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散文|最親的人
作者 崔洪國
“邯鄲驿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還有10天也就到了今年的冬至了。平時很少念及的親人、親情和鄉情在我們面對着共同的疫情,在我們共同經曆着靜默和城市、村莊之間隔離的時候,親人和親情忽然那般讓你無法割舍,無法忘記,乃至魂牽夢萦。
——題記
一
昨天給家裡的三哥三嫂和姐姐打了個問候電話,疫情阻隔着回家的路,一合計,已經有近一年的時間沒有回到魯北故鄉老家去看看家裡的親人了。好在現在微信、視頻都很方便,所以我和妻還是隔一段時間就跟家裡的親人們互動一下,互緻一下關心和問候。“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餘幾日,兩鬓各成絲”,鄉音一句三冬暖,聽着電話裡三哥、三嫂、姐姐濃濃的鄉音,眼淚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忍着沒有讓眼淚落下來,和哥哥、嫂子、姐姐用魯北的鄉音說了很多家常,拉了不少的呱,我知道,我很想念家裡的那些親人了。
“翻過了一座山,越過了一道彎,撩動白雲藍天藍,望眼平川大步邁向前。感謝着人間愛,傳承了千萬年,親鄰好友笑開顔,夢裡夢外喜悅春光暖。”我無數次聽過這首《最親的人》,陸海濤的原唱本已如天籁之音,我更喜歡嶽雲鵬唱得那種自然、歡快、互動和感染力,一聽就讓你仿佛走到了小村口,父母在村頭小樹下翹首以盼,回到家坐到家裡的熱炕頭上,上了菜,給老人溫了酒,說着村裡、家裡、地裡每天開門柴米油鹽姜醋茶的事,那是最溫暖最煙火的親情和鄉情。一說這些,曾經走進自己生命裡的那些最親的人都如來到了眼前一般,微笑着,寒暄着,牽着你的手,摸着你的臉,是遠是近,今夕昨夕,再也難以分辨得清了。
二
三哥三嫂平時是趕集賣菜的,我最近正在準備寫一篇《三哥,賣菜呢》的散文,三哥從年輕時候就騎車帶着菜筐,穿街走巷,趕集上店賣菜。每天都是上午趕集賣菜,傍黑天到菜農那裡上貨,半夜三更起來和三嫂分揀,早上很早就趕集或到四裡八莊串村了,非常辛苦,賺錢不易,所以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表達對三哥三嫂賣菜的敬意。之前寫過幾篇關于親情的散文,引起了不少文友的共鳴,我的心情有很長時間平複不下來,始終感覺親情是很有溫情,很有骨幹的一個話題,拿捏不好分寸總是會讓人懷舊或者傷離别的,所以一直在心裡藏着,但還是想有一天表達出來,這是這篇文章的題外話了。
三哥三嫂聽了我的聲音高興得不得了,雖然長時間沒有聯系,但血肉親情是割不斷的,電話通了,自然免不了兄弟長兄弟短的問候一番。問到是否趕集賣菜的時候,三嫂告訴我有一個多月時間沒有賣菜了,因為疫情原因,村與村之間都立起了擋闆,挖了溝,給人感覺又像回到了古時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态。地裡白菜、蘿蔔沒法收獲,天一冷凍了不少,集自然也是趕不成了。好在這不是生活的常态,我打電話的時候,三嫂和我說村和村之間的路和橋也都通開了,各村的集市也開始趕了,家裡正拾掇好了車子準備着上貨,我聽了才放心,寬心不少。從三哥三嫂的話語聊天裡能聽出疫情并沒有壓垮他們生活的那份達觀和信心,沒法趕集的日子,他們也沒有閑着,每天都被周圍村子的大戶雇了去拔蘿蔔,裝車,每人一天200元錢,前後這一個月也沒有耽誤。農家人都閑不住,這一算下來兩個人一個月倘若幹20天,也是近8000元的收入了,我從内心也為三哥三嫂感到高興。
