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呂氏春秋啟示

呂氏春秋啟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3 16:00:08

談起《呂氏春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也多次提及《呂氏春秋》,這讓這本書更加讓人熟知。作為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該書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最終著成。在該書中,有着諸多的人生哲理,讓今天的我們受益匪淺。其中也有很多的養生方法,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呂氏春秋》所提及的養生方法吧。

呂氏春秋啟示(呂氏春秋教我們重視生命)1

【原文】

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為輕,輕者為重矣。

—《呂氏春秋·本生》

《呂氏春秋》的作者認為,要搞好養生,首先必須重視生命的價值,擺正人與物的關系,意識到保養生命是人們應盡的責任。《本生》篇曰:"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意思是說開始創造出生命是自然的力量,而保養生命就要靠人們自己的努力了。人們為什麼要重視養生呢?因為生命對于人來說是太寶貴了。《重己》篇說:"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經身不複得。"在《貴生》篇中,又把生命的價值和稀世珍寶随侯珠作了比較:"今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夫生,豈特随侯珠之重也哉!"形象地說明,生命的價值比珠寶不知高出多少倍。正因為這樣,所以《本生》篇明确指出"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

《老子·十三章》指出,懂得養生之人謹慎保護自己的身體,就如同謹慎擔心大的災禍一樣。《呂氏春秋·本生》開篇指出"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把保全生命作為根本。外物既可以養生,又可以損害生命,保全生命關鍵在于重生輕物,不要舍本逐末。健康養生,切勿為外物所累。

呂氏春秋啟示(呂氏春秋教我們重視生命)2

【原文】

古人得道者,生以壽長,聲色滋味能久樂之,奚故?論早定也。論早定則知早啬,知早啬則精不竭。秋早寒則冬必暖矣,春多雨則夏必旱矣。天地不能兩,而況于人類乎?人之與天地也同,萬物之形雖異,其情一體也。故古之治身與天下者,必法天地也。

—《呂氏春秋·情欲》

呂氏天道為先的意識反映了當時社會總的思想趨勢,如認為:"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攝生必須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情欲》篇強調"古人之治身,必法天地也",實際上就是重申養生需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原則。天地的變化為不言自明的依據,用此深入地論證人世中養生等諸多問題。

《呂氏春秋·情欲》提出情感與欲望于人不能避免,但要"以生為貴",對身外之物不可強求,适度節制欲望,順其自然是本篇的主題,這與老子"道法自然"觀念一緻。

呂氏春秋啟示(呂氏春秋教我們重視生命)3

随着時代的遷移,到文明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人與自然界有着密切的關系。四季氣候變化作用于人,相應會引起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掌握自然規律,主動、積極适應外界的變化,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疾病的發生。

我是堅持為大家科普醫學知識的于春泉醫生,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關注或點贊,也可以轉發給您的家人或朋友觀看此文,謝謝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