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
故事,使者至,稱诏存問官吏将校
按照舊例,使者每到一處,都宣讀皇帝的诏書,慰問官吏将校。
2
令播撮其機要,撰成四十卷,傳于代
皇帝下令讓敬播擇去其中精要之處,撰寫四十卷,流傳于當世。
3
公聽并觀,弗造于至平至萃之地,弗措也。
他聽取意見并且觀察思考,不達到及平正極精通的境地,不會放棄。
4
遣丙所親以帛書達上意,丙卒誅曦
派遣安丙所親近的人傳達皇帝旨意,安丙最終誅吳曦。
5
譯者謂弘圖不達時勢,執承平故事
評論這件事認為高宏圖不明白當時的形勢,堅持天下太平時的舊例。
6
高祖大言,延入内殿講《道德經》
高祖很尊崇他的話(認為他的話很重要),将他請入内殿講授《道德經》。
7
是必大吾門,吾複何為?
這個孩子一定會光大我家門第,我還要幹什麼呢?
8
先帝餌之,俄而大漸,上醫不知所為。
先帝服用了,不久就病重了,醫生不知該怎麼辦。
9
此事大類往妖書
這事跟往年的妖書有些類似。
10
以連遭大憂,百姓苦役
因連遭皇帝死喪的事,老百姓深受差役之苦。
11
又大作省府,居民附其旁者,增直買其基:
他又大規模興建省府,緊鄰治所的民居,加價買它的地基。
12
救之惟恐不逮,顧可緩耶?
要解救都惟恐不及,怎麼還能夠拖延呢?
13
叔似夙以功業自期,逮臨事,絕無可稱
薛叔似向來用功業期待自己,等到面對具體事情,值得稱贊。
14
代還,錫绯魚,太宗特以犀帶錫之
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職,賞賜绯魚,太宗特别犀帶賞賜他
15
迨歸,見佗胄新用事
等到彭鬼年從金回朝後,見韓佗胄剛剛主持政事。
16
利用驚日:“吏绐我已輸矣”。
曹利用驚訝地說:“官員騙我說已給我送了”。
17
又縱兵剽劫,行人殆絕矣
又放縱士卒搶劫掠奪,導緻來往行人幾乎斷絕。
18
許之,則冬中京師薪炭殆絕矣
如果答應他們,那麼冬天京城的柴炭恐怕斷絕了。
19
微守仁,東南事幾殆
沒有王守仁的話,東南平賊之事就很危險了。
20
貸公錢數十萬勞軍
借出公家的數十萬錢款犒軍隊。
(14)
1
願軍民無犯吾令,違者一毫不貸。
希望部下将士不要違犯我的命令,違者毫不寬恕。
2
貴好音樂,耽弈棋,留連不倦。
宇文貴喜歡音樂,愛好下棋,對此留連不知疲倦。
3
廣洋頗耽酒,與惟庸同相。
汪廣洋沉溺于喝酒,與胡惟庸同為丞相。
4
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
用盡他們的錢财,用盡他們的精力,最終不見成效。
5
今城旦夕且破,王宜早谕諸将分守城門。
如今城池很快就将被攻破,大王應該早點告訴諸位将領分别把守好城門。
6
但得汝等效力本朝,吾無餘恨。
隻要你們能夠緻力于朝廷的事業,我就沒有遺憾了。
7
貴妃誕育元良,奈何天下人哭之?
貴妃生育了太子,天下人為什麼要哭泣呢?
