護好人。好人按奉保護之,惡人供奉反懲處。

二、麒麟鎮宅化煞能力最強,安奉之人要常感念鎮護之情。在家中擺上一對,放時頭朝門或窗外,能夠消災解難,驅除邪魔,鎮宅避煞,催财升官,還有添丁之用。它與獅虎不同之處就是它不傷好人。

三、麒麟在風水中就象萬金油,旺财,鎮宅,化煞,旺人丁,求子,旺文等,各方面都可以使用。并且麒麟擺放在室内,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對好人起到保護作用,但對壞人卻疾惡如仇,如發現壞人,它就會咬,因此家中擺放銅麒麟,可以旺事業,化小人,制壞人。麒麟主正财,旺事業,催富貴,辟邪化煞,因此,在室内擺放一對開過光的銅麒麟,會給你帶來家庭,事業等各方面的祥瑞。

四、辟邪擋煞的用途,如門前見長廊直沖大門,犯了穿心煞。可用一對銅麒麟擋之,如果“煞氣”弱,走廊不太長,可用一隻銅麒麟來擋煞。

五、有化解白虎的效用。在家居的白虎方位,安放一對銅麒麟,可化解白虎方的兇性,令宅内居住的人平安,特别是白虎方外面的煙囪或尖銳之物沖射到,更加要安放已開光的銅麒麟。

六、有将家運轉好、災禍減輕用途。麒麟是吉祥的代表,将其安放在家中,鎮宅辟邪,增添家中吉祥的作用,不單令屋主事業順暢,連帶财運亦會好轉。除此之外,銅麒麟還能替主人擋去滞運的黴氣。一般用于轉運的銅麒麟最好是經過開光的,其力量才能發揮淋漓盡緻。

4、獬豸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着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4

神話創造的一種獨角神羊,寄托着古人的社會理想。那是關于司法公正的理想。

這神羊,叫獬豸。明代謝肇氵制《五雜組》說,獬豸“一雲即神羊”;但是,這位明代學者并不相信有獬豸,他提出問題的思路挺有趣:相傳“臯陶治獄不能決者,使神羊觸之,有罪即觸,無罪即不觸。則臯陶之為理,神羊之力也。後世如張釋之、于定國,無羊佐之,民自不冤,豈不勝臯陶遠甚哉?”臯陶是上古神話中的司法審判之神。倘若将臯陶的明察秋毫歸功于獬豸,後來那些沒有神羊相助,卻能斷案不留冤屈的官員,不是比臯陶的本領高強得多嗎?謝肇氵制的設問,可謂直奔主題。它告訴人們:神羊獬豸是什麼?就是如此分也分不開地與司法話題聯系在一起的神話動物。

據東漢《論衡·是應》,當時衙門裡是奉臯陶像、飾獬豸圖的。相傳臯陶為堯帝時的“大理”,即掌管刑法的官員。衙門中畫臯陶、獬豸,表示明辨是非,執法公正,還含有威懾邪惡的意思。

《論衡》記下有關傳說: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故臯陶敬羊”。臯陶決獄明白,執法公正。遇到曲直難斷的情況,便放出獨角神羊,獬豸頂觸的,一準是有罪之人。

古人做獬豸的文章,緊扣着執法的主題。由此,幹脆稱其為任法獸,這見于《神異經》:“獬豸忠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一名任法獸。”還發明了一種執法者的官帽,稱為獬冠。《淮南子·主術訓》:“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國效之。”這樣的官帽,漢代稱其為法冠。《後漢書·輿服志下》記,法冠高桶狀,取“鐵柱卷”式造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獬豸帽在春秋時代已出現,秦代時執法禦史戴着它,漢代因循下來。古時稱禦史冠為獬豸,進而以獬豸代指執法官。

問案決獄的衙門裡,牆上畫着獬豸,長官戴着獬冠,--在古代的公堂上,異獸神羊真是出盡了風頭。

蘇轼的寓言故事集《艾子雜說》,講到獬豸。齊宣王問艾子:“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答:“堯之時,有神獸曰獬豸,處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觸而食之。”緊接着,補充說:“假如如今有此神獸,它必定不會挨餓的!”這就将獬豸的能辨是非,引到了官場,以官員為審視的對象。抵而食之,“料不乞食矣”,諷刺奸臣之衆。

