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如豆帶煙垂,紫蕨成拳着雨肥。
暮春的江南,煙雨蒙蒙,青梅如豆,紫蕨成拳,這是個被水氣籠罩的時節,清新明亮,充滿着無限的生機。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花落水流紅,沒有人看見桃花飄落,但是在山間洗手時卻聞到了桃花的芬芳。這個暮春天恬靜安暖,還有那麼一些小美好。
門外薔薇開也,枝頭梅子酸時。
四月薔薇靠短牆。門外的薔薇已經開了,枝頭梅子熟了,這一切似乎都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要走了。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
沒有怨恨,沒有傷感,雖然三春花事即将進入尾聲,但是,又會迎來生機勃勃的初夏,時節如流,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好日子。
既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和我一起讀那些美不勝收暮春古詩,邂逅時光裡的歲月靜好。
花落柴門掩夕晖,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宋.周敦頤《題春晚》
賞析:天色向晚,庭院裡落英缤紛,詩人在夕陽的餘晖中關上院門。
倦鳥歸巢,遠處,有幾隻歸巢的烏鴉在樹林上空盤旋。
詩人吟完詩又在欄杆旁伫立片刻,極目遠眺,隻見那鄉間小路的盡頭,樵夫漁子擔柴網魚一路歸來。
暮春時節的傍晚,紅日西沉,斜晖脈脈,詩人在紛紛揚揚的落花中輕輕掩上院門,擡頭就望見樹林上空盤旋的倦鳥。
如此良辰美景詩人怎忍心辜負,立在欄杆旁即興吟詠,放目遠眺,夕陽的餘晖中,擔柴捕魚的樵夫漁子正從小路上緩緩歸來。
由近及遠,由點及面,暮春時節的鄉野風光如詩如畫一般映入詩人的眼簾,也一一鋪陳在讀者的面前,令人陶醉其中,如癡如醉。
落花缤紛,倦鳥歸巢,漁樵歸來,這春晚三景融彙成了村野薄暮時分的和諧和靜谧,靜而不寂,饒有生意,氣象萬千,這是此首詩的境界,亦是詩人的境界。
詩人簡介:周敦頤字茂叔,實誠濂溪先生,北宋文學家、哲學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有《周元公集》、《愛蓮說》等作品傳世。
02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莺。——唐.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賞析: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暮春時節,一場春雨過後,農人們都忙着在田裡耕種。
雨霁天晴,炊煙袅袅升起,廚房裡飄出黃米飯的馨香,小院内外一片安靜祥和。
雨後的庭院裡,水汽迷蒙,那些花兒好像披上了輕紗,朦胧地看不分明,遠處的山野間,流水泠泠,清脆入耳。
門前,頑皮的黃莺在枝頭嬉戲歡鬧,引得屋内的小兒又哭又鬧,非得要一隻樹上的黃莺。
暮春時節,雨後初晴,花兒罩在迷蒙的水汽裡,莺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炊煙冉冉升起,屋裡飄出了黃米飯的馨香,遠處的山野間流水淙淙,廚房裡準備飯菜的女人,田野裡忙碌喜悅的男人,撒嬌耍賴的孩子。
靜中有動,動中有情,景中有情,景外有人,這是一幅多麼清新自然恬靜美好的田園鄉居圖,讓人心生向往之情。
明快,清新,質樸,貫休的詩如數家常一般娓娓道來,不事雕刻,沒有穿鑿,親切,溫暖,如臨其境一般。
詩人簡介:貫休,俗姓姜,唐末畫僧、詩僧,自幼聰慧,詩畫俱佳,有《禅月集》傳世。
03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 王令《春晚》
賞析:暮春時節,三春花事将盡,但枝頭仍有花兒爛漫綻放。
低檐下的燕子整日飛進飛出,正忙着銜泥築巢。
那眷戀春天的杜鵑鳥執着地叫着,它相信自己一定會把春風叫回回來的。
此詩前兩句寫景,紫燕穿梭,花開似錦,落英缤紛,小院裡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後兩句借景抒情,以杜鵑執着啼春來表達自己珍惜美好時光和自信努力的人生态度。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隻要是開始,什麼時候都不晚,樂觀的精神,堅定的信念,執着的追求,是人生必備的三要素,總是最後的結果不是預期的,也是無怨無悔的。
春光未逝,生機猶存,雖盡春晚,仍舊有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原來,樂觀豁達因緣自适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态度。
詩人簡介:王令,字鐘美,北宋詩人,志向高遠,深得王安石賞識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等作品傳世。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殘花落盡,青杏小小,紫燕翩跹,綠水潺潺,時光靜好,歲月安暖,這樣的暮春景色,令人心生美好。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紋飛。
蝴蝶伴着缤紛的落英翩翩起舞,燕子輕輕地掠過水面驚起一圈一圈的漣漪。
誰道落紅無情,告别也要用最優美的姿态。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一切都是即将進入夏天的節奏。
隻有小橋楊柳外,杏花未肯放春歸。
惜春長怕花開早。時節如流,年華似水,誰也留不住時光的腳步。
該來的自然要來,該去的也不必勉強,花開花謝,春去春來,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生命狀态,賞暮春詩詞,邂逅時光裡的歲月靜好……
本文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絡,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