8
而縱情誕節,時人未知之也。
但是他縱情任性性情,當時沒有人了解他。
9
後以利啖之,冀為己用。
然後用好處收買他們,希望他們能夠被自己利用。
10
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
等見到了常清,畏懼他的公正無私,不敢責備他。
11
遵與其撩分閱之,共議其輕重,各當其罪。
成遵與同僚們分别審閱,共同議論這些案情的輕重,分别判處相應的罪名。
12
當以貞陽侯易景,必圖禍亂。
倘若用貞陽侯交換侯景,必定圖謀生禍叛亂。
13
張說當國,隐甫素惡之。
張說執政國事,崔隐甫一向讨厭張說。
14
北邀當國者相見,群臣皆曰不可。
軍邀請我國主持的人相見,大臣們都說不可以去。
15
尋以決意不稱旨,當罪。
不久(高巍)因為判決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應當判處死刑。
16
賊倪三劫旁郡,黨數千人,累敗官軍。
賊倪虹三劫掠鄰近的州縣,糾集的同夥有數千人,多次擊敗官軍。
17
及還,凡百蕩盡,府藏為空。
等到敗歸,總共百種物資蕩然無存,朝廷府庫因此空虛。
18
今年榜貼,凝叨添文柄。
今年開科取士,張榜錄取,張凝承蒙聖恩忝列考選文士的職位。
19
夫人主明目達聰,宜導之使言。
皇帝您目明耳聰,應當引導群臣讓他們敢于進言。
20
谿覽賦精藝,倒屣迎門。
李谿看完賦文大為驚異,倒穿鞋子出門迎接。
(15)
1
間道疾馳三日夜,抵其巢。
他從小路疾馳了三天三夜,抵達了叛軍的巢穴。
2
轍以書抵安石,力陳其不可。
蘇轍将書信給王安石,竭力陳說這件事不可行。
3
不憂抵法朱氏,民遂定。
不憂使朱某伏法,百姓于是安定。
4
抵言于長壽街上得之,帝益怒。
抵賴說在長壽街上得到的,皇上更加憤怒。
5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
我隻知道我們的君主可以稱帝統治中原這片土地。
6
王彥升策馬逐之,通馳入其第。
王彥升策馬追他,韓通縱馬奔跑進府邸。
7
十餘年,書生用因甲第為相國。
十多年,書生因為考取第一的等第而擔任了相國。
8
阙曰:“右丞第往征,糧草不難緻也。”
餘阙說:“右丞隻管放心地出征,糧草的事是不難達成的。”
9
謂豈有逆謀哉?第失奏山陵事耳。
丁謂難道有謀逆大罪嗎?隻是失報山陵的事情而已。
10
吾甯死事先皇,不忍見朝廷颠沛。
我甯可用死來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滅亡。
11
屬霖雨為災,典者多議其非便。
正趕上連綿大雨成災,主管的人大多認為他的主張不好。
12
丞相當以德輔翼國家,典領百僚。
丞相應該以德行來輔佐國家,總領百官。
13
吾弼請帝廷見大臣,講求祖宗典制。
朱吾弼請求皇帝在朝廷會見大臣,講求祖宗典章制度。
14
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
彌衡揮筆就寫,一氣呵成,一個字沒有删改。
15
吾受诏領方面,阽危之際,豈敢遷延邪?
我接受诏命統率一個地方的軍政事務,面臨險境的時候,怎麼敢停留不前呢?
16
頻經師旅,人物凋弊。
徐州接連經受戰事,人煙稀少。
17
所部州鎮,叠相攻擊。
所管轄的州鎮,交替着相互攻擊。
18
是夜軍牒來,令率兵五千擊之。
這天晚上文書來了,命令他率領五千士兵攻打他。
19
賊圍數十重,蹀屍進。
賊兵圍困了他們數十層,踩着屍體前進。
20
今四海鼎沸,寇盜日滋。
現在天下紛亂,盜賊一天天增多。
(16)
1
百姓有倒懸之急,如待報至,當委溝壑矣。
老百姓已危急了,如果等到诏令到達,将要餓到在溝渠裡了。
2
自是郡中連早二年,禱請無所獲。
從這以後郡中連續幹旱兩年,禱告祈禱上天沒有獲得下雨。
3
既長折節蹈道,以操立見稱。
長大之後改變志向走上正道,能操守為人所稱道。
4
能道訓典而叙百物,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
能夠講述先王的典籍并講述各種事物,使國君不忘先王的基業。
5
道滄州,流寇攻城急。
胡世甯取道滄州時,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
6
至尊仁育,複用此道以安之。
皇上仁愛,再用這種方法來安頓他們吧。
7
道路流言,其禍乃甚于兇歲。
道路上的人流言紛紛,這禍殃竟然比荒年更嚴重。
8
戒曰:“彼出,勿與戰,亟還,伏兵道左。”
告誡他們說:“敵人出來,不要與他交戰,馬上回來在路旁埋伏。”
9
德用曰:“第舍之,彼得實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戰也。”
德用說:“隻管放了他,他得到實情回去告知”,這樣就可以不用戰争而征服敵人的軍隊了。”
10
稽曰:“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
王稽說:“您該不會和諸侯的說客一起來的吧?”