獬豸傳說,反映了古人對羊多側面的認知。怕狼的羊,跪乳的羊,溫順的羊,古人用來說明事理。同時,沒有忽略另一面:羊有角,并非擺設,犄角聚着力,能觸能抵。于是,有了獬豸的傳說,不但頂得狠,而且頂得準。

羊有角,能抵,中華國貨便有大名鼎鼎的抵羊牌。近代中國國勢積弱,列強觊觎,軍事侵略、文化侵略、經濟侵略一并襲來,“抵羊牌”喊出中國民族工商業者憤怒的呼号。“羊”與“洋”諧音,并且“羊毛出在羊身上”,“抵羊牌”巧用雙關修辭,其妙天成。它的精髓,則在一個“抵”字。

獬豸是有着羊的身體、麒麟外觀的瑞獸,擁有分辨正與不正的神秘力量,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堯的刑官臯陶曾飼有獬豸,治獄以獬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着獬豸裁決,均準确無誤。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稱“獬豸冠”,後世也因此将其畫像融入判官的官服之中。人們經常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對中國傳統司法精神的繼承。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頭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禦史帶着這種冠,漢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東漢時期,臯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禦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顯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時代以神判法的遺迹。進入近代,仍将其視為法律與公正的偶像。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征。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5、吼

吼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異獸。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吼溺着體即腐。 《偃曝馀談》有載。

望天吼的相貌獨特的十似之處:1、角似鹿;2、頭似駝;3、耳似貓;4、眼似蝦;5、嘴似驢;6、發似獅;7、頸似蛇;8、腹似蜃;9、鱗似鯉;10、前爪似鷹後爪似虎。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5

關于犼的來曆,大概有兩類說法,一類是神獸,二類是僵屍頂點。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蹬龍。

一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監督皇帝)。又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犼”。

一說犼為麒麟的祖先,麒麟普遍認為低龍一等,而犼則是以龍為食,屬于食物鍊最頂端。

一說則認為犼屬于魃的一種,也就是最頂級的僵屍。屍體最初變成旱魃,旱魃再變就是犼,并非龍子 £神通廣大,口吐煙火,以龍為食。

袁枚《續子不語》:“常州蔣明府言:佛所騎之獅、象,人所知也;佛所騎之犼,人所不知,犼乃僵屍所變。”袁枚《續子不語》:“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

“旱魃”在清代傳說是“犼”的前身,已近乎魔。飛屍吸納精魄數百年之後,相貌愈發猙獰,可謂青面獠牙啖人羅刹,還能變幻身形相貌迷惑衆人,上能屠龍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發(古代,瘟疫如果伴随着旱災蔓延,老百姓們就會堅信不疑地認為是旱魃在作怪)!《神異經》載:「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裡」。至于更高級的“犼”,他已經不能被稱之為僵屍,他擁有着不下于神的力量,能與神魔叫闆,屠神弑魔,這種僵屍就叫做犼,一般情況上這種僵屍有數千年甚至數萬年道行,也有人叫他魔王。相傳數千年前華夏大地曾有這樣一個魔王,最後被觀世音菩薩所收服,是為金毛犼。

金毛犼,傳說中,似犬,兇猛異常,食人,并常常與龍争鬥的神獸。

又有一說:金毛吼由僵屍所變。人死後三年,皮沒腐爛,受日精月華,皮和肉縮到骨頭裡面,然後骨外生紅筋,之後出白毛,五百年之後,白毛變黑毛,再過五百年,變紅毛,再五百年,變金毛,再修煉一千年,生雙翅。名為金毛吼。每次身上毛變色時,都要被雷劈,稱之為“天雷劫”,絕大多數僵屍都沒逃過天雷,所以極少有修成的。

