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今日,水利部發布消息:江西鄱陽湖湖區出現超警戒水位,未來5天仍将持續上漲且發生超曆史最高的洪水 。江西省水文局今日繼續發布洪水紅色預警。12日,國家防總決定将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江西鄱陽湖東岸,一側為清澈的鄱陽湖内湖珠湖,一側為因暴雨變渾濁的鄱陽湖外湖。
此次暴雨與1998年相比如何?暴雨為何陷入“車輪戰”?未來防汛壓力是否會減輕?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研究員黃磊、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等專家進行了解答。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
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台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曆時最長的一次。近期南方暴雨之強可見一斑。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擡至長江中下遊一帶,多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
△7月8日,浙江新安江水庫9個洩洪閘孔全開洩洪,這是自1959年9月該水庫建成以來的首次。
多地日雨量突破曆史極值。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強降雨過程中,湖北黃梅、浠水,江西吉安、峽江,湖南隆回等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極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給長江流域防汛帶來了壓力,6月1日至7月9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369.9毫米,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多。
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标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标志着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曆史極值。
■ 從強度看
與1998年我國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6月27日至7月9日期間,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為最強),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等特點。
■ 從區域看
1998年暴雨過程覆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廣西東部等地。而今年暴雨過程位置偏北,集中在江淮、江漢東部、江南大部及重慶、貴州等地,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近期南方暴雨為何陷入“車輪戰”?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頻繁出現強降雨過程。其頻繁性不僅體現在強降雨過程多,而且強降雨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這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今年6月以來,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将來自孟加拉灣和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地區;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彙的局面,由此導緻強降雨過程頻繁而持續發生。
是否是梅雨在作怪?
專家稱,今年江南地區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梅雨的“主戰場”——長江中下遊地區,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
此外,梅雨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緻副熱帶高壓顯著偏強。與此同時,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移動過程中轉強。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彙,緻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也明顯偏多。
△7月11日,安徽池州,長江幹流水位上漲。
未來雨帶如何移動?
7月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遊地區。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帶階段性北擡。
短暫的間歇期之後,根據中央氣象台預報,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帶又将南落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在此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重慶東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此外,專家還提醒即使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擡,長江流域防汛的壓力并不會減輕。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
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會愈加頻發嗎?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發生更頻繁、持續時間更長的特點。
△1961年至2019年全國暴雨日數曆年變化 圖/國家氣候中心
△1961年至2019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曆年變化 圖/國家氣候中心
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未來全球範圍内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将顯著增加,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将有所增加。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米莎
編輯丨徐昳晨
校對丨高少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