11
後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裡往省之。
後來李振活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裡前往探望他。
12
暢德之,徐驅道中,不妄遲獵。
李暢感激他的恩德,在路上慢慢行進,不敢胡亂奔馳打獵。
13
逵引弓連三中的,酋下馬拜伏。
賈逵拉弓連續三次射中目标,羌人首領下馬跪拜附伏。
14
陛下登殺之,非臣所及。
陛下當即殺掉他,就不是我的職權管的了的。
15
初,策登第,夢人以六印加劍上遺之。
起初,淩策剛剛考中時,夢見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劍上送給他。
16
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
同樣是做小稱臣,哪比得上向大國稱臣?
17
貸官錢五萬缗,遣吏籴。
借入五萬缗官錢,派吏人分别買進糧食。
18
為越人滌其陋俗而驅于治居閩,蜀上。
替南越百姓改變不好的習俗,引導他們達到文明開化,超過福建,四川。
19
寶儀以元妃謀廢嫡統,無母後之道。
慕容寶議論因為元妃謀劃廢掉正統即位人,違背做母後的原則。
20
旦每獄必窮根株,民稍以诋冒為恥。
司馬旦每次審案一定追究到底,百姓逐漸把犯法當作恥辱的事。
(17)
1
後擢山陰令,董五縣。
後來升遷為山陰令,督領五個縣,
2
夫謙益本末,陛下近亦洞然。
錢謙益的前後行為,陛下近來已完全明白。
3
既至,大會群臣,賜束帛乘馬,光震都鄙。
到達以後,大規模會見群臣,他被賜予束帛和車馬,榮耀震動都城和邊境。
4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為?
誰知道租賦的毒害大大超過這種毒蛇之害的呢?
5
安國日:“死灰獨不複然乎?”
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複燃嗎?”
6
而責子春妄言渎秦,出為福建右參議。
而責怪子春随意亂說輕率上奏将其外放擔任福建右參議。
7
惟務黩貨以為歸計,貪冒不職,十人而九。
隻是緻力貪财來為告老還鄉做打算,貪污财物不稱職的人,占到十分之九。
8
行乞疾笃無所歸,友人興送謙舍。
讨飯病重,無家可歸,朋友用車把他送到孫謙家。
9
與人交淡然,久而後隻其笃也。
和人交往平淡的樣子 時間長了才知道他心性忠厚。
10
盧杞曰: “洩忠正笃實,奈何言,傷大臣!”
盧杞說:“朱洩忠誠正直老實,怎麼說他會反叛,這太傷害大臣的心了!”
