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燕的10首詩?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描寫燕的10首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燕子,北方春天的象征,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鳥類之一。雖然燕子不是家禽,但它總是在人家銜泥築巢,與人類的關系比較親近。同時,燕子也是一種益鳥,以捕食蚊蠅為生。鑒于以上三個特點,燕子在古人的心目中,代表的意象也比較豐富,留下了許多優美的的詩詞。
比如: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蘇轼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晏幾道的《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再如白玉蟾的《燕》:秋千節後初相見,祓禊人歸有所思。鄭谷《詠燕》:閑幾硯中窺水淺,落花徑裡得泥香。這些詩歌,有的是專門詠燕,有的是托燕言事,都十分優美。今天,我們主要來分享3首優美的詠燕詞。
1.《雙雙燕•詠燕》 南宋 史達祖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羽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争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螟。應自栖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雙雙燕,作為一個詞牌,是史達祖的原創,這也是最為著名的一首詠燕詞。過了春社日,燕子就回到了北方,開始在簾幕中穿梭。這時,去年的寒氣還沒有完全褪去。兩隻燕子,一前一後,差池前往舊巢,試圖回家。隻不過,這時人家變了模樣,雕梁畫棟,屋頂重描,與去年大不相同。兩隻燕子就叽叽喳喳地在那裡商量個不停。大概覺得這裡不再适合做巢了,輕快地拂過花稍而去,隻留下了一點兒影子。這裡,把燕子的形象描繪的惟妙惟肖,用詞明快,活潑有趣。
芳香的小路上,剛剛被雨水浸潤。燕子喜歡貼地飛行,競相比試一下誰飛得更加輕盈。等玩夠了,待到天昏回到紅樓巢中。估計睡得太香了,就忘記了給紅樓中的女主人傳遞音訊。害<美女緊鎖愁眉,天天獨自倚欄張望,無所适從。下阕由燕到人,揭示了詞的主旨。
“應自栖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這裡隐含着一個典故。據說有個叫王榭的人,一次出海遇到風浪,被吹到了一個小島上。此地的人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名曰烏衣國。島上有一個老頭和老太太,把女兒許配給了王榭,王榭就在這裡安了家。等時間長了,就想回故鄉。到了故鄉以後,王榭家中梁上有兩隻燕子。此時,王榭覺得還是故鄉好,就不打算再回烏衣國了。第二年,兩隻燕子又來了,見王榭不肯回去,兩隻燕子就飛走了。以後,即使到了春天,這裡也再也沒有燕子飛來。
這首詞巧妙地把烏衣國的典故加以運用,非常貼切。而全詞最絕的,是沒有一個“燕”字,僅是通過時間、地點、顔色、習性、典故等特征,就使人們一下子就認識到:這就是寫的燕子。在構思上可謂精巧到了極緻,曆來為人們所稱道。
2.《阮郎歸》 南宋 曾觌
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春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
萍散漫,絮飄揚。輕盈體态狂。為憐流去落紅香,銜将歸畫梁。
曾觌是宋孝宗當建王時的門客,等孝宗即位後,恃寵幹政,大肆斂财,算是一位著名的奸臣。但論寫詞,還是有些功力的。特别是這首詠燕詞,不但是他自己最知名的作品,也是史上詠燕詞的佼佼者。
柳蔭庭院,燕子飛來,從此白晝開始變長了。随着雨水的增多,小池塘也漲水了。燕子就在這裡剪水嬉戲。燕子飛行輕快,所到之處,浮萍開散,楊花飛舞。大概燕子也惋惜落紅随流水而去,便銜起落紅回巢去了。全詞婉麗柔美,燕子形象刻畫十分傳神。
3.《鹧鸪天•詠燕》 南宋 趙長卿
梁上雙雙海燕歸。故人應不寄新詩。柳梧陰裡高還下,簾幕中間去複回。
追盛事,憶烏衣。王家巷陌日沉西。興亡無限驚心語,說向時人總不知。
作者趙長卿是趙宋皇親宗室,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趙長卿不好奢華,淡泊名利,隐居鄉間,縱情山水。其詞作清新活潑,多為詠物描景。盡管如此,作為皇家子孫,對于江山家國還是有一定情懷的。這首詞,就屬于托物言志,以詠燕來表達對故國的惋惜和哀傷。
梁上雙燕從海上歸來,故人大概沒有寄詩來,所以,燕子隻是在樹蔭裡高低飛舞,在簾幕間來回穿越。當年國家繁榮興盛的景象,猶如夢裡的烏衣國一樣,都以化作煙雲。原來朱門大戶如同太陽西下,已然荒涼不堪。國家興亡,有太多的感慨。但是,現在的人卻都不知道。這裡是一個雙關。一層意思,是燕子在向人講,但人類卻不懂。另一層意思,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當時的人們都不關心國家大事,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