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231年),字儁乂(jùn yì),河間鄚(mao ,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人。
三國期間名将,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卻死在了司馬懿的陰謀之下。
張郃在黃巾之亂的時候,應征入伍,在韓馥帳下以軍司馬身份參與鎮壓叛亂。
191年,在冀州張郃率兵投奔了袁紹,起初擔任校尉,後來在袁紹戰公孫瓒時立有戰功,升為甯國中郎将。
官渡之戰中,得知曹操派兵襲擊了烏巢,張郃立即建議袁紹說:“曹操足智多謀淳于瓊肯定不是對手,烏巢一旦有失,那麼将我們就無法支撐下去了,請主公速發兵馳援烏巢。”
但袁紹沒有聽從張颌的正确建議,卻聽從了謀士郭圖的建議,派兵進攻曹操的大營,企圖圍魏救趙,以為這樣淳于瓊的危難不救自解了。
結果正如張颌預料的一樣,曹操的大營不但沒有攻下來,淳于瓊負責的烏巢被劫、糧草盡皆被焚殆盡了。
郭圖看到自己的計謀失敗後,怕袁紹處罰自己,于是便誣張告張郃在失敗後出言不遜,對主公袁紹怨言載道。
張郃等将領深知袁紹氣量狹小害怕會把失敗的罪責歸咎于自己,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得知張郃的投降十分高興,親自出大營迎接并說道:“我得到你真如微子去了殷商,韓信歸漢呀”,就此命張颌擔任偏将軍、封都亭侯。
張郃受到曹操的重用,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譚,他單獨率軍包圍了雍奴,擊潰了袁軍。
在曹操征讨柳城的時候,張郃和張遼擔任先鋒,張郃因屢立戰功升任平狄将軍。
張郃随曹操平定渭南,擊敗了馬超、韓遂等,後又包圍了安定,楊秋投降。
後來張郃、夏侯淵一起出兵征征讨盤踞在鄜城的賊寇梁興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軍,再次擊敗了馬超的部隊,徹底平定了這一地區。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張魯,抵達陳倉,準備從武都郡進過氐族部落,卻被氐族人擋住道路。
曹操派張郃統帥大軍讨伐氐族并從散關進入漢中,一直打到陽平迫使張魯投降。
曹操回軍後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防禦劉備。同年,張郃率軍南下進攻巴東、巴西二郡進至宕渠,與張飛相拒五十餘日,張飛率精兵萬餘人從小道進攻張郃,由于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
張郃大敗,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跑,之後收攏敗兵,撤回南鄭後,曹操沒有怪罪張郃,反而升他為蕩寇将軍。
跟随夏侯淵與劉備大戰于定軍山,當時夏侯淵戰死,全軍無帥的危急之際,張郃命人豎起張字大旗護住帥旗代為指揮,率領部隊安全撤退後,受命屯兵于陳倉。
曹丕稱帝後,升張郃為左将軍,封鄚侯。228年,随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将軍。
曹丕在許昌宮召見了張郃、曹真後,派張郃南下與夏侯尚一起進攻東吳政權的江夏郡。
張郃獨自率領幾路大軍渡過長江,奪取了百裡洲上的吳軍堡壘。
太和二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大舉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并唆使當地吏民反叛策應諸葛亮的大軍。
魏帝曹叡派出最信任的老将張郃,讓他總督各路軍馬,領兵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反叛勢力,迫使諸葛亮退了兵。
曹叡下诏說:“賊諸葛亮率領巴、蜀的烏合之衆,遇到了張将軍披肩甲執利,率領我如虎一樣的将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朕要大大的嘉獎你。”
随即,魏帝賞張颌食邑一千戶,加起來的賞賜共計四千三百戶。
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曹叡派驿馬召正在荊州協助司馬懿督練水軍的張郃到京師,還親自到河南縣城,設置酒宴為張郃送行。
曹叡派遣三萬士兵以及武衛、虎贲兩營的勇士護衛張郃,張郃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不會攜帶太多的糧草,不可能久戰。
于是安慰魏帝說:“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果然撤退了。
曹叡诏令張郃回師京城,任命他為征西車騎将軍。從這也就誕生了個成語—掐指一算(屈指可數)。
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诏命張郃統領衆将到略陽迎擊,諸葛亮退守祁山,設下了伏兵,張郃于是止住了部隊。
但這時的司馬懿早起了異心正千方百計的要除掉曹魏的鐵杆忠臣良将,為将來篡權掃除障礙,他又怎能錯過這個陷害張颌的機會呢?
于是,他嚴令張颌領兵追趕。
諸葛亮得知司馬懿逼張郃進軍,不由得哈哈大笑:“總算可報街亭之仇了!馬谡地下有知也可瞑目了!”
張郃沒辦法,隻得硬着頭皮去追,正好闖進了諸葛亮設好的埋伏圈,身中亂箭落馬而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