常州蔣明府說道:“佛所騎的獅子,大象,人們是知道的,但是佛所騎的犼,人們是不知道的 £是僵屍所變而成的。有一人夜行,看見一個屍體開館而出。他知道這個是僵屍,等它出來後,就用瓦片石塊填滿棺材。然後他自己登上附近的一個農家樓上觀察。差不多四更天的時候,僵屍大踏步的回來了。手裡抱着一個什麼東西。到棺材面前進去不得。張開眼睛怒視,其目光閃爍。發現樓上有人,馬上找人。但是僵屍腿跟枯木那麼硬,登不上樓梯,就憤怒的把樓梯拆了。那人害怕但是又下不來,就利用樹枝攀着滑下來了。僵屍發現他後追逐上來。他這下是可想而知的窘迫焦急。好在他精于遊泳,。心想僵屍不能入水,就遊過一條河在對岸跟僵屍隔岸相對。僵屍果然在原地停步很久,作出怪聲哀嚎。三躍三跳後,變成一個獸類的樣子走了。地下留着的是一個小孩子的屍體,已經被咀嚼得隻剩下一半了,血已經全部被吸幹了。另外一說是:僵屍最初變成旱魃,再變就是犼了 £有神通,口吐煙火,能與龍鬥,所以佛騎着它來鎮壓它。”

清代東軒主人的《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鸷猛異常。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辄不勝。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鬥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鬥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随斃,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餘,蓋即犼也。”

清同治《續修永定縣志》上載:“同治二年(公元 1863 年),邑南有異獸,大如牛,尾似團扇,口闊,徑直如盆,周身紅毛,長數尺,噬人及諸惡獸,或以為犼雲。”

《偃曝馀談》記載: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犼溺着體即腐。

根據這些記載,總結出犼有以下特點:

一就地位而言;

望天吼能夠高居于象征宇宙中心有正倒蓮花、中間有佛珠相穿的須彌坐上,所以望天吼被推崇為萬事的主宰。

二就忠義而言;

望天吼能夠為供奉者添加瑞氣,所以是曆朝曆代帝王們終身供奉的國獸。帝王在世執政,望天吼陪鸾伴架,以助君王識别善惡忠奸、鏟除小人,确保國家興旺、江山永固。帝王架崩後,望天吼在墓地忠誠陪伴并溝通陰陽兩界的神靈,使入葬帝王早日入天道輪回人世。所以望天吼被推崇為世間忠義道德的楷模。

三、就功能而言

望天吼被指為中國第一大國獸原因是:能夠替供奉它的主人避妖邪、擋煞氣、驅除群兇、拔除不祥、聚财、守财、鎮宅,護身之獸是世間人心目中至關重要的圖騰聖獸。正因有如此神說望天吼才能高踞于有雲朵及盤龍襯托的天安門華表上端,與天地神靈、列祖列宗一同享受人們世世代代的頂禮膜拜。

6、鳳凰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和龍一樣為漢族的民族圖騰,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鹍雞等。在西方神話裡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并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複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6

鳳凰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四靈(龍、鳳凰、麒麟、龜)之一。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因此鳳凰一詞為合成詞結構。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的靈物。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锵锵。

鳳凰的形象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征是:“雞頭、燕颔、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于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甯。”《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廟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頸部和肩部各戳印有東方神鳥(包括獸面、太陽)圖案,一隻朝向正面,一隻側面回首。據考古專家鑒定,這件陶器上的神鳥圖案即鳳凰,要比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鳳凰圖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鳳凰圖案。

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今日所見關于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叙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

鳳凰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征,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于龍,用于皇後嫔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盡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陰性。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盡管是虛構的),有“百鳥朝鳳”之說。

7、梼杌

梼杌,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傳說為遠古“四兇”之一,是鲧死後的怨氣所化。

梼杌人面獸身,虎背熊腰,力大無窮,傳說是鲧死後所化,能變化黃龍,吞吐息壤,止天下之水,舉凡水族,皆不能傷,克盡天下水族,也是窮奇克星。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7

梼杌原本隻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诎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嚣,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魑魅。”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裡,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梼杌後來也成了四兇之一。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東方朔在《神異經·西荒經》記載:“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已然是一派怪異扭曲的形象,與其說是魔獸不如說是生化實驗失敗核洩漏的産物。現在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态度兇惡的人。

