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曆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鬥星的鬥柄指向确定,鬥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每一旋轉周期,始于立春,終于大寒。
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雨水;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為春分;太陽黃經15度時為清明;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為谷雨;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為小滿;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為芒種;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為小暑;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為大暑。
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時為處暑;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為秋分;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寒露;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為立冬;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時為小雪;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為大雪;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為冬至;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為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為中國大衆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處可見二十四節氣的影響。一些節氣和民間文化相結合,已經成為人們的固定節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節日的氛圍。在這些節氣中,往往伴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曆史文化的研究價值。
二十四節氣,
因自然規律,
衣食農事,
依氣候而作,
随歲月流轉。
不是我們主導世界,
而是世界告訴我們,
該如何繼續人生,
就像這二十四節氣一樣……
策劃:宋朋原
内容來源:中國傳統文化網
編校:辛 琦、甯富海
監制:馬 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