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閱與讀的差異

閱與讀的差異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15:02:08

閱與讀的差異?随看随想本文為葉聖陶和朱自清先生合著,是他們為《國文教學》一書所寫的序言,除了辨析文言和白話的關系外,還着重強調了講讀的重要性和教師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決不能無條件的重視,而講讀還是基本”當然,本文強調的講讀并不是死闆的一個字一個字僵硬地講下去不過,今天我們更看重學生的自主性,更強調學生的廣泛閱讀讀一讀葉聖陶和朱自清的文章,想必能有更多反思(楊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閱與讀的差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閱與讀的差異(講讀是基本)1

閱與讀的差異

随看随想

本文為葉聖陶和朱自清先生合著,是他們為《國文教學》一書所寫的序言,除了辨析文言和白話的關系外,還着重強調了講讀的重要性和教師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決不能無條件的重視,而講讀還是基本”。當然,本文強調的講讀并不是死闆的一個字一個字僵硬地講下去。不過,今天我們更看重學生的自主性,更強調學生的廣泛閱讀。讀一讀葉聖陶和朱自清的文章,想必能有更多反思。(楊赢)

我們将近些年來寫的關于國文教學的論文和随筆編成這本書,就題為《國文教學》。這裡面以中學國文教學為主,大學的也有幾篇論及。我們都做了多年的國文教師,也編過一些國文科的讀物給青年們看,本書的各篇文字便根據這些經驗寫成。不過這些文字都偏重教學的技術方面,精神方面談到的很少。因為精神方面部定的課程标準裡已經定得夠詳細的。再說“五四”以來國文科的教學,特别在中學裡,專重精神或思想一面,忽略了技術的訓練,使一般學生了解文字和運用文字的能力沒有得到适量的發展,也未免失掉了平衡。而一般社會對青年學生們要求的,卻正是這兩種能力;他們第一要學生們寫得通,其次是讀得懂。我們根據實際情形立論,偏向技術一面也是自然而然。

一般社會看得寫比讀重,青年們自己也如此。但在課程裡和實際教育上,卻是讀比寫重。課程裡講讀的時數多于作文的時數,是因為講讀負擔着三重的任務。講讀一方面訓練了解的能力,一方面傳播固有的和現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寫作的範本。學生們似乎特别注重寫作的範本。從前的教本原偏重示範作用,沒有讀和寫的比重問題發生。“五四”後的教本兼顧三重任務,學生們感到模範文的缺少,好像講讀費了很多時間,并沒有什麼實用,因而就不看重它。不過這個問題很複雜,範文其實還隻是一個因子。另一個因子是文言。“五四”後一般學生願意寫白話,寫白話而讀文言是矛盾。再一個因子是教學,教學應該讀和寫并重,可是講讀的時數既多,而向來教師也沒有給予作文課足夠的注意,便見得讀重了。其實重讀也隻是個幻象,一般的講讀隻是逐句講解,甚至于說些不相幹的話敷衍過去。學生們毫無參加和練習的機會,怎能夠引起他們趣味,領導他們努力呢?

青年們不願意讀文言,尤其不願意讀古書,是因為不容易懂,并且跟現代生活好像無甚關系似的。若能在現行的标點分段之外,加上白話注釋,并附适當的題解或導言,願意讀的人也許多些。到那時青年們也許就可以看出中國人雖然需要現代化,但總是我們中國人在現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而這在現時還得借徑于文言或古書。我們盡可以着手用白話重述古典,等到這種重述的古典成為新的古典時,盡可以将文言當作死文字留給專門學者學習,不必再放在一般課程裡,但現時大家還得學習。可是現行課程标準規定初中一年起就将文言和白話混合教學,而文言的比例逐年加增,直到大學一年整個講讀文言為止——效果卻不好。學生們不但文言沒有學好,白話也連帶着學得不夠好。教本裡選的文言花樣太雜,固然使他們不容易摸着門路,而混合教學也使他們彷徨,弄不清文言和白話的分别。我們贊成本書附錄裡浦江清先生的主張,将白話和文言分别教學。并且主張文言的教學從高中開始,初中隻學白話;大學一年也還該在作文課裡使學生們讀些白話範本。作文該全寫白話;文言教學的寫的方面隻學到造句就成。

青年們不看重講讀,還有一個原故。他們覺得講讀總不免咬文嚼字費工夫,而實際的閱讀隻消了解大意就夠;他們課外閱讀,隻求了解大意,快當得多。他們覺得隻有這種廣泛的閱讀才能促進寫作能力的發展;講讀在一年裡隻寥寥三四十篇,好像簡直沒有益處似的。但是沒有受過相當的咬文嚼字的訓練或是沒有下過相當的咬文嚼字的工夫的人,是不能了解大意的,至少了解不夠正确。學生們課外閱讀,能以了解大意,還是靠多年的講讀教育——雖然這種講讀教育沒有很大的效率——或是自修的工夫。不過閱讀有時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還要領會那話中的話,字裡行間的話——也便是言外之意。這就不能太快,得仔細吟味;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再說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增進寫作的能力,固然是事實,但一目數行的囫囵吞棗地讀下去,至多隻能增進一些知識和經驗,并不能領會寫作的技術。要在寫作上得益處,非慢慢咬嚼不可。一般人的閱讀大概都是隻觀大意,并且往往随讀随忘;雖然快得驚人,卻是毫無用處。随讀随忘,不但不能幫助寫作,恐怕連增進知識和經驗的效果也不會有。所以課外閱讀決不能無條件的重視,而講讀還是基本。不過講讀不該逐句講解,更不該信口開河,得切實計畫,細心啟發,讓學生們多讨論,多練習,才能有合乎課程标準的效率。

這就要談到師生的合作和學校的紀律了。讨論教學技術,無論如何精确,若是教師不負責任,不肯幹,也是枉然。現在一般國文教師的情形,本書中有專篇讨論。我們覺得負責的教師真太少了。教師得先肯負責,才能談到循循善誘,師生合作。教師不負責,有的因為對教學本無興趣,作教隻是暫局。這種人隻有嚴加淘汰一法。有的因為任課太多,照顧不及。這種人也許減少鐘點調整待遇可望改善。有的卻因為一般紀律不好,難以獨嚴。學校紀律不好,有時固然由于一般政治和社會的情形,不是某一學校的責任,但多半還是由于學校當局不盡職或才力不足。隻要當局能夠和教師通力合作,始終一貫,紀律總可以相當嚴明的。話說回來,即使學校紀律不好,一個教師也還有他可購的責任。隻要誠懇公正,他在相當的限度之内也還可以嚴格教學的,所謂事在人為。本書裡許多文字雖然根據經驗寫成,卻也假定了一些條件,如學校紀律相當好,教師肯負責地幹等;從這方面看也就不免還是些理想。不過理想是事實之母,隻要不是空想,總該能夠一點一滴實現的。我們在期待着。

(選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著,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教師報》2021年12月01日第9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