給姐打通電話的時候,她忙了一天已經睡下了,聽說也是在外打零工,這幾天也是跟着在外面給承包耕地的大戶拔蘿蔔,每天也是200元錢呢,雖然累一些,但幹完一天把沉甸甸的200元錢攥在手裡,裝在口袋裡,那也是很幸福,很滿足的事情。姐夫早就去世了,姐姐之前幫兒子兒媳照料着孩子,在鎮上也幫着打理過一家百世快遞小店,但因為太占時間,還要照顧孩子,有時姐還要回到村裡的家裡照料收拾一下,所以後來就把小店盤出去了。農人不比我們機關領工資的,幹點營生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倘若不幹一天就啥也沒有,再說年齡也就五十六七歲的樣子,身子骨正硬朗結實,孩子也逐漸看大了,總閑着也不是個法。姐給我打電話訴苦水,我就開導她,趁着還算年輕,還有把子力氣,能跟着幹點零活就幹點,怎麼說一天還不得收入個百八十的,有時我們再幫襯點,日子也不會拮據到哪裡去。現在農村跟着幹活也和以前不一樣,不欠錢,當天幹完當天算,都是實打實的收入,幹總不不幹要好。姐聽了我的話,有時間就跟着村裡的人外出打個零工,平時自己花錢又不多,不僅不用跟孩子要錢,還能補貼孩子上學等的開銷。這大概也是我們常說的勤勞有獲,勤儉持家,或者說是天道酬勤吧!有的家庭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其實想想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三
妻家的小妹和大姐也是這樣勤勞的人。前幾天妻給家裡小妹打電話,小妹最近頸椎不太好,向妻子請教了一些中醫艾灸的偏方,順便聊了一個小時的家常,自然也說到了家長裡短,說到了疫情對村裡的影響,說到了村裡很忙活的那一陣,鎮上天天給村裡壓擔子派活,村裡的支部書記累倒住院了。一個村就是一個社會,盛世太平老百姓感覺不出村幹部的用處來,說得洋貨一點,就是能夠村民自治了。倘若遇到了疫情或者自然災害,就大事小情都要讨教村幹部,鎮上也不分晝夜聯系村幹部,村幹部自然是壓力山大,累倒的也不是少數,這也說明了基層幹部的政治生态和生存狀況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
小妹電話裡還說到最近有一段時間沒有跟着出車了,之前小妹一直跟着拉化工品的罐車跑長途當安全監管和提醒員,一趟來回也能掙二百三百的。就是司機跑夜路久了負責監督提醒一下,避免車輛出事故,倒也是不錯的差事。也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車輛出行到各地受阻,所以小妹就賦閑在家了。聽說各地的政策都陸續放開了,從國家層面還下了通知,嚴禁各地再在公路、港口設置卡口,這對跟車的小妹來說也是個很振奮的好消息。在家的日子,小妹自己學會了爆爆米花,那天晚上還告訴我和妻怎樣操作,怎樣掌握火候爆出來的爆米花才不糊還很焦很脆。家裡親人們對于生活的那份想得開,活得自在的心态很值得我們學習。
那天和小妹微信還說起了妻家的大姐和大姐夫,他們也都是閑不住的人,他們每天生活的那份達觀和睿智一直深深影響着我和妻子。在他們的生活觀念裡,沒有就和與對付一說,也沒有什麼周末和朝九晚五,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從來沒有被那種重複和辛苦所羁絆,忙碌的本身可能是單調和乏味的,但生活的本身自帶樂趣,這是他們自己感到幸福的詩和遠方。2010年,我和妻在濟南後,人地生疏,工作和生活很難兼顧,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把大姐請到省城來住幾天,除了幫我們排解一些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煩惱,她有時間就把我們家裡的旮旮旯旯收拾得幹淨整潔,臨走還不忘把我和妻子脫下來的衣服洗幹淨了晾在陽台上。大姐的勤勞也傳承到我們的生活習慣中,到如今,每個周末隻要在家,我都會拿出一天的時間把家裡的角角落落收拾一遍,隻有那樣,才會感覺家與自己沒有隔閡,沒有距離的那種親近和溫情,就如故鄉的那些親人們一樣。