11
野王少以笃學知名,在物無過辭失色。
顧野王少年時憑勤奮好學聞名,待人接物從沒有辭色失當之處。
12
杜私門,蠶食諸候, 使秦成帝業。
堵塞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諸侯,使秦國成就帝業。
13
賢良之臣,言不見聽,退而杜口。
賢良之臣,進言不被采納,便會退下去閉口不言。
14
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經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但漢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
15
上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義,改诖為規。
真宗為他取道家改換名字來度危難的用意,将他的名改诖為規。
16
敗國蠢政之事,不可盡書。
敗國擾亂朝政的事情,不可以寫盡。
17
“謙”字著于外者,約有四端。
"謙”字表現在外面的,大約有四德行。
18
允文言之敏端方,請如歸以辟言路。
虞允文認為蕭之敏品行端正,請求皇上将其召回宮中以廣開言路。
19
慮其黨有短臣者,幸陛下詳察。
考慮到因此他們之中有說我壞話的,希望陣下您詳細審察。
20
後尚坐斷盜軍糧,檻車征詣廷尉。
後來任尚因盜竊軍糧獲罪,被(朝廷)用囚車押送到廷尉處。
(18)
1
禦史馬齊于會訊時多方鍛煉,欲實以誣劾罪。
禦史馬齊在朝臣會審時多方羅織罪名陷人于罪,想要把我誣陷彈劾朝臣的罪名坐實。
2
厚藉斂于百姓,則萬民怼怨。
向百姓收稅過多,那麼數萬百姓怨恨。
3
今大憝江彬、錢甯皆已伏法。
如今大惡人江彬、錢甯都已經伏法。
4
子良敦義愛古,蠲一人,給其薪蘇。
蕭子良重道義、好古雅,免去一個人的賦稅,供給她柴草。
5
全義頓軍于五樓行營,為賊所乘,大潰。
韓全義在五樓行營駐軍,被叛軍偷襲,大敗。
6
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
如果在他們堅固的城池下駐兵攻擊,一定會死數萬人。
7
公頓首據地泣,請死上前。
您可叩首伏地哭泣,請求死在皇上面前。
8
暮夜潛遁其中,可避也。
你趁黑夜去躲在裡面,可以躲避。
9
将合,指揮樊愛能等先遁,軍危。
将要交戰的時候,軍隊的指揮樊愛能等人先逃跑了,戰事危急。
10
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
皇上進入南京,有人說建文帝裝成僧人逃走了。
11
遂以勣嗣,時以此多之。
最終把豆盧勣作為繼承人,當時的人因此都稱贊他。
12
得其遺稿千餘篇,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得到他的遺稿一千多篇,選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
13
上度不可奪,茶、藥、禦書。
皇帝估計不能改變周執羔的想法,賜給他茶、藥品、禦書。
14
其下在于無奪民時,無損民财。
再次等的是不能夠耽誤農時,不能損害百姓财物。
15
革以為堕其詐,往請叔夜。
吳革認為墜入了金人的騙局,去請求張叔夜。
16
乘間扼腕言曰:“死國,壯哉!”
他趁機握住張永的手腕說: “為國而死,多麼悲壯啊!”
17
高祖惡其得衆,不欲其典兵馬。
高祖厭惡(嫉妒)他得衆人之心,不想讓他執掌兵馬。
18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
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成邊的手段還不足以遏止他們向朝廷谏言。
19
舉坐愕然,莫有敵者。
滿座之人露出驚訝的樣子,沒有人能與他四敵相當。
20
嘗與權同學書,結恩愛。
朱然曾經與孫權一同學習,結下深厚的友誼。
(19)
1
若拙以恩例不及,上書自陳。
李若拙因為沒有享受到這個待遇(帝王為宜示恩德而頒布的條例),上書陳述自己。
2
招撫蕃夷,恩信最著。
孫河招安異族,恩德信義最突出。
3
此而不治,孰不可為?
這樣如果不進行治理,還有誰不敢做呢?
4
汝欲亂而家,吾弗能禦。
你想把你的家庭關系搞亂,我不能阻止。
5
發筐視之,敝衣數襲而已,儒慚而去。
孔儒打開楊繼宗的箱了查看,裡邊隻有幾件破衣服罷了,他羞慚地離去。
6
軍貴能戰,迨吾一試,爾等笑未晚也。
軍隊看重的是能打仗,等我試一試,你們再笑不遲。
7
速更汝辭!不爾,便就戮矣。
趕快改掉你的話!不這樣,就殺掉你。
8
時時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橫甚,讒毀大臣。
他們經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監聽時事,因此這批人十分蠻橫,用逸言诋毀大臣。
9
虞以密迩黃河,去海微近。
桑虞因為武城靠近黃河,離海較近。
10
惟成疑貳有他志,若海移書責之。
隻有曹成懷有二心,有其他的打算,汪若海寫信斥責他。
11
會楚王發其饋遺書,誣許正域不法數事。
正遇上楚王揭發他饋贈禮物的書信,而誣蔑攻讦郭正域做了幾件不法的事情。
12
安發其裝,得所攜金銀貨币。
陳安打開他的行李,發現了他所攜帶金銀錢财。
13
私謂衍:"前刺史無發明,公當止。”
于是私下對崔衍說:“以前的刺史沒有揭露這件事的,您應該停止揭露。
14
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餘人載?
