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吹”字,右邊是簡單直白的一個“口”,左邊還跪着一個人。
開始的時候,這個哈欠是沖上打的,後來也許古人覺得這樣有點不雅觀,于是把人的大嘴巴改為朝下了,身體反而有點向前傾的樣子,這就是欠身的意思。
再後來呢,“欠”上的大嘴巴不見了,人們把它寫成了三撇,為啥呢?
打哈欠往往要伸懶腰,所以“身體稍微向上移動”的含義也藏在其中了。類似《水浒》《三國演義》裡描寫兩個人騎馬相見時,往往一人會“欠身施禮”。就是表現身體稍微移動,行見面禮的樣子。
當“欠”與“口”結合起來,就不僅僅在說打哈欠,而是說撮起嘴巴出氣的樣子。
很多與“欠”字結合的字,也與嘴巴相關,比如 “歌”,要唱歌必須用嘴巴唱啊;
你可能會有疑問了:“欠”字還有“缺乏、不夠”的含義呢,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詞就是“欠錢”。
清朝的大學問家段玉裁認為:人之所以打哈欠,是氧氣缺乏導緻的,所以才引申出了“虧欠”的含義。
我發現,中醫的理論裡也确實有這個說法:腎氣不足所以人才會打哈欠。
鬧了半天,“哈欠”與“不足”是一對雙胞胎呢,大學問家就是大學問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