在老家,大姐和姐夫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屬他們村子裡日子很殷實富足的人家。姐夫一年四季幾乎每天都在周圍的村子裡幹活掙錢,姐夫手很巧使,建築、機械等的活路樣樣精通,這與他善于學習和鑽研分不開,什麼事情到姐夫那裡很快就研究透徹,等上了手,就是那個行業的專家了。他自己帶着一個建築隊,開春建築的活忙起來,攬的活能夠排出半個月,姐夫性格憨厚樸實,在周圍的村子有着很好的口碑,所以人們有事都願意找他幹,時間長了也積累了很多的人脈,疫情期間雖受了些影響,但過了那段日子,很多的人家又到找上門來了。夏秋忙季,姐夫一邊忙着建築,一邊抽出時間開了聯合收割機加入到夏秋搶收的隊伍中,在無邊無際的田園裡和那些收割機排開來,一片一片收割着。那麼多的收割機排好了隊,接受着季節和莊稼的檢閱,然後一起轟鳴着,在麥田裡,在玉米地裡鳴奏着豐收的曲子,想想那場面真是喜人壯觀。
早些年,夏秋忙季,一兩天收割完了自己的莊稼,大姐都要跟着姐夫輾轉在周圍的村子裡,有時也坐在那收割機上,在姐夫旁邊像一個指揮長一樣,看着麥稈一排一排攏進收割機,望着前面的田野一會變得闊大和遼遠,想必那心裡也是充滿了豐收的喜悅。那時天熱,姐夫手扶着收割機,大姐一會就給姐夫擦一把汗,伉俪搭配,幹活不累,從那樣的影像中,人們欣賞和品味的更多是田園生活的甜蜜和溫馨。後來,大姐跟着兒子兒媳到濱州照看孩子,與姐夫聚少離多,兩人把彼此的牽挂和相思寄托到了每天辛勤的勞作中。大姐夫在老家還是帶着自己的隊伍東村西村地忙着營生,大姐在濱州照看着孫女上了幼兒園,每天收拾整潔了,還是閑不下來,隻要外面有能夠賺錢的零工,哪怕一天,一上午也要出去裝卸個車、幹個綠化修剪,一份營生咋說也是百十元錢,所以在大姐眼裡,一刻的時光也舍不得浪費。
四
“邯鄲驿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着遠行人。”還有10天也就到了今年的冬至了。2022年是個很特殊的年份,我們親曆和見證了太多其他年份很少遇見的事情。平時很少念及的親人、親情和鄉情在我們面對着共同的疫情,在我們共同經曆着靜默和城市、村莊之間隔離的時候,親人和親情忽然那般讓你無法割舍,無法忘記,乃至魂牽夢萦,你對曾經經曆、遇見、生活過的那些風物和人情有了更加不同往常的感受和體驗,哪怕走在路上,邂逅着匆匆而過的人們,你和他們一樣面對着更多的不确定,更加需要守望相助的時候,你會感到每一個你遇到的眼神都是無法忽略和忘卻的,都充滿了人性中最溫暖的互助和親情,和你那些共同生活的親人一樣,都是你生命中不能舍棄和錯過的緣,那是你生命中不斷增加的厚重和質量。
流年匆匆,光陰似水,親情不老,歲月永恒。今天,我在這裡敲擊鍵盤的時刻,外面天寒地冬正撩動着藍天白雲,是陰霾散盡的氣象,是來年日子行雲流水的好兆頭。還有一個月就是2023年的春節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想必會成為今年過年的滾滾春潮。家裡的親人們這個時刻就在盼望和等待着了,那些遇見和邂逅的親人們也在彼此祈福和祝願着了。那就趕緊趁了這藍盈盈的天和一份輕快的心情,和上面說的那些親人們,沒有說到的,此刻遠在故鄉、他鄉的哥哥、恩師、學友、警察和鄉鎮的同事視頻吧,微信幾句親情的問候,抑或在朋友圈分享着他(她)們在風雪的夜裡值守的影像,在艱難的日子裡守望、扶助、共勉的影像,幸福地感受那種親情地互動,感受那種正向着你快步走來的節氣,節慶,溫情和暖暖的春風和力量。
“花開山崗那個紅豔豔,綠水青山不問是何年,離家的日子又到了冬天,謝謝我最親的人挂牽。門前的小樹已成年,阻擋着風雨來得突然,家中的爸媽皺紋呈現,翻過歲月陪您到永遠。”我打開QQ音樂,情不自禁地又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詳的《最親的人》,親人們,你們聽到我的聲音,看到我的舞動了嗎?
崔洪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寫作學會散文評論委員會委員,濟南市作協會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尋找靈魂的牧場》《與海陽最美的邂逅—崔洪國散文精品集》長篇非虛構紀實作品《列車前方到站徐家店》《膠東散文十二家.崔洪國卷》,在報刊、媒體、平台發表散文、書評400餘篇。
壹點号 風過林梢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