如今漢王朝雖然缺乏人才,陛下為什麼單單要和受閹割餘的人(宦官)同坐一輛車呢?
15
異為人謙退伐,與人逢,辄引車避道。
馮異為人謙讓不自誇,和别人相遇,總是讓自己的車到路邊避讓。
16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一個平常人卻能成為世世代代的榜樣,一句話卻能被天下人效法。
17
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籬也。
如果鎮守鎮江的人不稱職,這是自己撤銷自己的守衛。
18
成在貴州凡十餘年。
顧成在貴州共十多年。
19
巨是凡人,行将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吳巨是個平庸的人,很快被人吞并,難道能夠依靠嗎?
20
生無益于國,死無煩費。
活着時沒能做有利于國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煩浪費。
(20)
1
是秋,燔平遙縣,俘獲甚衆。
這年秋天,他火燒平遙縣城,俘敵很多。
2
時遠方初定,軍旅未息,庶務繁劇。
當時邊遠的地方剛剛平定,戰事尚未止息,事務多而繁雜。
3
或告其反,訊無狀。
有人告發他謀反,審查起來沒有根據。
4
吾賴公力定反側,然此易除也,如國家内患何?
我依賴你的力量平定反叛,然而這事容易解決,對國家的内患有什麼辦法呢?
5
每思犯難以報國恩。
常常想冒着危險來報答國家的大恩。
6
若值汲黯,必将犯顔切谏。
如果遇上汲黯那樣的忠臣,一定會冒犯龍顔懇切勸谏。
7
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之流。
鄭公道德純樸,受先朝禮遇,如同前代鐘元常等人一樣。
8
上方向浚,執政堅主和,陳良翰不以為然。
皇上正在支持張浚,執政堅持主張議和,陳良翰不認為正确。
9
一日宴客,召賊曹從方略授之。
一天,他設宴請客,傳召賊曹官,并把捕賊的方法教給他。
10
吾等居方面,寇至無捍禦,顧煩王耶?
我等擔任軍政要職,賊寇來時不能保衛抵禦,反而煩勞王爺嗎?
11
數訪逮,以私居遠,或召不時至。
多次找他問話,因他家較遠,有時不能按時應召。
12
或中以飛語,事下張常先。
有人用流言中傷他,案件交到張常先那裡。
13
母常非之,曰:"不習女工,欲何為?"
母親常常批評她,說:"你不去學習女子要做的紡織,想要做什麼呢?”
14
乃斟酌群言,違其是而矯其非。
于是思考衆人的言論,肯定其中正确的立場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
15
今擢用非次,何以示天下?
如今提拔選用他們不按常規,這樣做的話用什麼去昭示天下呢?
16
孟之徒恒百餘,獨指秀夫曰:“此非凡兒也。”
孟先生的弟子常常有一百多人,但唯獨指着陸秀夫說:“這是個不平凡的孩子。
17
若婦人毋從夫之谥,非禮也。
如果婦人谥号不随丈夫的谥号,這不符合禮制。
18
固宜昭宣菲薄,廣示節儉。
本來應當鮮明地诏令簡樸,廣泛地顯示節位。
19
遣親人劉沨密緻意于眺,欲以為肺腑。
派親信劉沨暗中向謝眺表達心意,想讓他做自己的心腹。
20
黥布誠識廢興之理,審去就之分也。
黥布實在是知道衰落興盛的道理,審視離開和留下的區别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