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晚晴深度解析李商隐

晚晴深度解析李商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4:16:04

讀李商隐的詩,如同霧裡看花,是一種别樣的美。 詩有文字美,有音韻美,有意境美,而李商隐的詩,除了上述之美外,還别有一種朦胧美。像"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玉暖日生煙","昨夜星晨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紫鳳放嬌銜楚佩,赤鱗狂舞撥湘弦”......每次讀起來,都會感受到一種難以名狀的美。也許是李商隐駕馭文字的能力超強,讓我這樣的讀者無法與他站在同一審美平台上,隻能有距離地欣賞,而不能真切地理解。可今天我要說的,不是李商隐的詩才,而是他的境遇和心态。

一個人的境遇會決定他的心态,而心态又會決定他的作品,這一點在李商隐的詩中表現得相當明顯。 有學者做過統計,李商隐詩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遠、晚、遲、孤、隔、閉、絕、斷,等等,(手頭沒有資料,次序不一定對),并據此來推斷李商隐的生活環境和創作心态。這種類似統計學的研究方法是否恰當,還有待探讨,但用在李商隐身上還是挺合适的。

我手頭上有一本小開本的李商隐詩選,是八十年代初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代文學叢書之一, 選了李商隐大約五、六十首詩。随手一翻,就能看到晚、遠、暮、遲的字眼兒和意象。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四海秋風闊,千岩暮景遲!向來憂際會,猶有五湖期”?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簡直舉不過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恐怕要從李商隐的生活經曆說起。

晚晴深度解析李商隐(解讀李商隐筆下的)1

李商隐出生在河南沁陽,大概是今天的焦作一帶,家境貧寒,少年時曾經替人家抄書掙錢,貼補家用。但他天縱聰明,小小年紀,詩文俱佳,被節度使令狐楚看中,引為幕府巡官;二十六歲,進士及第,被當朝另一要員王茂元看中,招為乘龍快婿。少年得志,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這些在别人眼裡夢寐以求的好事,在李商隐卻成了一生痛苦與尴尬的開始。在唐朝中晚期,朋黨之争及其激烈,甚至連皇帝也協調不了。唐憲宗曾感歎道:“去河北賊易,去朋黨難”!李商隐倒黴就倒在欣賞并有恩于他的兩個人,令狐楚和王茂元,一個屬于牛黨,一個屬于李黨,而李商隐一不小心,成了牛黨的門生,李黨的女婿,夾闆中過日子,被指責為“放利偸合”、“詭薄無行”,兩頭不夠人。晚唐亂世,朝綱渙散,朋黨之間,不共戴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李商隐注定要被排擠,注定要受冷落,注定要潦倒!

命運果然像李商隐所擔心的那樣,李商隐自出道起,便諸事不順,什麼好事都趕不上,什麼倒黴事兒都攤上,所以,他的内心極其痛恨、孤獨。時日蹉跎,歧路凄涼,詩人的心,對于時間的“晚”和空間的“遠”,也就是“日暮”和“天涯”的感受的尤為強烈。

遠書歸夢兩悠悠,隻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夕陽樓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晖。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李商隐詩中不斷出現的“晚”和“遠”,實際上是對仕途和自身命運的擔憂。用弗洛伊德心理學的理論,這是焦慮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