8、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據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睛,言又眼在目。狀如雞,鳴似鳳。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飛。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8

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辟除猛獸妖物等災害。或一年來數次,或數年都不來。國人都全灑掃門戶,以留重明。如重明鳥未到的時候,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舊時新年風俗,貼畫雞于門窗上,實即重明鳥之遺意。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别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晉朝人著的《玄中記》裡說當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着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征着天雞。

堯當國君幾十年,賢明、節儉的聲譽遠播四海,在晚年的時候,遠在萬裡之外的支國給堯進獻了一隻名叫重明鳥的奇鳥。重明鳥又叫雙睛鳥,它的兩隻眼睛中,各長有兩個瞳孔。

它的身形像雞,叫起來聲音像鳳凰一樣嘹亮動聽。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沒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回旋。它能驅逐虎、豹、豺、狼等猛獸,使多種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類。它對人類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隻要喝一點瓊玉的膏液,就很心滿意足了。

不過,這鳥十分眷戀自己的家鄉,人們于心不忍,隻好同意它自由往來。

重明鳥很仗義,它理解人們的好意,有時一年中不辭辛苦,來回光顧好幾次。有時人們得罪了它,就隔幾年都不來。于是,家家戶戶都清掃庭院,擺上瓊漿玉液,盼望重明鳥前來栖息。禽獸鬼怪往往趁重明鳥不在時出來危害人,人們就用木頭或銅鐵鑄成重明鳥的形狀,安放在門戶間,這樣,禽獸鬼怪見了,也會害怕,躲得遠遠的,不敢來搗亂。

後來,人們在過大年時,有的用木刻、有的用銅鑄、有的用紙剪,做成雞的樣子,挂在門窗上,據說這就是從那時用重明鳥驅降邪惡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重明鳥的故事流傳至今,不能不說與堯賢明的口碑有關。


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據古書記載,畢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畢方的外形像丹頂鶴,但是隻有一條腿(一說為隻有一隻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着大火。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着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9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

《海外南經》中說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隻有一隻腳。

《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谷。  在張衡《東京賦》中說:“畢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

《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并害。”

《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緻,意即木生火。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于木。

關于畢方的傳說還有一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候,大地還沒有火,人類吃飯隻能像野獸一樣活剝。這些還不算,更可怕的是寒冬。大雪封凍一切,一下子凍死了好多的人。人類禱求天帝能夠救他們,天帝卻将能救人類的火種藏在自己的懷中,不肯施舍。畢方是天帝身邊的一個童子,他不忍心人類就此而滅亡,在天帝睡覺的時候,畢方把火種偷了出來,悄悄地帶下了大地。大地此刻正是隆冬,到處是白白的雪。畢方在一個野外的樹下,救了一個快要凍死的年青人,用火溫暖的他的心,讓他恢複了生機與力氣。因為救人花去了不少的時間,畢方擔心天帝醒後會追來,他就将火種送給被他救活的年青人,叮囑他要把這火與熱傳遍大地,讓天下所有的人不再害怕寒冷,不再有人被凍死。從此,有火的地方就有畢方的足迹,畢方為人類帶來了火花帶來了溫暖。

10、饕餮

饕餮,是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于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在遊戲、小說、漫畫、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

上古四大神獸真實身份(還原上古十大神獸真實樣貌)10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彜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于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遠在二裡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

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紋飾。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像山魈,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而在諸紋飾中,以饕餮紋為虎形的認知最廣。

傳說龍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食人,食量大。從這一點不難看出,饕餮其實就是當時社會黑暗一面的具體代表,而人們也很憤恨奴隸制社會的壓迫,以饕餮來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來越被人們熟識。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隸制社會,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義。

由于饕餮是兇猛的魔獸,具有強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數民族當作附身符,把它的圖紋刻在器具、食皿上,認為這樣就可以借助饕餮強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獸所吞噬。饕餮逐漸取代了原本吃人殘忍的一面,成為了神獸。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複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兇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财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于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迹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别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兇惡面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于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征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